“双结合、双提升”: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载体_密切联系群众论文

“双结合、双提升”: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载体_密切联系群众论文

“双联双促”: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载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载体论文,双联论文,密切联系群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为积极探索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载体,形成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双联双促”活动。“双联”,就是各级机关联系贫困村、困难企业和社区党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联系农村贫困户、企业下岗职工和社区困难群体。“双促”,就是通过这种双向联系,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促进和谐襄樊建设。

1.着眼于解决党员干部在宗旨意识、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形成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载体。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把查找党员在联系群众方面存在的差距作为重要内容。在征求意见时,一些群众尖锐地批评我们:村支书驻村不到户,镇干部驻镇不到村,县领导访贫做样子,市领导下乡走形式,身在群众心不在群众,对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看不清、吃不透、把不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尽管表现形式不同,反映方面很多,但深究起来都与宗旨意识、群众观点、群众立场问题联系在一起。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好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

我们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确实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同志感到和群众说不上话,搭不上腔,联系群众缺乏抓手,不知道干什么、怎样干;一些同志抱怨群众没文化、觉悟低、不好管,有的甚至怕见群众,怕惹麻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绕道走”,搞调研只找干部谈话,干工作只找干部商量,与群众总像隔着一堵墙。开展“双联双促”活动,就是要畅通领导机关与基层组织之间、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之间密切联系的渠道,使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中得到实现,真正打牢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的思想基础。

2.着眼于重实效、管长远,探索建立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双联双促”作为联系群众的制度,要长期坚持下去,形成长效机制,关键是要把党员干部的思想摆进去,把部门工作摆进去,把作风建设摆进去,在“联”的互动中产生“促”的成效。

以“联”促“教”,把干部思想摆进去。我们明确提出,开展“双联双促”活动,既是扶贫帮困、为群众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更是加强干群之间沟通与交流,让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中接受教育、锻炼党性的平台;既是一次群众工作的生动实践,更是一项集中群众智慧、接受群众检验的长期行动。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自身的思想实际摆进去,加强同群众的交流,对照群众的批评和意见,在党员民主生活会上深刻检查自己的宗旨意识牢不牢、群众观点强不强、工作作风实不实,从而使党性得到锻炼。活动重点的明确,带来了明显的教育效果。许多党员干部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了解往往停留在概念上,现在才真正有了亲身感受,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是宗旨所在、情感所系、使命所依。

以“点”促“面”,把部门工作摆进去。在开展“双联双促”活动中,我们引导各部门各单位站在构建和谐襄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切实把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摆进去,对照自身所担负的职责,认真听取群众对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检查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准改进工作的着力点,点面结合,以点促面,从而放大“双联双促”的效果。

以“建”促“联”,把作风建设摆进去。解决作风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关键是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我们从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检查督办、考核评估、激励约束等方面研究制定了一整套工作制度。规定党员领导干部每月必须至少一次到联系点和联系户开展调查研究,而且要轻车简从,不作新闻报道。各单位党组织与所联系的对象、所联系的基层党组织签订“联促责任书”,党员干部与所联系的贫困户通过“联促明白卡”,实行责任目标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单位开展“双联双促”活动情况,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抓好督办落实。制定了“双联双促”活动考核评估标准和考核办法,实行逐级考核,每年考核一次,形成制度。把开展“双联双促”活动情况与领导班子目标考核、公务员年度考核、“五好机关”评选、文明单位创建结合起来,奖罚严明。

3.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先进性教育成效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双联双促”,联的是群众,促的是工作,效果如何,最终要靠群众来评判,以发展来检验。我们按照中央、省委关于开展先进性教育的要求,把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双联双促”这个载体,广泛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分析和梳理,突出重点,边学边改,着力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下功夫破解阻碍发展的难题,把党员干部受到的教育变为实际行动,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最终让群众得到实惠。

一是抓好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在加强基层组织、增强班子活力上下功夫。在“双联双促”活动中,我们按照“五个基本”(健全基本组织网络、建设基本阵地、健全基本制度、提升基本素质、落实基本待遇)的要求,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解决村干部工资待遇低、队伍难稳定的问题,从今年开始,每年由市财政安排专项预算资金,为全市每位村党支部书记每月补贴100元。实施“党员安家”工程,解决好“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党员”的问题。

二是抓好群众最急需解决的事,在服务群众、为民解难上下功夫。重点解决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加强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三是抓好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事,在强化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上下功夫。我们集中处理了一批涉法涉诉、土地纠纷、城市拆迁纠纷等信访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了信访排查调处机制,探索建立了变群众上访为领导干部下访的工作机制,完善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了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四是抓好最根本的事,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上下功夫。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提出坚持市属经济与县域经济并重,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

五是抓好群众最敏感的事,在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在开展“双联双促”活动中,我们坚持把树立正气、转变作风贯穿始终,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着力解决机关和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克服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倾向,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的紧迫感,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将涉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分解,任务、责任细化到分管领导,实行目标管理,强化抓落实的工作措施。从制度建设入手,在市直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建立责任追究制、限时办结制和举报回复制。加大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对违纪违法领导干部进行严肃查处。对管不好班子、带不好队伍、长期改变不了现状的部门主要负责人,果断采取了组织处理措施。

标签:;  ;  

“双结合、双提升”: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载体_密切联系群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