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的实验研究_自信心论文

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的实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动性论文,小学生论文,实验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作者认为学习主动性是由学习需要、自信心、情绪情感构成,以此为依据他制定了测查工具并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了调查。在本实验中,作者主要探索的是从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积极性、保证成功体验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主动性是主体性的基本特征之一。学生的主动性包括社会适应性和学习适应性,而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学习主动性是其整个主动性的核心。目前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学习主动性是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如此,与学习主动性有关的内部心理品质,如需要、自信心、意志、情绪情感等本身就是个性中最活跃、最核心的因素,是影响主体性发展的关键性素质,因而学习主动性也是教学的一个最直接、最终极的目标,而不仅仅是教学与知识掌握的中介。

虽然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问题正日益引起重视,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但迄今为止,对学习主动性的研究仍较薄弱,特别是在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欠深入,对于学习主动性的本质、结构、形成和起作用的规律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作为“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的一个子课题,本研究的目的是:第一,探明学习主动性的基本结构和行为表现;第二,初步建立学习主动性的测评工具;第三,探讨学习主动性形成的规律以及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主动性的可能性和途径。

一、学习主动性分析

(一)学习主动性的结构和行为表现

学习主动性是指对学习活动起着启动、增强、维持和调节作用的主体动力系统及其功能。我们认为,推动学生进行积极、自主、持久的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系统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学习需要、自信心和情绪情感。

需要是人类行为动力的源泉,学生之所以进行学习活动也是由于各种需要的推动。按照需要与学习行为相联系的形式可把它分为直接学习需要和间接学习需要,二者的区别在于学习行为是需要的直接目的还是满足需要的一种手段。直接学习需要对学习活动起直接推动作用,间接学习需要可能推动学习活动,也可能阻碍和干扰学习行为。需要转变为行为要以目标为中介,只有当主体明确意识到外部有某种能满足需要的诱因目标并采取行动时,需要才转化为行动。学习活动因能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而成为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的直接学习需要表现为:好奇、爱观察事物;喜欢提问、思考、争论;有动手操作和实验的兴趣;喜爱阅读、涉猎广泛;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等。学生的间接学习需要主要是交往的需要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是:努力维护自我形象,争取他人承认;想超过其他同学;对自己的失败或失误不满;有理想,希望自己得到良好发展并为之努力学习;对他人和群体负责,有责任感,为集体荣誉而学习。具有良好学习目标的学生的表现是:意识到学习活动对于满足自身需要的价值;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内容和要求,目标清晰、具体;能进行自我分析,制定计划;为实现计划而坚持不懈;达到目标而进行自我鼓励和奖赏。

自信心是学习主动性的另一要素。指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念。自信心影响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准备状态;影响对学习的坚持性和情绪调节。在教学活动中,良好自信心表现为:相信通过努力能够提高成绩和能力;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满足,相信自己能圆满完成任务;能选择中等难度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进行学习;不被暂时的困难和失败所困扰,坚持付出努力;相信自己有用并积极向他人提供帮助等。

情绪情感是行为的一个直接推动力,对行为具有促进和激励功能,它是由外部对象或活动满足主体需要的状况所引起的主观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人的各种需要(如认识的需要、交往的需要)与教学活动中的诸因素(如物质环境、教学内容、方法、人际交往)相互作用而被激活,引起诸如喜爱、期待、自豪、恐惧、焦虑等积极或消极情绪,从而对学习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学生良好的情绪情感主要表现为:积极人际情感,如喜爱、尊敬教师、喜欢和同伴相处;能体验到教学内容和环境中的丰富情感因素,有丰富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情感体验;喜欢学校学习和生活,少忧郁,情绪稳定并能自我调节、控制;考试时焦虑适度,能正常发挥水平等。根据学习主动性的结构要素和行为表现,我们建立了学习主动性指标体系,见表。

学习主动性指标关系

(二)学习主动性形成和作用的规律

我们认为,学习主动性的发展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在一定的遗传素质基础上,环境起决定作用,其中教育是学习主动性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具体说,学习主动性的形成过程是动力内化过程和外化过程相统一的过程。外化过程指从原有需要、自信心、情绪情感到现实学习活动的过程;内化过程是指从外部要求和活动到新的需要、自信心、情绪情感的过程。如图所示:

在外化过程中,如果外部要求或活动有满足学生需要的价值,并且学生有达到要求的信心,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激起和推动学习行为,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在内化过程中,如果学习活动及结果带来成功体验、需要的满足,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促进外部要求与原有需要相结合,使原有需要得到扩展和深化,实现动力的内化。因此,提出要求、激发学习活动、保证成功体验是培养学习主动性的关键环节。

二、研究设计及过程

本研究的假设是:学习主动性可以通过合理组织教学过程进行培养。学习主动性对知识掌握,智力发展和主动性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一)测查工具初步建立和学习主动性的调查研究

选择和建立测评工具是实验的一项基础工作。其目的在于,使理论构建获得有关实证材料的支持;为实验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

1.作品分析调查问卷编制

作品分析的原理在于:个体的思维活动和心理品质会体现在、凝聚在他所创造的作品中,通过一定的方法分析这些作品就可以获得这种思维活动或心理品质状况的定量资料。依据这一原理,在学习主动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作品分析调查问卷。该问卷由5个分析单元(直接学习需要、间接学习需要、学习目标、自信心、情绪情感)和25个分析项目组成。由研究者根据问卷的项目分析学生作品,对学生主动性进行定量评估。凡是作品中包含有学习主动性的主题、意向、内容或事件,即记1分。如学生日记:“新的学期又开始了,等于是一个新的开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决定要把我的精力用在这一学期上,把全班前几名的成绩拿到手。所以我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第一……;第二……。”上面这则日记包含有成就需要、自信心和计划性,因此,记入3分。

对该调查问卷再测信度考验(样本为小学四年级53名学生,两次测验的材料分别为这些学生94年2月26日—4月18日和94年1月2日—94年2月25日所写的日记各25篇),得信度为0.7853;作评分者信度考验得信度为0.6920。人格测验的信度在0.70以上便可接受,能用于鉴别团体。

2.自陈调查问卷的编制及测试结果

根据学习主动性的内涵、要素结构和行为表现,参考有关量表并作实际调查,我们收集到学习主动性行为表现典型抽样项目共计74题,经分析剔除题意不清,不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项目,得到由52题组成的预试题本。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项目分析。步骤是:淘汰不符合理论构想范围的项目,增补某些分析单元的题目,最后用相关法进行项目分析,即通过计算各效标与预试题本各项目的相关对项目进行取舍。采用的效标是:被试语文成绩;语文、数学、自然总分;教师根据指标体系对学生学习主动性所作的定量评估(样本为小学四年级学生,n〉50)。项目选择的标准是:凡与上述效标中的两个正相关显著性水平在0.1(p〈0.1)的项目即入选。结果选中24题,组成正式问卷。其中,属学习需要的有8题,自信心10题,情绪情感6题,基本上涵盖了学习主动性的结构要素,说明该问卷有一定的逻辑内容效度。

对正式问卷的施测结果用SPSS处理(样本为小学四年级学生148人)。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极大旋转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共抽取6个特征值大于1.2的因素,解释项目总变异的51.2%,并且各项目的共同性均在0.5以上。因素分析证实本问卷由语文学科学习主动性、学习需要、自信心、坚持性和情绪情感等因素组成,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我们对学习主动性结构要素的分类设想,具有一定的构想效度。

因素分析证实本问卷不能用单一因素进行解释,是多因素异质测验,我们抽取51名小学四年级学生为样本进行再测信度试验,两次施测时间间隔为29天。结果其相关为0.7850,再测信度尚能接受。

3.学习主动性实测结果

用学业成绩、智力分数、教师评定为效标进行相关分析,考查两个问卷的实证效度,结果见表:

自陈问卷

教师评定语文成绩 三科总分智力分数

作品分析 r=0.3438

r=0.4307

r=0.2315 r=0.3035

p=0.006p=0.001p=0.048 p=0.014

n=53

n=53

n=53 n=53

自陈问卷 r=0.6809

r=0.2780 r=0.3447 r=0.4541

p=0.000p=0.000 p=0.000 p=0.000

n=54

n=148n=107n=51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学习主动性与学习成绩相关显著,二者有密切联系;(2)学习主动性与智力相关显著,教学过程中,两者可能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3)自陈问卷与作品分析问卷相关显著水平达到0.006,说明二者有一定同构性。

4.调查结论及意义

第一、调查初步证实了关于学习主动性结构要素的假设,即学习主动性是由学习需要、自信心、坚持性、情绪情感等要素组成。

第二、学习主动性与智力和学习成绩有密切联系,它们之间很可能存在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

第三、两个测查工具经考验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实验的一种测评工具。

(二)实验研究及意义

实验在小学中年级语文学科中进行,采用不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我们综合比较了学校条件、教师水平、学生基础等情况,挑选了安阳人民大道小学四⑵班为实验班,该市某校四年级某班为校外控制班。四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实验,时间为两学期。

1.前测

对两个班施行三个测验。学习主动性自陈问卷在四年级第二学期开学施测。作品分析只在实验班施行,作为相关样本前后对比之用(94年2月26日—4月18日,日记25篇)。语文学习成绩测验以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安阳市统一考试为资料。测试结果见表:

实验班与控制班自陈问卷前测结果比较

语文

前测结果说明两班在两个指标上差异不显著,可作比较研究。

2.措施

本实验将措施的重点放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对教师、教材、学生和其他常规教学环境均不作变动。根据对学习主动性的结构要素及形成和发生作用规律的认识,总结吸收了有关理论和教学实验的经验,我们着重抓好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活动、保证成功体验等环节。具体操作措施如下:

(1)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自主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要求转化为学习行为和内部需要的中介。只有帮助学生在自愿、自主的基础上建立学习的具体适当目标,知道自己在某段时间内该做什么,自己应该从哪方面努力,才能产生积极、持久的动力。新学期伊始,我们印发教学大纲并抽出专门课时组织学生学习,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要求、重点、难点;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要求制定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形成文字甚至具体落实到每天掌握多少字词,朗读几遍课文,多少天写一篇日记等等。通过自我检查,同学互相检查和教师抽查等方式进行评价和督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的重点。学生明确了要求,知道要掌握的内容,学起来就有方向、有劲头、有效率。如在学习看图学文《燕子》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分析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课堂上学生学得更专注、更自觉。为了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教师每天下午放学前用5分钟让学生计划自己回家后的活动,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第二天早读通过抽查让学生自己评价完成计划的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在培养学习目标计划性时,我们强调自主的原则,教师不强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给自己提要求,自己与自己,自己与教师订协议,并且以自我检查为主,结合教师评价。这样,既保证了基本教学要求,又不限制学生发展,好学生和程度差的学生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从中也获得最大进步和成功体验,学习更有动力和信心,自觉性大大提高。学生普遍向老师反映,不要在课堂上阅读课文,自己在家里读,保证能读好。课堂上希望老师多讲些背景性的知识,深刻分析课文,介绍学习方法。该班数学采用的是五年制教材,语文采用的是六年制教材,据调查全班54名同学有23人坚持自学十一、十二册教材,13人有每天的计划,家长反映学生完成计划很自觉,有的甚至不完成计划不睡觉,家长甚至为孩子休息不好而担心。

(2)建立教师精讲,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引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按学生的性别、基础、能力、性格、家庭条件等好中差搭配,全班组成9个6人同质小组。小组学习的要求有三点,首先是变以个人竞争为主为小组竞争为主,消除对差生自尊和自信心的损害,培养对集体负责的学习动力和合作意识。具体作法是:课堂教学中向各小组提出相同任务,各小组内部通过分工或合作的形式掌握任务,教师检查小组的集体成果来确定优胜组。例如,计算小组测验总分,抽小组个别成员代表小组发言,促进好中差学生都来为小组的取胜而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互教互学,使好中差学生都能掌握学习内容。其次,培养学习交流思想及合作的技能和习惯,分组前教师进行合作意识教育,分析合作、互相帮助对人类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树立集体力量和“一个好汉三个帮”的观念。在合作学习中注意培养合作技能,包括倾听别人观点意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进行讨论的技巧。通过两学期的训练,实验者观察了合作学习的情况,发现同学们已学会在小组内小声发言、争论、不打断别人说话,不讲伤害对方的话,倾听对方观点,吸取对方长处,达到真正交流思想、互相学习的目的。再次,注重广泛参与、照顾差生。小组讨论的方式保证了同一时间至少有9个同学甚至半数同学发言,打破了过去一人发言全班听,好学生发言差生听的局面。因为表现的机会多了,所以学生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师绘制了每个小组的发言记录表,掌握学生参与的情况,在关注每个学生的同时,多提问程度差的和内向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参与机会,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培养其自信心。

在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加强教师精讲并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精讲仍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形式,对于有些课文和教学内容,不能仅用讨论和自学的形式掌握。小学低年级教材中童话、故事多,学生非常喜欢,兴趣很高。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逐渐加深,中高年级教材中有很多好课文,深刻含蓄,但学生不易一下读懂,初学时会感到平淡无味,兴趣淡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发挥精讲的优势,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精妙之处,把握深刻内涵,加深学生的体验。如《挑山工》一课,学生初读甚觉无味,甚至认为此文写得很乱。当教师深入分析课文,引导学生读懂重点段、重点句后,学生又为作者的精巧构思、精湛用笔而折服,兴致勃勃地朗读课文。不足两分钟,有三个组的同学竟背出课文的最后一段(也是较精彩的一段,但课文并没有要求背诵)。在自学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碰到难题,通过教师的检查和设问,这种“不知”的状态会更加突出。当学生渴望教师帮助解答,进入“愤”、“悱”的境界时,学生对教师讲解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不放过,并能独立思考,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相反,如果不经过学生的讨论和自学,学生不了解课文,不明白教师为什么重点讲这个内容,听得漫不经心,教师自以为讲得很精彩,却并不一定有好的效果。课后一检查,学生还是不明白,没有掌握。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减少评价对学生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避免评价对学生自尊的损害;实行充分奖励,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反馈功能;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以体会自己的进步,消除差生的沮丧情绪,增强自信。在教学目标上规定基本要求,只要达到要求就给予奖励;采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元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如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生等),在评价内容上改变过去单纯的结果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评价。每课书、每单元、每学期结束后教师均引导学生有重点地进行多种方式的评价,并使之成为教学的一个固定环节,逐步养成学生自我分析的习惯。如引导学生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还能学更多吗?怎样改进?今后应朝哪方面努力?等等。总之,通过评价发展学生的反省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和积极情感。

通过评价方式的改进,学生在学习积极性、批判思维、自我分析能力、自信心、学习技能技巧上都有所提高,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主动学习。学生自己还总结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背课文要先理解课文大意,进行分段,有感情朗读,最后才死记。概括段意可用“摘句法”、“浓缩法”、“摘缩法”、“概括法”,等等。教师规定每读好一篇课文加盖一朵小红花,每周公布红花最多者。措施实行后中差生积极性特别高,有的争不到读给老师听的机会,就读给父母听,让父母签字,再让老师盖红花。老师还发现一些学生红花很少,但经检查这些学生都读得很好,问他们为什么不让老师盖红花,他们说,“只要能读好就行了,盖不盖红花不要紧。”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学会了分析自己的得失,哪些东西掌握了,哪些东西没掌握,为什么没掌握,然后有针对性地补救。四年级下学期末,教师用在复习上的时间大大缩短,但复习效果却很好,考试成绩很理想。

(4)建立尊重、关心、理解的合作型人际关系,使人际关系成为动力,促进学习主动性的发展

良好人际关系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只有消除敌对、冷漠等不良人际关系,建立师生间、同学间的和谐感情,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学习、接受教育,生动活泼地发展。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先通过理论学习、讨论等方式树立“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主人”的观念,并且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把这条原则落实到“爱生”上。教师在课堂上,课后对中差生给予特别关注,多提问,多鼓励,多询问,抓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个特长进行感化教育,提高其自信心。经过努力,这个班原来就良好的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师生交流多了,感情更深了,学生更易接受教育了。学生不满意教师会直言不讳地向老师提意见。有些同学自己觉得做错了事,也向老师讲,请老师批评并帮助出主意补救。我们调查了学生日记,有8人曾把教师比作母亲,没有发现学生对教师的明显对抗情绪。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注意加强学生间的交流。通过合作技能训练、同桌交心、优生帮差生、集体帮个人、发现对方优点、小组成员特长展示等活动培养同学的互相认同、相互帮助、相互团结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交往的信心和热情。目前,互助、尊重的风气和集体目标已初步形成,同学们的目标是:为小组争全班第一,为全班争全校第一。同学们还自发组织了交流好书活动、介绍学习方法活动和谈学习心得活动。

总之,通过一年的实验,该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学习上目标明确,有计划、自觉、主动,教师也教得越来越轻松,用于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了。

3.后测

自陈问卷测查在五年级第二学期开学进行。鬃品分析测查的材料为实验班学生95年1月16日—3月8日写的日记25篇。语文成绩为五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安阳市统考。

4.结果及意义

学习主动性测查结果分析:

实验班自陈问卷(n=54)

控制班自陈问卷(n=40)

实验班、控制班自陈问卷后测比较

n

max min x/n

s

cr

p

实验班 54 95 57 76.64 9.933

2.212

p<0.05

控制班 43 92 51 72.67 7.975

实验班作品分析(n=53)

实验班自陈问卷后测高于前测并接近临界值(1.65),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控制班后测低于前测但差异不显著,两班自陈问卷后测实验班显著高于控制班;实验班作品分析后测高于前测并且差异达显著水平。上述结果一方面反映了经过一年的实验,实验班学生学习主动性水平有所提高,而非实验条件下的控制班则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与某些具体的技能不同,学习主动性是一种较稳定的人格品质,其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育环境的综合优化以及长期的努力。

学绩测验结果分析:

实验班与控制班语文后测比较

n max min x/n

s

cr p

实验班 5499

80 93.514.306

3.2650 p<0.01

控制班 4399

74 89.805.476

结果表明实验班优于控制班并且差异极其显著。在实验班前测成绩稍低于控制班的情况下(参见前测结果),这个结果反映出实验班在语文知识、技能、能力上提高较大,实验措施在提高学习成绩上有明显效果。为何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没有学习成绩迅速和显著?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实验措施首先对学生现实的学习行为起了作用,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明显提高,但行为和学习的结果转化为稳定的需要和自信心等个性品质却需较长时间。

为了考察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的学习主动性培养是否对其他学科产生迁移,我们调查了与实验班同校、同级、同教材、同都是的某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并与实验班作比较(由教材编写单位,中央教科所同一出题),结果如下:

实验班与比较班前测数学成绩比较

实验班与比较班后测数学成湪比较

结果表明,前测成绩实验班低于比较班,并且差异非常显著(CR=4.34,p〈0.01),但后测这种差异大大缩小,已达不到显著水平,说明这一年中实验班数学成绩提高较大。据调查,这两个班从一年级起虽是同一教师执教,但数学成绩一直有较大差距。这个问题曾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并采取过一些措施,但效果却不太显著。上述结果说明,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实验不但对语文成绩产生了影响,而且可能对其他学科产生迁移作用。

总之,实验结果显示我们根据理论构思所设计和实施的措施对学习成绩和学习主动性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本实验的假设。

三、结论

第一、调查证明学习需要、自信心、坚持性和情绪情感是影响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可初步确定为学习主动性的构成要素。

第二、所编制的两个调查问卷经论证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可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学习主动性的测评工具。

第三、实验措施对学习成绩和学习主动性的提高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显示了教学过程对学习主动性影响的可能性,也说明我们对学习主动性形成和起作用规律的认识有一定的合理性。

标签:;  ;  ;  ;  ;  

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的实验研究_自信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