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价值评价论文_刘瑶

PICC置管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价值评价论文_刘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胆胰外科 刘瑶【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PICC置管应用的价值效果。方法 本次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平均为36例;其中,对照组在护理中采取中心静脉(CVC)置管,观察组在护理中采取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进一步比较两组置管效果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1)在置管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5.56%,与对照组的36.11%比较明显更低(P<0.05)。(2)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4.44%,与对照组的69.44%比较显著更高(P<0.05)。结论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应用PICC置管,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所以,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PICC置管;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5-ZP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胆道疾病、酗酒、暴饮暴食以及创伤感染等因素发病。在临床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主要的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以及发热等[1]。由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较大,因此需加强医护干预方案的实施。本课题将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分析评价PICC置管在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效果,涉及的研究成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的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选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36例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分布在21-76岁,年龄均值为(45.8±1.3)岁;疾病类型:出血坏死型28例、水肿型8例。对照组36例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分布在22—75岁,年龄均值为(45.6±1.2)岁;疾病类型:出血坏死型27例、水肿型9例。在一般资料方面,2组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备纳入比较的意义。

1.2方法

本次对照组患者采取中心静脉(CVC)置管方法,并配合常规护理方法,即严格按照消化内科常规护理流程执行相应的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采取PICC置管,具体的PICC置管方法及护理方法如下:

(1)PICC置管方法:本次使用贝朗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长为70cm,管腔为16G;基于插管之前,加强对患者的指导,普及置管相关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置管位置,包括头、贵要、正中位置。基于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行仰卧位,穿刺侧手臂外展90°,在测量静脉长度的基础上,对穿刺位置进行常规消毒处理,然后在上臂中部进行止血、结扎处理,以此使浅静脉回流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加强患者穿刺静脉充盈情况的观察,由置管技术人员手持穿刺针对静脉位置进行斜刺,观察是否存在回血,回血后及时将止血带松开,big使用无菌棉签对穿刺点进行轻压止血处理。此外,拔出穿刺针之后,将PICC管置入,指导患者头偏向穿刺侧位,使导管置入颈外静脉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并使用无菌小方布放置于穿刺点,避免穿刺点受压。

(2)PICC置管护理干预方法:基于PICC置管期间,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即在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出现药物配伍禁忌问题的出现;在输液之前,对脉冲式导管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处理,使药物反应引发的结晶问题、导管堵塞问题得到有效避免;输液后,使用肝素进行封管处理。如果使用双腔导管,则针对每一个管腔采取以上处理方法。在输液、给药及营养支持之后,如果大分子药物或者连续输注药物滴速≤30滴/min,需每间隔12小时使用生理盐水20ml对脉冲式导管进行冲管处理,使药物沉积产生的堵塞问题得到有效避免。基于输液间歇期间,每个星期进行1次到2次的封管处理;且做好带管期间的无菌操作,针对上臂置管使用U形或者L形进行固定,使导管移动、滑脱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采取我院自制调查问卷,将患者对置管护理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为前两项满意度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涉及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属于计数数据,采取百分率(%)表示,并使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具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比较

观察组36例患者中,置管后导管堵塞1例、导管相关性感染1例,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6%;对照组36例患者中,置管后导管堵塞4例、局部感染5例、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6.11%。在置管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比较

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4.44%,与对照组的69.44%比较显著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见下表1:

表1·两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度 总满意度 观察组 36 28(77.78) 6(16.67) 2(5.56) 94.44 对照组 36 6(16.67) 19(52.78) 11(30.56) 69.44 χ2 — 13.259 10.236 9.753 11.287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PICC置管,指的是在应用导管的基础上,基于外周手臂静脉进行穿刺,使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使化疗药物和手臂静脉之间的直接接触有效避免;同时,由于大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快,因此能够快速将化疗药物冲稀,使药物对血管产生的刺激有效减轻或避免[2]。此外,PICC置管还具备使用方法简单,能够减轻患者痛苦等优势。近年来,临床建议针对PICC置管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从而提高PICC置管的效果及护理效果[3]。

本次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PICC置管及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结果显示在置管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上为5.56%,明显低于采取CVC置管及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的36.11%;同时,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4%;从中可知,PICC置管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效果显著,具备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较为相似[4-5]。

综上所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应用PICC置管,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所以,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畅文玲.PICC置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0):2881-2882.

[2]王启芬.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护理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5):88-92.

[3]姚海艳,张华娟.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假性囊肿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的护理[J].广东医学,2015,36(11):1786-1788.

[4]张毓萍,李小青,鱼晓清.重症胰腺炎治疗中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的运用和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58-159.

[5]陈志林,王海花,郭彩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护理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7):2462-2464.

论文作者:刘瑶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PICC置管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价值评价论文_刘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