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配合舍曲林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精神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论文_肖彩芳

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配合舍曲林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精神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强迫症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使用舍曲林治疗,观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Y-BOCS评分、SCL-90强迫因子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Y-BOCS评分、SCL-90强迫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Y-BOCS评分、SCL-90强迫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ES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联合舍曲林治疗强迫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升患者依从性,而且还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舍曲林;强迫症;精神状态;依从性

强迫症是焦虑障碍的一种,临床主要表现为思维和行为上的强迫。近年来,强迫症的发病率在不断的提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治疗强迫症的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仅对部分患者的症状有效,具有局限性。随着人们对临床护理的重视,护理工作在强迫症患者治疗中逐渐被发掘使用[2]。本研究为探索心理干预配合舍曲林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精神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特选取104例强迫症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强迫症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观察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18-64岁,平均(40.37±3.64)岁。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20-62岁,平均(40.43±3.1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舍曲林(上虞京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633)治疗,初始剂量为50mg,1次/d,逐渐增加至100-200m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体过程如下:①心理干预:针对患者产生的心理,采用平和的沟通方式与之交流,交流过程中多选取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对其进行鼓励和安慰,帮助患者消除内心的不安和焦虑,改善患者心理,提升患者的治疗意愿。②认知干预: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相关教育,帮助患者了解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适时采取同理心,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③家属支持: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增加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协同家属帮助患者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少疾病复发。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两个月。

1.3 评价指标 精神状态:采用Y-BOCS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对患者进行评估,其中Y-BOCS量表包括强迫总分0-40分、强迫行为0-20分、强迫思维0-20分;SCL-90强迫因子评价0-1表示正常,2-3表示轻度强迫,4-5表示中度强迫,>5表示重度强迫;依从性:患者严格遵循医嘱且坚持治疗为完全依从;患者基本遵循医嘱,但存在治疗不规范的情况为部分依从;患者经常不遵循医嘱且治疗不规范为不能依从;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患者不良反应(失眠、厌食、恶心、多汗等)进行评估,分值0-5分,分数越高,副反应越强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TESS评分(2.01±0.64)分,对照组(2.54±0.63)分。对照组TES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6,P<0.05)。

3 讨论

强迫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有研究显示,其与脑部神经递质水平失衡有关。常规的药物治疗难以满足重度强迫症患者的需求,随着医疗研究的不断进步,学者日益发现心理护理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4]。因此心理护理结合药物治疗成为临床治疗强迫症的新手段。舍曲林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具有提升羟色胺水平的效果,但其单独用药治疗强迫症效果不理想[5]。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患者的Y-BOCS评分、SCL-90强迫因子情况较好,且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较高,表明心理干预联合舍曲林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其原因主要在于心理干预考虑到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内心的情绪变化以及患者对疾病本身的不安和焦躁,充分利用同理心取得患者的信任,积极鼓励患者给予其治疗疾病的信心。同时帮助患者沟通其家属,帮助患者获得家属的理解与支持,使其感受到家庭的关怀,从而提升治疗意愿。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联合舍曲林治疗强迫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升患者依从性,而且还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靳红,李晓驷,朱春燕,等.强迫症道德厌恶感及其与症状的关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6,42(3):161-166.

[2]李会,穆喜术,李喜泼,等.综合心理护理对改善强迫症症状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9):1422-1424.

[3]傅祎俊,方泽忠,夏佩利.优质护理服务在强迫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0):1920-1921.

[4]何芳梅,张美红,张凤英,等.心智觉知四步骤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9):2285-2289.

[5]于德祥,张卫卫,辛奎波.舍曲林合并氨磺必利治疗难治性强迫症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6,29(4):287-289.

论文作者:肖彩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配合舍曲林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精神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论文_肖彩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