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物质文化“中陈郝造瓷工艺”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论文_谢芳

浅谈非物质文化“中陈郝造瓷工艺”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论文_谢芳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 277000

中陈郝窑址村北青瓷区发现的大量瓷器,造型古朴凝重,以实用为主,釉色青中闪绿,坚实耐用。过去研究瓷器发展史的学者大都持“南青北白”的说法,认为隋唐以前青瓷器产于南方,白瓷器产于北方。中陈郝发现的大量青瓷器表明,枣庄在隋唐之前就开始烧制青瓷了。对于本地非遗文化,将其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更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中陈郝造瓷工艺”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相互关系

枣庄在隋唐之前就开始烧制青瓷了,而白瓷区位于中陈郝村南广阔地域。考古调查时曾在这一带采集到不少完整瓷器,尤其是东南角有一片名叫“瓦碴地”的麦田,瓷片更为集中。白瓷区主要分布白瓷、白釉黑花瓷和绿点彩瓷,属于北方的磁州窑系。主要产品是生活用品,此外还有一些玩具,其造形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白瓷区曾出土几件颇有特色的珍贵文物。如白釉黑花坛,体型较大,通身饰釉,晶莹光润,坛体两侧对称黑彩花叶,极为流畅生动。白釉褐彩罐,器表饰褐色花叶,自罐沿而下周身挂满雨滴状流釉,极富韵味。三彩虎头枕,造型如卧虎,通体饰绿、黄、褐釉,虎头略昂,十分逼真。白瓷区探方中发掘到的文物主要有窑具、瓷器两大类。窑具有托座、匣体、圆形支具、圆箍形支具、钵形窑具、盘形窑具、火照、杵形器等,瓷器种类有碗、罐、盆、盘、鸡腿瓶、缸灯、瓶、人物像、骑车俑、狗、棋子等。其中有盏白瓷灯,造形和装饰很别致,灯外壁绘草叶纹,灯下三足,均制成童子模样,面部五官发乳十分逼真。骑马俑造型为一肩披云头帔、身罩窄袖袍、足蹬长靴的武士,执缰跨于马上。马小头短颈,胸挺臀圆,姿态活灵活现。出土的围棋子有黑白两种,与现今所用棋子相似。这说明金元时代烧制的瓷器,除了日常所用的器皿外,还烧制供人娱乐的用品。

中陈郝村西为黑瓷区,地面散布着大量的黑瓷片,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质地坚固,施釉均匀光洁,其时代为明清时期,这些瓷器有一部分为土贡品运往北京城。这些有关于“中陈郝造瓷工艺”的资料,经过整理,收集了相关的文字信息和图片资料,为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了学习的依据,更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历史价值。

中陈郝窑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蟠龙河畔的中陈郝村,它是一处古代瓷窑遗址,附近有煤矿,盛产高岭土,为烧瓷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窑址1985年被枣庄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陈郝造瓷工艺”具有教研和考古价值,有着地域性的优势,而此部分文化资料仅相关人员如文化局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部门和部分古瓷爱好者了解,对于“中陈郝造瓷工艺”来说,还是缺少传承“中陈郝造瓷工艺”文化的载体。而学校的美育,不仅开设有美术专业课程,更设立了美术社团,收集本地特色的文化知识,编制校本课程。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美术知识,更实践感受制作的过程,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掌握相关的制瓷工艺。

二、“中陈郝造瓷工艺”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相互影响

中陈郝窑工们用辛勤和智慧创造了精美的瓷器,也为枣庄人民留下了一份难得的遗产。古老的瓷乡虽然已成为一片废墟,可是那些沉睡在地下的古瓷却引起了学者专家的注目,成为研究陶瓷发展史、工商业史以及文物陈列的珍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陈郝造瓷工艺”已经随着历史的长河的流逝,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从当时进宫的黑瓷、白瓷的辉煌时期走到了今天的无人所知。生活用品的设计要求是“实用+美观”,制瓷工艺发展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影响与变化总是双边的、互动的,因此,“中陈郝造瓷工艺”淡出工艺设计的舞台也是必然的趋势。虽然“中陈郝造瓷工艺”减弱了表相中生活用品的营销价值,但是历史价格经过岁月的沉淀便凸显得尤为明显,从考古和收藏价值上,使得“中陈郝造瓷工艺”内在的价值得到外显。正是积于现在阶段,这一文化更需要得到我们当地群众的重视,将此文化传承和发扬需要得力的载体来进行宣传。学校这一教育机构是最好的选择,学校的美育教育不仅可以面向广大的学生,在学生的带动下还可以给家长和社会进行宣传,更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的展示向社会各界展示“中陈郝造瓷工艺”。

对于学校层面来说,“中陈郝造瓷工艺”是本地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但还没有被当地群众广泛认识,更谈不上重视和有目的地保护和传承。学校能够挖掘出“中陈郝造瓷工艺”的相关资料,并特聘李锦山先生,“中陈郝造瓷工艺”传承人,对本项社团活动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学校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中陈郝造瓷工艺”作品的器型特点、器具分类、主要作品及制作流程等相关文字信息;再通过李锦山先生现场制作,让学生可以看到更专业的制作工艺。学生通过学习,尝试制作,从材料的选择,学生个人的制作,最后到烧制成型,整个过程李锦山先生都全程给予技术指导。虽然从表层上看只是开设了一门校本课程,但是在更深的层面上,在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对于艺术和各种工业设计都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继而要面对更多新的问题,接受更多新的挑战。但“中陈郝造瓷工艺” 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一面,因些学校能增加这一门造瓷工艺作为社团发展的内容,无疑可以很好地丰富学校的美育知识,更是为“中陈郝造瓷工艺”技艺的传承起到了推动作用。

总之,非物质文化“中陈郝造瓷工艺”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拓展了校园艺术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为“中陈郝造瓷工艺”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两者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结合中释放更多能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论文作者:谢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  ;  ;  ;  ;  ;  ;  ;  

浅谈非物质文化“中陈郝造瓷工艺”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论文_谢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