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运动休闲空间环境景观构建分析论文_朱花

城市运动休闲空间环境景观构建分析论文_朱花

河南省绿洲园林有限公司 450000

【摘 要】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已进入了休闲的时代。城市的发展和休闲的需要催生了休闲城市。而运动休闲作为支撑休闲时代大爆发的重要因子,运动休闲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高级化阶段。为了创造更好的城市运动休闲空间环境场所,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需要对城市运动休闲空间进行深刻的研究,并能开展相应的场地规划。因此文章重点就城市运动休闲空间环境景观构建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运动休闲空间;环境景观;构建

以运动休闲作为城市主题的运动休闲城市是为了满足人们运动休闲生活的需要,围绕人的运动休闲现实生活所构筑的运动休闲氛围、运动休闲设施及运动休闲项目,是破解城市的功能要素制约,成功转型,实现城市可持续创新的新型城市模型,如澳大利亚墨尔本、英国曼彻斯特以及国内的青岛、日照、富阳、晋江、银川等。运动休闲城市作为一种主题性城市定位,对于综合性的大都市路径选择无疑是成本过高、不经济的,因为大城市一般都承担着政治、经济等中心职能,但是对于一些二线城市而言,根据特定群体的需要,打造成为特色形象鲜明、知名度高、目标吸引力较强的主题型城市,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无疑是凸显城市魅力的最优选择。

一、城市运动休闲空间的内涵及其基本属性

目前国内关于运动休闲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的。从休闲的角度来说,运动休闲作为休闲的一个分支,休闲是它的属概念,还有一些人从体育的角度定义,运动休闲是休闲体育的下位概念。它是现代社会人们为了完善自我,追求提高生命质量,享受体育活动乐趣的一种体育生活方式,目的是更好地从事劳动、工作、学习和创造活动。不论哪种角度,都会把运动休闲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们完善自我,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休闲行为,所以说休闲是其属概念。是运动休闲得以存在的基础,是运动休闲的基本属性。运动休闲就是人们在余暇时间里自主选择参与的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形式的休闲活动,就是从属概念的角度对运动休闲作以阐释。同时运动休闲是运动和休闲的复合词,休闲是本质属性,运动只是休闲得以进行的活动载体,例如人可以通过运动来实现休闲,同时也可以通过听音乐、画画以及上网聊天等等途径,就是单纯的睡觉、休息也是得到休闲的一个基本途径。但通过比较,以运动为手段是与其他临近属概念的重要区别,包括对各种运动的直接参与、间接的观赏以及由此形成的运动无形资产和运动产业实体。

二、城市运动休闲空间环境景观构建中的规划设计指导原则

首先,从城市景观设计产业的蓬勃发展现状和我国大力发展全民健身运动政策的角度,建立对城市运动休闲空间景观设计的合理布局,然后将城市体育休闲空间规划设计选制原则分为二大部分(即选址和场地精神),在场地选址上首要考虑交通便利,以便于聚集人群,增加居民的参与度,从而得到更大的使用价值。在场地精神上,要合理应用现有的景观,找到建设城市运动休闲的契机,并加以改造不良的景观建设用地,对以上逐个进行对现象分析,作出具体的实际状况分析,最后,将状况分析结果与对策建议结合起来,概括出城市运动休闲空间景观构建中的具体规划设计指导原则。

三、城市运动休闲空间环境景观构建中趣味空间的生成

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运动时的趣味性需求程度,将体育休闲空间为人们提供的娱乐氛围分为儿童期、青年期、老年期进行研究,利用调查问卷法,专家访谈等方法,提出现状评价结果,同时利用文献资料和规范研究方法,阐述不同年龄段人群在城市运动休闲空间环境景观构建中的趣味表现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市运动休闲空间还应体现人文关怀,对人们的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生活方式、运动喜好等进行研究,努力做到既符合居民的活动需要,又能产生良好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作出一种优绿色、健康、生态化的城市运动休闲空间环境的设计方法。设计方法创新点分为三个:①视角创新:从景观设计学和体育学上相结合的角度,来对城市运动休闲空间景观构建的时空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影响与决策因素,改变了以往单纯从功效性和建筑学角度的研究,实现研究视角的创新。②内容创新:城市运动休闲空间研究是一个长期特别受忽视的领域,特别是从景观构建的角度上来进行的研究较为罕见,研究内容是景观设计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③方法创新:通过运用设计学、景观学、体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运用来把握对城市运动休闲空间环境景观构建的分析。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手段,在景观设计研究中实现了研究方法的创新。

四、城市运动休闲空间环境景观构建实例

当今,城市居民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来自城市人口的增加,学历要求高,社会竞争力强,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原因,现代城市居民迫切需要一个能够缓解紧张压力、调节放松的运动休闲空间环境,来获得一种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因此对城市运动休闲空间环境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空间上,广大的景观学学术者及专家、城市规划师和景观建筑师正在努力寻求和在实践中能够积极创造出适合城市居民的运动休闲的空间环境景观。在发达国家,体育公园逐渐走近大众的生活。例如德国罗伊特林根市的大众体育公园将休息区和运动训练场地均栽植了茂密的花草树木,步行林荫道将中心草地和训练场方便的联系起来。法国特拉姆布尔体育公园将网球场、排球场、溜冰场等体育设施建在中心休息区四周的一系列台地上,利用地形实现功能区域的划分,使人们在不同高度地面上都能运动及观景,丰富了运动及感官体验。富田林市立综合运动公园中的攀爬设施随地势抬高,为儿童提供了特别的运动体验。可见,体育公园的设计使运动体验更加多样化,提高体育公园的参与度和趣味性十分重要。

再比如,滨水区是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因素。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人们的余暇时间大幅增加,对滨水区的需求层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运动休闲元素置于滨水区便是发展趋势之一。运动时,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与环境的接触更加密切,因此,对空间环境的要求更高,而滨水区固有的水体及绿化带形成的良好物理微环境可以为运动休闲效果的发挥提供适宜的空间环境支撑。作为环境质量最佳、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开放空间,滨水区对满足市民的户外运动需求,提升运动休闲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例如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畔被誉为世界上最富盛名的滨水休闲区,每年的 7—8 月间举办主题为“让沙滩回归城市”的沙滩节,河中和沿河岸汇集了各类滨水运动休闲项目和空间,吸引了成千上万名不同年龄阶段的市民和游客来此休闲嬉戏,已经成为世界各城市建设滨水休闲区的典范。与国外城市的滨水区相比,我国城市的滨水区建设多用于观光、交通和商业目的。如位于上海黄浦江沿岸的陆家嘴滨江大道,是集观光、绿化、交通及商业性服务设施为一体,着眼于城市生态和功能的沿江景观工程。运动休闲元素在滨水区的规划设计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少,有时即便是有,也只是作为辅助点缀要素而存在,并不符合运动休闲活动开展的空间设计理念,无法实现人、运动、环境三者的有机融合。

总之,将城市全民健身运动的主题引入园林设计中,将景观学、生态学观念引入城市运动休闲空间景观环境设计中进行探讨,把城市运动休闲空间规划成既可进行体育训练和比赛,又可供居民进行健身运动和休息的人性化休闲空间,努力创造出与整个城市和谐统一,具有特色魅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运动休闲空间景观。

参考文献

[1]宋铁男.城市运动休闲空间建设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

[2]崔广恩.运动休闲空间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

[3]饶硕.山地车主题城市运动公园设计方法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论文作者:朱花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4

标签:;  ;  ;  ;  ;  ;  ;  ;  

城市运动休闲空间环境景观构建分析论文_朱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