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亚洲经济前景展望_新经济论文

美国和亚洲经济前景展望_新经济论文

美国与亚洲经济前景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美国论文,前景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经济走势不定

汤敏(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办事处首席经济学家、博士):在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10年繁荣的情况下,人们认为在所谓新经济情况下,经济危机可能延缓出现,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提出“新经济下无经济周期”的论断。其论据是新经济有这样三个特点:第一、在IT行业,设备更新非常快。传统工业每年更换一次设备,计算机每两三个月就要更换一次。这样就不断制造了需求,克服了生产过剩,从而消除了经济危机存在的基础;第二、新技术条件下价格的弹性大。新技术会很快地渗透到各个行业,产生巨大的需求,从需求方面抑制了经济危机的产生;第三、更重要的是,由于新经济下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劳动力成本上升得很慢。在过去的10年里劳动生产率上升2.2%, 而劳动成本每年仅上升0.2%。劳动生产率很高,劳动力成本降低, 或者说劳动力成本上升得非常慢,这就使发生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货膨胀不易发生。这几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就很低。由于这几个特点对经济危机的出现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因此一些经济学家和媒体猜想,会不会在新经济下就不再出现经济危机了。

可美国经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每况愈下,股市持续低迷,经济潮起潮落,新经济下无周期的神话自然破灭。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坚持新经济下美国没有经济危机的观点,但这一次衰退时间有多久、调整过程有多长,目前还是见仁见智。

国外学者“V”型与“U”型之争

1)“V”型论 美国经济2001年回升

汤敏:以美国国际经济学院院长Fred Bergsten 为主的主流经济学者、投资银行、甚至于格林斯潘都认为是“V”字型,理由如下:

第一、目前,美国IT行业的问题是一个短期的问题,估计在今年年底会增加投入,需求会很快增加;

第二、美国的利率下降、减税政策、国际石油价格下降对于美国经济都有一定的影响,目前的问题不能称为经济危机。估计到下半年美国经济将会回升,明年会恢复到长期的稳定的增长趋势——增长率将达3-4%。

李长久(新华社世界经济形势研究中心高级记者):美联储负责拟订利率的公开市场委员会委员穆思科、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行长顾恩和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麦克蒂尔也认为,2001年下半年美国消费支出和商业投资将重新升温,从而推动经济恢复有力增长。

2)小“U”型 美国经济2002年复苏

汤敏: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Stephen Roach 认为美国的问题并不那么简单,美国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美国的储蓄率已为负值,这是美国经济史上几十年内没有发生过的;资本经常帐目下长期处于亏损,这涉及到一个很大的结构问题;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全球一体化使得美国经济危机的作用将波及别的国家,产生消极影响,别的国家尤其是亚洲经济的消极影响又将反作用于美国经济。这种结构性的问题是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此美国经济将会是“U”型, 谷底还将保持很长的时间。

李长久:德国证券股票调查部长武者陵司认为,“在美国经济中,信息技术泡沫破灭已经毫无疑问。得到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支持的软着陆目标已难以实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大幅度)降息不会立即奏效,不能指望景气在年内得到恢复,也不能指望实现V字型恢复。 ”但是,“美国不会走向日本经历的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的道路。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10年在低谷徘徊不同,美国经济将在2002年走向复苏。”

哈佛大学教授波特也指出,日本的经济政策一直没有切中要害,日本与美国的处境几乎没有可比性,美国经济不会陷入日本式泥沼。波特认为,“美国再一次处于自我调整之中,企业纷纷破产、重组、合并和收购,所有这些活动都在重塑经济面貌。如果政府能够采取健全的货币政策、降低边际税率和继续使监管制度合理化等措施来支持这一调整,那么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经济将会重新恢复增长。”

3)大“U”型 美国经济类似30年代大萧条

汤敏:美国前财长Larry Summers现在是哈佛大学校长。几个月前,他还在台上的时候,对美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乐观,但是下台以后,看法发生非常大的转变。“脑袋跟着屁股走”,屁股坐在大学校长的位置上,倒可以讲真话。他认为“U”是大“U”。美国的经济危机可以分为二战前、二战后两种类型。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危机,除一两次是由于石油危机造成的以外,其余7次都属于通货膨胀型经济危机,即经济高速增长后,造成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的紧张,于是出现通货膨胀,联邦储备银行随即开始上调利率,造成市场成本增加,造成老百姓的消费减少,需求减少,经济就开始收缩,衰退开始,经济危机发生。当衰退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美联储开始下调利率,使经济复苏、经济危机解除。所以,Larry Sum-mers认为,战后的经济危机基本上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可以通过联邦储备银行的货币政策的运用以及财政政策来调整解决。而从1854年到二战前共发生了17次经济危机,基本上由于传统工业的生产过剩引起的,往往是由于某种新技术的发现,例如火车、汽车、电话等新技术的发明,导致了狂热的投资,狂热的投资导致经济和股市的快速增长,泡沫经济形成,最终泡沫破裂,造成经济危机。一般来说这种经济危机破坏力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战前的危机持续时间平均是22个月,战后的危机持续时间平均是11个月。1929年的经济危机持续了大约10年。Larry Summers 认为这次经济危机是以新经济为背景的股市下降导致的,和战前的经济危机有相似之处,是从新产品和股市的快速上涨开始的,因此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

李长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也对美国经济问题及其危害看得非常严重。他认为20世纪20年代与今天的相似之处不仅令人感到好奇,而且令人不安。几乎没人认为30年代大萧条再次发生,“不过,事实证明衰退可能出人意料地持久。降低利率和减税是很原始的武器。如果害怕失去工作,人们就会减少开支。如果利润下降和闲置生产力徒劳无益地增长,企业就会减少投资。”香港《信报》2000年9月28 日刊登萨缪尔森的文章中指出,在外国人对美国投资的狂潮中,美国无法独善其身。现在有利于美国的投资流动,可能有一天也将放慢或逆转,并带来破坏性后果(高通胀或衰退),威胁全球经济稳定。

与会专家 乐观与悲观并存

1)乐观派 美国经济2002年反弹

李长久:我赞同美国经济尚未出现衰退,即使出现负增长,也将是短时期的,美国经济能够较快复苏。其重要依据是:

第一、从经济结构看,并非所有产业都在下降或缩萎。虽然美国制造业生产自2000年9月连续下跌,但建筑业仍继续发展,占GDP约近70%的服务业总体上运行良好。高新技术产业方兴未艾,将继续是牵动美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去年信息业产值已占美国GDP的8%以上,成为美国第一大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高于35%。信息技术向各产业和行业渗透和普及,带动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过去5年, 美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3%,是70年代至80年代的两倍。 伴随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和有关产业将相继崛起,成为牵动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第二、消费开支持续扩大。消费开支占美国GDP的2/3,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001年3月份美国的失业率为4.3%,仅比2 月份增加0.1个百分点。一些分析家预测,今后几个月, 美国的失业率可能达到4.5%,但仍在充分就业目标的范围之内。职工工资继续有所增加。 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字,2001年2月份美国消费开支持续增加, 增幅为0.3%。2001年3月份的消费信心指数从2月份的90.6上升到91.5。

第三、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经过兼并和重组,美国很多大公司已成为全球性跨国公司,美国将继续处于有力的竞争地位。迄今6.3万家跨国公司通过它们的公司已渗透到各国和地区的几乎所有产业和行业,它们的产值已占世界总产值的1/3以上,这些跨国内部和相互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60%以上,控制全球直接投资90%。在世界500 家特别是100家最大跨国公司中美国占1/3以上到近1/2。 跨国公司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跨国公司进行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化组合和配置,带动了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的交流,有利于有关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跨国追求高额利润和垄断地位的属性没有变,因此,美国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最大受益国。

第四、美国的利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和有巨额财政盈余,宏观调控仍有较大余地。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善于利用利率杠杆,今后他如何运用利率杠杆,仍将对美国经济走势产生重大影响。美国联邦政府财政已连续3个年度出现盈余,2000年度财政盈余高达2370亿美元, 这在大国中是独一无二的。布什政府提出今后10年减税1.6万亿美元的计划。 共和党和民主党都实施减税政策,两党的主要分歧集中在减税规模和向谁倾斜。调低利率和实施减税的经济效应都有半年多的滞后期,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将发挥作用,这是美国经济走势能够避免“L ”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美国经济中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主要有:股指大涨大落,股市风险仍然存在;美元汇价高估,美元面临贬值压力;油价仍不稳定,通货膨胀潜在风险仍然存在。

毕吉耀(国家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美国经济减速如此快,是货币政策过头了。不过,美国经济结构确实有问题,存在着很多缺陷。但美国经济也有诸多有利因素,政策还有调整空间。美国经济会调整,只不过时间长一点;但出现衰退的可能性确实不会太大,估计明年就会反弹。经济预测往往有过头现象,经济衰退时,预测更悲观;经济繁荣时,预测更乐观。共和党纲领是减税,美国政府是有有意夸大经济不利方面的嫌疑。不至于那么悲观,出现衰退可能性不大,明年要反弹。

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关于美国经济,还要考虑一个人口结构问题。人口结构和市场需求是很有关系的。 美国从1945 年到1960年的15年期间,出现了一个婴儿潮,出生了8000万人,占美国总人口1/3。这个人口阶层十多年后才会退休。据统计,47岁的人是人一生中处于收入最高、消费最高的时期。这么多人处在这个年龄段,对美国的消费是很大的支持。可以据此预测2005年,甚至15年内的市场需求情况。美国有一种理论说,未来15年是大繁荣期。美国现在消费市场这么火爆,是与它的年龄结构相关的。美国的消费占到GDP的68%。 只要这批人支持,美国经济还会不断增长,现在虽然放缓,但只要消费还维持住,美国经济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2)悲观派 美国经济衰退已成定局

曹远征(中国银行国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现在美国经济衰退基本已成定局,问题仅在于徘徊于谷底多久。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有一个调整时间。关键在于宏观经济政策能不能对付这次经济危机,或者说对付一个经济周期问题。现在,美国经济增长是通过新经济带动的。新经济与风险投资联系在一起,只能带动5%。 从历史看,一次是1968年,经济增长持续了106个月,主要原因是越南战争, 战争刺激了经济的增长。这次是靠股票,出现了120个月的持续增长。IT业发展引起了经济结构的变化。过分高估其作用,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最直接的特征是生产过剩,存货不断上升。存货达9个月销量之多,9个月内经济如有反弹也只能把存货消化掉。美国股市价值被高估,纳斯达克指数扮演了重要角色,大量资金投到高风险企业中。纳指涨得很快,是由于风险投资的机制发生了变化。以往,风险投资的企业运行得好再上市,如微软;新经济下机制发生变化,风险投资证券化,有一个好的商业计划,就可以上市。但是,风险投资的成功率恒定在50%左右,所以,众多上市公司最终纷纷倒闭。从资料中可以发现,倒闭的企业多为近3年上市的企业,甚至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司也不例外。存货问题, 新经济下资本增长太快,投资规模增长很容易超过市场扩大速度,出现销售困难,生产过剩,迫使经济收缩,而美国经济对世界影响大,其销售情况不好会对世界销售有负面影响。新经济与传统经济不一样,传统经济是很实在的,新经济要发展好,就离不开传统经济。美国经济尽管从宏观上来说,会平缓一些总量问题,但结构上的问题是不容易解决的。全球经济结构没有适应新经济的发展速度,这种调整很困难,不能立刻完成。衰退的时间会比较长,是“U”形或“L”形,谷底将是平坦的。

亚洲与中国受影响小

亚洲 受影响但无危机

汤敏:美国经济恶化必然对其他国家的经济造成影响,特别是对亚洲经济将产生负面影响,但亚洲不会再次陷入经济危机。因为毕竟今非昔比,亚洲已经经历了一次沉痛的教训。亚洲的经济结构尽管不尽合理,但是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大大减少。亚洲银行的坏帐率大大下降,不良资产在下降。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坏帐的减少,采用的是和中国一样的办法,把坏帐转入资产管理公司,如果将转入资产管理公司的坏帐也计算进来,坏帐数目将明显提高。但是,经济的结构毕竟得到了改善,银行本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显著加强。

第二、流入的资金主要是国外直接投资。亚洲经济危机产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外国投资的频繁进出,但是目前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外国直接投资1997年$70亿,1999年$146亿,2000年$95亿。 外部造成经济危机的条件相对降低了,外汇储备增加。

第三、短期债务大大减少。另一个比较大的产生危机的风险是商业银行贷款。以前亚洲每年大约有600-700亿的商业银行贷款,而且其中大部分是短期商业银行贷款。现在短期贷款减少, 外国商业贷款从1996年的$690亿到1998年的-$555亿,1999年的-$293亿,2000年的-$153亿。

第四、国外对冲基金入市较少。

第五、外汇储备提升到了较为安全的水平。目前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外汇储备增加,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率均比1998年降低了50%左右。风险降低了10%左右。

李长久:亚洲经济将受到美国经济增长减速和日本经济不景气的严重冲击。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前夕的两种情况再次出现。一种情况是日元对美元大幅度贬值。日本投入1.2万亿美元刺激经济,成效甚微,却导致财政赤字和银行呆账急剧增加。到2000年日本财政赤字已达600万亿日元,相当于同年日本GDP的130%。国内需求不振,出口又受阻,2001年1月份日本出口仅增长2.9%,而进口增长24.8%,多年来首次出现外贸逆差。如果日本实施日元贬值政策,以扩大出口,摆脱经济困境,即使不导致爆发第二次亚洲金融危机,也将加剧亚洲金融市场的动荡。另一种情况是亚洲国家和地区对美国的出口特别是电子产品出口大幅度萎缩。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的电子产品出口占这些国家出口的50%,其中马来西亚出口电子产品的80%供应美国市场。2001年头两个月,我国台湾地区对美国的出口减少34%,韩国的出口从27%降到6%。如果2001年美国经济急剧减速,东亚经济增长率将从2001年的7%降到5%。如果美国经济出现零增长,亚洲经济增长率将从7.1%降到3.9%。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特区和新加坡等新兴工业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将从8.5%降到2.3%,东盟国家不包括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率将从4.8%降到1.3%。但正如亚洲开发银行行长千野忠男2001年4月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类似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不会再度发生。当然从防范角度说,还是要看到仍然存在潜在风险。

中国 有影响但比较小

曹远征: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中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可以支持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调低一点。去年是8%,可以再低一点。中国外汇平衡,另外,中国市场的基本体系已经形成。中国资本项目实际上是开放的,在贝鲁特可以买到人民币,但是长期资本流入,利润汇出压力大。对中国来讲,发展自己是最重要的。深化改革、西部开发、宏观政策等,在体制设计上要考虑到更多的因素。

宋群(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的影响不如亚洲国家衰退对中国的影响大,反而是亚洲国家对中国的影响大。当年英镑危机和墨西哥危机都没有造成区域性的衰退,原因是区域合作。亚洲在危机时表现得比较脆弱,部分是因为缺乏区域合作。最近,中华圈的合作正受到关注。也许日本的衰退对中国反而是创造机遇。我们应该更多地在亚洲地区发挥中国的作用。

赵艾(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肯定有影响,但也许不太大。中国对世界的依存度不能仅从外贸额占GDP的比重来看。美国经济走势和中国经济没有必然联系。 在中国还没有进入WTO时,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依存度不是很大。 西部大开发巨大投资的释放效应对需求的拉动大,对中国经济会有大的帮助。

亚洲与中国的对策

亚洲 加强地区合作

李长久:为防止再次爆发金融危机或金融市场出现大动荡,亚洲国家应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增强体制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坚决做到政企分开,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扩大区域内部贸易,在近期内特别要加强金融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发挥亚洲的潜在优势,维护亚洲经济持续增长。

中国 主要练好“内功”

汤敏:为降低美国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我国应当(1)减少进出口增长率之差。为此应当增加对欧洲、南亚的出口,加速区域间经济合作,对逆差较大的国家与地区施加一定的压力,进一步放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出口权;(2)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 为此必须力保协议外资投进来、解决已经投进来的外企问题,应当利用“入世”造势、利用“西部开发”造势;(3)继续扩大内需。 这点可以通过扩大民营企业的投资需求、扩大民间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来实现;(4)加强对资本外汇,B 股市场的监管。 (亚洲研究所2001年论坛摘要)

标签:;  ;  ;  ;  ;  ;  ;  ;  ;  

美国和亚洲经济前景展望_新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