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工业供需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_钢铁工业论文

中国钢铁工业供给与需求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钢铁工业论文,因素论文,需求论文,动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钢铁工业作为基础性原材料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钢铁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1996年钢产量超过1亿吨,跃居世界第一。2003年我国钢产量达到2.2亿吨(注:如不做特别说明,本文所采用数据来源均为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中国钢铁协会《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月报》、《钢铁信息》和中国经济信息网,样本区间:1999年1月~2003年12月。所采用数据均做了季节调整,所有的模型均采用美国QMS公司开发的,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著名计量经济软件《EView4.0》计算的,以下不再做说明。),占世界钢产量的23.1%,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产钢大国。但中国并非是钢铁强国,在产品结构、企业管理、劳动生产率等方面与世界钢铁强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随着我国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钢铁工业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尽适应的矛盾日益显现,虽然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不能维持自身市场的供给平衡,每年仍需进口大量高附加值产品和特钢产品。2003年我国进口热轧薄板、冷轧薄板、涂镀板、硅钢片、合金钢板、不锈钢板等高附加值钢材2898.11万吨,占2003年钢材进口总量的77.97%。同时,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国内的钢材需求量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已成为最大的钢材消费国。在世界钢铁产能过剩的现状下,国内强劲的内需使得中国钢材市场成为全球的焦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钢铁工业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随着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和钢材质量的稳步提高以及钢材用户的技术进步,使得钢材需求量增加的同时,需求结构将保持多层次、多样性,并逐步向高层次演化。本文利用变参数模型对我国钢铁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成效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对我国钢铁工业的推动作用进行了动态分析。同时通过建立钢铁工业与其下游相关行业之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进一步分析了各下游行业的冲击对钢铁行业的传递效应以及下游行业务自对钢铁行业的贡献程度,从而对钢铁市场的长期需求规律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钢铁工业的数量增长和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钢铁工业发展状况的动态分析

1.变参数模型简介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经济结构由于经济改革、各种各样的外界冲击和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用以往的普通最小二乘法等固定参数模型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因此,需要考虑可变参数模型(Time-varying Parameter Model)。下面利用状态空间模型(Harvey,A.C.,1989,and Hamilton,J.D.,1994)构造可变参数模型。

在(1)式中z[,t]是具有固定系数α的解释变量的集合;x[,t]是有随机系数的解释变量集合,随机系数向量是状态向量,称为可变参数;β[,t]是不可观测变量,必须利用可观测变量y[,t]和x[,t]来估计。本文所采用的是月度时间序列,其中包含季节变动要素,所以利用季节调整方法从中除去季节变动要素。在(2)式中假定参数β[,t]的变动服从于一阶自回归模型。ε[,t]和η[,t]分别是量测方程和状态方程的扰动项,根据(3)式ε[,t]和η[,t]是相互独立的,且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2]和协方差矩阵为R的正态分布。利用状态空间方法建立可变参数模型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详细的介绍可参见文献(12)第11章。

2.钢铁工业发展状况的动态分析

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钢铁产品市场的供求结构矛盾日益显现,面对此种状况,1999年钢铁工业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开始全面铺开,同时一批先进的热轧、冷轧生产线也相继投产,钢铁工业逐步开始了其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为了分析近几年来的钢铁工业的改造成效,本文利用1999年1月~2003年12月的数据建立钢材产量(steelQ[,t])与钢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fixassets[,t])、钢压延加工业流动资产(fluassets[,t])和冶金行业更新改造投资(reinvest[,t])之间的变参数模型如下:

式中α[,t]和β[,t]分别为各个时点上钢材产量对流动资产和更新改造投资的敏感程度,也称为弹性,α[,t]和β[,t]是变参数序列。协整检验表明钢材产量、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更新改造投资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下面给出α[,t]和β[,t]的动态变化图。

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近年来钢材产量的流动资产弹性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从数值上看其下降幅度不大,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仅差0.12左右。然而,近年来钢材产量的更新改造投资弹性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其上升幅度相对较大,从2000年底的0.018上升到2003年上半年的0.31左右,2003年下半年虽略有回落,但回落幅度不大。可见,更新改造投资对钢材产量增加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到2003年底,更新改造投资每增加1%,滞后4个月后,将推动钢材产量增加0.25%。

图1 钢材产量的流动资产弹性(α[,t])的变化

图2 钢材产量的更新改造投资弹性(β[,t])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钢铁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是我国钢铁工业总体装备水平偏低,竞争力差。到1999年我国钢铁工业装备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仅占20%左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也仅刚刚超过50%,1亿多吨钢产量中,有20%~30%的钢是中低档次的设备生产的。同时,钢铁工业的产品结构雷同,伴随着钢材产量快速增长,钢材产品结构性失衡矛盾越来越突出(注:中原物资信息网,《政策法规》,《钢铁行业限产政策及其影响分析》,2000年9月8日。)。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2001年初,更新改造投资弹性向上发生较大幅度的跳跃,从1月份的0.021上升到9月的0.15之后,在2003年4月份达到0.313。这表明从1999年开始展开的钢铁工业大规模技术改造于2001年时开始加大步伐,并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加大力度,到2002年已取得一定成效。1999年冶金工业的更新改造投资为246.5亿元,而2002年就达到572.36亿元,2003年又达到972.92亿元,2002年和2003年分别同比增长46.38%和69.98%。冶金工业更新改造投资的高度增长使得我国钢铁工业的有效供给能力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有利地带动了钢材产量的增长。

在更新改造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我国的钢铁工业也加快了其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相继投产了一批先进的热轧、冷轧生产线,逐步实现“双高”产品国产化。2002年,首钢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双高”产品达到208万吨,占总产量的26.5%;邯钢开发了管线钢、汽车大梁板、集装箱板等新型产品,累计生产“双高”产品130万吨(注:徐文营:《首钢双高产品增了1亿元》;雷汉发:《邯钢细算“翻身”帐》,《经济日报》,2003年1月28日《企业报道》栏目。)。2003年鞍钢按照“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十五”技术改造工程建设,使20余个技术改造项目竞相投产,初步建成了1000万吨钢精品基地(注:《鞍钢东部1000万吨钢精品基地初步建成》,《钢铁信息》,2004年第1期,29页。)。虽然,我国钢铁工业近年来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我国的钢材市场仍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供需结构不尽适应的问题,并且由于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出现了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现象,给钢铁工业带来了生产能力过剩、铁矿资源不足、布局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下,要想实现钢铁工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对中国钢铁市场长期需求规律的研究,按照市场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数量增长和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工作。

三、经济增长对钢材需求拉动作用的动态分析

近年来,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连续5年的国债发行,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特别是基本建设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快速增长有效地拉动了对钢材的需求。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2643.42亿元,同比增长28.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为22729亿元,同比增长28.7%,房地产开发投资为10106.1亿元,同比增长29.0%。同时,开放后的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对外贸易日趋繁荣,2003年我国出口商品总值为4384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出口商品的增加有效地带动了基础原材料工业——钢铁工业的发展。本文选用钢压延加工业销售收入(steel[,t])代表钢材市场的需求变量,选择对钢铁工业影响较大的宏观经济变量:基本建设投资(investj[,t])、房地产开发投资(investf[,t])和出口商品总值(export[,t])做解释变量,利用状态空间的变参数模型方法建立了动态的钢材需求模型(协整检验表明钢压延加工业销售收入与基本建设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出口商品总值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

其中γ[,t]、σ[,t]、λ[,t]分别为各个时点上钢压延加工业销售收入对基本建设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出口商品总值的敏感程度,也称为弹性。下面分别分析近年来基本建设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出口商品总值对钢材需求的动态影响。

1.基本建设投资对钢材需求的拉动作用

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钢材需求的基本建设投资弹性具有较大的波动性。2000年1月~2000年12月间弹性由0.5下降到0.25左右,2001年上半年在低位上徘徊,但在2001年10月开始出现一个跳跃式的上升,增至0.5以上,在高位上保持一年不变,2003年降至0.4左右。实证分析表明基本建设投资对钢铁行业的需求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此拉动作用在2001年10月~2002年11月最为显著。

图3 刚才需求的基本建设投资弹性(γ[,t])的变化

由于1999年下半年投资增长速度的大幅度下降,对钢材消费的拉动力较弱,钢材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低迷(注:王继祥:《1999~2000年中国钢材市场分析与跨世纪展望》,载《2000年经济蓝皮书——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0年1月,第263页。)。从图3可以看出2000年钢材的基本建设需求弹性基本上处于下降阶段。2001年以来,受道路、桥梁、厂房等基本建设投资高速增长的影响,国内钢材的消费逐年增加,有效地拉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2002年基本建设投资拉动钢铁需求17251.3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6.4%。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钢材需求的基本建设投资弹性经2000年的大幅下降之后,在2001年下半年开始发生跳跃式回升,在2001年12月达到最大值后,在0.54附近基本稳定不变,2003年虽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0.4左右。这表明在“十五”计划启动时期,基本建设投资中铁路、城市地铁、轻轨、机场等工程比例的逐步增加,钢材消费比例也不断提高,使其对钢材需求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的钢材市场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政府近年来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基本建设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钢材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基本建设投资对我国钢铁行业的钢材需求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同时,由于国内市场的钢铁产品在品种和质量正在逐步地改进,国内的钢铁企业正在逐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断扩大着市场占有率,从而减弱了加入WTO后进口钢材对国内钢材市场的冲击。目前我国“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城市地铁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全面开展必然使得大型机械的需求有较大幅度地增长,从而将有效地拉动国内铁道用材和机械用板材的需求,并且预计各种冷弯型钢和异型钢材的市场前景将极为广阔,同时随着国内钢铁行业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基本建设投资对钢材需求的强力拉动作用仍会持续下去。

2.房地产开发投资对钢材需求的拉动作用

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出钢材需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弹性σ[,t]波动性较大,在2001年9月出现了最高值0.54,但是总的趋势是逐渐上升,2002年下半年略有下降,2003年又持续上升到0.3附近。可见,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国内钢材需求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图4 钢材需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弹性(σ[,t])的变化

近年来,房地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带动了小型材及线材的增长,同时由于框架结构在建筑上的广泛应用,使得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钢材需求量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出,钢材需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弹性σ[,t]在2000年8月走出谷底后,基本上处于上升阶段。实证表明,近年来房地产业对钢铁行业的拉动作用是显著的。

由于建筑用钢材的价格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因此使得房地产开发投资对钢材需求的拉动作用也相应地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是,入世对钢材需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弹性σ[,t]的走势没有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建筑用钢材(线材、带肋钢筋)属于低附加值产品,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口钢材多为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因此对建筑用的线材、带肋钢筋等产品冲击不是很大。从图4中还可以看出,房地产开发投资对钢材销售收入的这种拉动弹性虽然仍具有一定的持续趋势。但是由于连续几年房地产投资的大幅增长已使得房地产业出现过热苗头,一些地区高档商品房增长过快,闲置率上升和过热的倾向将会使得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幅度有所下降,因此房地产开发投资对钢材需求拉动不会有大的增长,但是对建筑钢材需求的拉动作用仍然很强,并且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直接影响建筑钢材市场的价格走势。

3.出口贸易对钢材需求的拉动作用

图5给出了钢材需求的出口产品总值弹性λ[,t]的变化,可以看出λ[,t]也存在较大的波动性。2000年1月~2001年9月,λ[,t]基本在0.5~0.62之间波动,这一期间出口贸易对国内市场的钢材需求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而在2001年10月突然下跌到0.15,并徘徊在0.2~0.38之间波动,表明入世之后出口贸易对国内市场的钢材需求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小。

图5 钢材需求的出口弹性(λ[,t])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贸易出口额也不断增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但由于出口贸易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较大,面对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其拉动作用波动性也较大。从图5中可以看出,钢材需求的出口贸易弹性λ[,t]虽在2000年存在短期波动,但保持着较高值,这主要是由于2000年机电产品出口比例大幅增加所致。2000年机电产品出口总值为1053.1亿美元,增长36.9%,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比重的42.3%,高于全国外贸出口增幅9个百分点。但是2001年由于美日经济低迷,出口环节不畅等内外因素影响,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增幅相对于2000年出现大幅回落。仅2001年1~4月,全国机电产品出口363.3亿美元,增长23.8%,尽管仍高于全国外贸出口增幅10.6个百分点,但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近1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的钢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并非国家创汇的主要产品,并且由于我国钢铁产品质量的限制,使得出口钢材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在全球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一些主要钢铁进口国限制进口的措施逐步实施,使得钢铁贸易自由度下降,中国钢材产品出口的贸易环境更加严峻。虽然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在总出口商品中比例有所上升,但由于国内市场的钢材在品种和质量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仍不能满足相关行业制造出口产品的需求,因此,出口商品结构上的这种变化对国内市场钢材需求的拉动作用并不大。图5中2001年10月的跳跃式下跌表明,由于受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经济低迷的双重影响,使得我国出口贸易对国内钢材需求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基本建设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出口贸易对钢材需求均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基本建设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对钢材需求的拉动弹性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但由于受入世的冲击,出口贸易对钢材需求的拉动弹性有所下降。

四、下游相关行业的需求分析

随着5年内的关税逐步下调和非关税壁垒的取消,以及汽车、家电、机械等钢铁行业的下游行业逐步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这必然使得钢铁行业的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我国房地产、汽车、机械、家电等主要的钢材需求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效地拉动了全社会对钢材的需求。本文选择钢铁行业及其主要的下游行业的销售收入数据做为各行业的需求变量,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各下游行业自身需求的变动对钢铁行业需求的影响,同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考察各下游行业需求变动对钢铁行业需求影响的贡献率,对中国钢材市场长期需求规律进行初步的探讨。

1.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

(1)VAR模型。设VAR(p)模型为:

式中,Y[,t]是由5个内生变量组成的向量,即Y[,t]=(steel[,t] const[,t] auto[,t] engine[,t] elect[,t]),其中steel[,t]:钢材销售收入(注:本文用钢压延加工业销售收入代表钢材销售收入。),const[,t]:建材销售收入,auto[,t]:汽车销售收入,engine[,t]:机械销售收入,elect[,t]:家电销售收入,ε[,t]为扰动向量,A[,1],A[,2],…,A[,p]为参数矩阵。

(2)脉冲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刻画的是在扰动项上加一个一次性的冲击对于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对一个变量的冲击直接影响这个变量,并且通过VAR模型的动态结构传导给其他内生变量。由方程(1)得到的向量移动平均模型(VMA)为:

其中Ψ[,p]=(Ψ[,p,ij])为系数矩阵,p=0,1,2,……。则对y[,j]的脉冲引起的y[,i]的响应函数为,Ψ[,0,ij],Ψ[,1,ij],Ψ[,2,ij]…。本文利用不依赖于VAR模型中变量次序的扰动项正交矩阵的广义脉冲方法。

本文对Y[,t]所选用的5个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协整检验,检验的结果表明各变量之间满足协整关系。这表明,所选的各下游行业的销售收入与钢材销售收入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在短期内由于随机干扰,这些变量可能偏离均衡值,但这种偏离是暂时的,最终会回到均衡状态。下面分别给各行业销售收入一个单位大小的冲击,得到关于钢材销售收入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在图6、7、8、9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月度),纵轴表示钢材销售收入(单位:亿元),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代表了钢材销售收入对相应的行业销售收入的冲击的反应。

图6 建材行业需求冲击对钢铁行业需求的影响

图7 汽车行业需求冲击对钢铁行业需求的影响

图8 机械行业需求冲击对钢铁行业需求的影响

图9 家电行业需求冲击对钢铁行业需求的影响

图6是对建材行业销售收入的冲击引起的钢材销售收入变化的脉冲响应函数图。从图6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建材行业销售收入一个正冲击后,钢材销售收入在前4期内小幅上下波动之后在第6期达到最高点;从第10期以后开始稳定增长。这表明建材行业受外部条件的某一冲击后,经市场传递给钢铁行业,给钢铁行业带来同向的冲击,冲击效应在第6个月时达到最大,之后逐渐回落并在第10个月之后趋于稳定。即建材行业销售收入的正向冲击对钢材的销售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显著促进作用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

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着持续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逐年增加有效地带动了国内建材行业的发展,从而较大地拉动了国内市场对建筑用钢材需求。今后,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使得建筑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有关资料表明未来10年,建筑业将以高于GDP3%~5%的速度发展(注:《2003年我国钢铁产品供需结构分析与预测》,《企业决策参考》,2003年3月10日。),因此建筑直接消耗用钢材螺纹钢筋消费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仍可达到一定规模,同时H型钢正逐步在建筑领域扩大市场,门窗、五金件、采暖通风、家具等相关设施或产品的小型材、棒线材、焊管、不锈钢薄板等钢材消耗也会增长。

图7是对汽车行业销售收入的冲击引起的钢材销售收入变化的脉冲响应函数图。从图7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汽车行业销售收入一个正冲击后,钢材销售收入在前4期内会上下波动;从第4期以后开始稳定增长。这表明汽车行业的某一冲击也会给钢铁行业带来同向的冲击。即汽车行业销售收入增加会在4个月后对钢材的销售收入产生稳定的拉动作用,反之如果汽车行业销售收入的降低也会在4个月后给钢铁行业带来负面的冲击。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汽车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效地拉动了汽车钢板的需求。加入WTO后,我国汽车工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仅2002年进口车增加了7万多辆,增长80%,但由于国家对汽车工业的保护政策和家用小轿车消费热点的逐渐形成,此冲击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并不大,我国汽车工业仍保持着快速的增长。2002年汽车产量达到348万辆,比2001年增长36.5%,其中轿车106万辆,增长52.8%。2003年汽车产量达到446.16万辆,比2002年增长28.3%,其中轿车201.15万辆,增长89.4%。近两年汽车工业,主要是私人轿车,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间,这必然带动高附加值的冷轧板、涂镀层钢板等薄钢板的需求。钢铁工业应该抓住汽车工业超常增长的机遇,扩大汽车用薄板的生产,同时继续通过技术改进,提高薄板产品的质量,促进钢铁工业的发展。

图8是对机械行业销售收入的冲击引起的钢材销售收入变化的脉冲响应函数图。从图8中我们可以看出,机械行业销售收入的正冲击经市场传递也会给钢材销售收入带来正面的影响,并且此影响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

机械制造业是钢铁行业的主要下游产业之一,国内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必然会有效地拉动国内市场的钢材需求,从而带动钢铁行业的发展。世贸组织的加入给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冲击的影响不是很大,机械制造业仍保持着快速的增长。2002年数控机床产量增长31.6%,销量增长39%。发电设备产量增长57.6%,销量增长56%。快速增长的我国机械制造产业,构筑了巨大的钢材消费市场,为国内钢材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以及今后几年内,数控机床的年产量将达到25000~30000台,产值年增长率在18%左右,品种由1000多种发展到2000种,其中中高档数控机床品种由20%提高到40%(注:《2002~2003年钢铁行业景气分析报告》,《钢铁信息》,2003年第6期,第11页。)。同时我国基本建设投资的增加也必然会较大幅度地增加工程施工类机械的需求,从而使得机械类钢材(中厚板、薄板、大中型材、优质型材)的需求有扩大的趋势,在未来机械制造业将成为国内钢材需求的一个亮点。

图9是对家电行业销售收入的冲击引起的钢材销售收入变化的脉冲响应函数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家电行业销售收入一个正冲击后,也会给钢材销售收入带来正面的冲击,但是冲击幅度不是很大。

近年来,我国的家电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加入WTO后,部分家电产品的出口增加,使家电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国内市场的冷轧钢板的需求。2002年彩电产量增长35%,销量增长36.3%,产销率101.3%,其中出口1918万台,增长63%,并且电风扇、电饭煲、微波炉、空调器的出口量已占世界第一,家用电器出口创汇增长27%以上(注:《200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销存情况》,《钢铁信息》,2003年第6期,第6页。)。今后家电行业仍然将在出口的拉动作用下得到快速发展,在此带动下,冷轧钢板的需求必然会进一步增加。

2.方差分解

与脉冲响应函数相比较方差分解提供了另外一种描述系统动态的方法。脉冲响应函数是追踪系统对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效果,相反,方差分解则是将系统的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分解成各变量冲击所做的贡献。本文的方差分解模型为:

其中,Ψ[,q,ij]是脉冲响应函数,σ[,ij]是第j个变量的标准差,y[,it]是自回归向量的第i个变量,RVC[,ij](s)表示第j为参数矩阵第i个变量的方差贡献率。在这里我们仅考虑各下游行业需求冲击对钢材需求的方差贡献率,即i=1的情形。其经济意义为,如果RVC[,1j](s)较大时,意味着第j个行业需求冲击对钢材需求的影响大;相反地,RVC[,1j](s)较小时,可以认为第j个行业需求冲击对钢材需求的影响小。

下面分别给出各下游行业销售收入的变化对钢材销售收入的方差分解图。图10、11、12、13中横轴表示滞后期间数(单位:月度),纵轴表示该行业需求对钢材需求的贡献率(单位:%)。

图10 建材行业需求冲击对钢铁行业需求的贡献率

图11 汽车行业需求冲击对钢铁行业需求的贡献率

图12 机械行业需求冲击对钢铁行业需求的贡献率

图13 家电行业需求冲击对钢铁行业需求的贡献率

从上面4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考虑钢铁行业自身的贡献率,建材行业对钢铁行业的贡献率最大在28%左右,其次是机械行业在26%左右,汽车行业对钢铁行业的贡献率是逐渐增加的,在第25期左右达到20%,家电行业的贡献率较小仅为5%左右。从中可以看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建材行业对钢铁行业的贡献率最大。这与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框架结构在房地产业的广泛应用是密切相关的。

(2)机械行业对钢铁行业的贡献率也较大。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拉动了钢材需求,使其对钢铁行业的贡献率较大。特别是近年来,机械行业在出口增加的带动下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钢铁行业的发展。

(3)汽车行业对钢铁行业的拉动作用将逐渐增强。这一判断来自于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钢铁行业的产品结构、质量正发生着相当大的变化。汽车钢板是薄钢板中具有代表性的专用钢材,是附加值较高的产品。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钢板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国产汽车钢板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用板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中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其在钢材产品中的进口比例较大。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工业技术改造步伐的不断加快,钢铁产品在品种和质量上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达到汽车用板的质量要求的产品在数量上明显增加。2002年,宝钢股份的汽车板“外衣”开始穿在了奥迪、别克、帕萨特等中高挡车上,产量达到125万吨,占据国内市场的50%(注:《汽车钢板面临的市场机遇和竞争》,《钢铁信息》,2003年第9期,第15页。)。在未来的几年中,我国的汽车行业仍将保持快速的发展,这必然会进一步带动汽车用钢板的需求,在其带动下钢铁工业也会加快其产品调整的步伐,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汽车用板的生产。首钢正在建设20万吨镀锌板生产线,2003年底安装完主体设备,2004年投入生产;宝钢投资60多亿元开展的1800冷轧项目,采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为将来的高级国产化车型提供一流产品(注:《宝钢为成为世界级钢铁企业新建精品项目》,《钢铁信息》,2003年第1期,第40页。)。

(4)家电行业对钢铁行业的贡献率较小,在5%左右。在出口的拉动下,我国的家电业将来仍会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对国内冷轧薄板的需求仍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由于一些新型替代材料在家电行业的应用,此拉动效用仍将会有所下降。

五、结论

WTO的加入和国内经济增长内生机制的不断增强,使得我国钢铁行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近几年来,我国各大钢铁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技术改造和品种结构调整的步伐,使我国高技术含量的钢材产品,特别是薄板类产品的供给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同先进发达国家比,还有不少差距。钢铁行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方面,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等品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需要大量进口;另一方面,以生产带肋钢筋、线材等一般品种为主的企业仍在扩能增产。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宏观经济中的基本建设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出口贸易对钢材需求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而且钢铁行业的下游行业所受的外部冲击均会经市场传递给钢铁行业,给钢铁行业带来同向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持续的稳定效应。所以,钢铁企业应紧盯市场,研究国民经济发展与钢材品种、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下游行业,特别是与钢铁行业相关度高的行业,如建筑、机械、汽车、轻工、铁道等行业的发展信息和对钢铁产品需求变化情况,开展重点钢材品种的市场调研工作,根据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钢铁工业是资金、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它的发展不仅仅是钢铁行业自身的事情,它涉及到上下游的诸多行业,涉及到国民经济全局。因此,当前不能因为强调市场经济规律,而忽视政府对行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忽视行业中企业间的协调发展,对钢铁行业的重大建设项目必须统筹规划,减少盲目的重复建设项目,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重视产品结构调整,使新增产能的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能体现出世界先进水平,体现出产品的质量、品种档次的提高,尽快使我国从数量发展型的钢铁大国转变为品种、质量、效益性的钢铁强国。

注释:

②括号内的为系数向量最后元素的z统计量,以下同。

标签:;  ;  ;  ;  ;  ;  ;  ;  

我国钢铁工业供需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_钢铁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