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中的关键问题论文_钟晴伟

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中的关键问题论文_钟晴伟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

钟晴伟 广东科技学院思政部教师 523070

摘要 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历经多次改革,课程的内容、体系结构在不断变化,尤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为“概论”)调整幅度为最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紧跟改革步伐,了解新的课程改革对学科的要求,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在这当中笔者认为应注意内容新颖化、语言通俗化、逻辑体系转化等几个关键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程 教材体系 教学体系

众所周知,我国近年来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2005方案”的实施,更是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四年制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原来的七门调整为四门,尤其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更名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不仅调整幅度大,内容也精简了。这对学生来说,是减轻了学业压力。但对于教师来说,调整后课程的教学难度更大了,因为调整后教材的大多数内容都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出现,有些甚至是提纲式的,这就需要教师自己进行深加工,备课任务也更重了。

2008年,中宣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更是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这既是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具体教学作出指导,又是明确要求,表明教材只是普遍性的指导,教师必须结合实际进行细化和深化。那么,如何实现“概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笔者认为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教师在对课本进行二次加工时,须力求做到内容新颖化、语言通俗化、举例生活化。在我国,初中就已开设政治课,经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对相关内容已有所了解,加上“概论”课不少内容存在重复,因此很多学生拿到课本的第一感觉是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师备课过程中,首先要增加新内容。当然,这个“新”并不是指脱离课本,随意发挥的“新”,而是是紧密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新的内容补充,如历史事件的背景故事、社会新闻事件等。例如,在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讲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时,笔者用了近期媒体报道的当年江门地主借金条借粮给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作为案例,学生对这样的案例特别感兴趣,也更深刻理解了统一战线为什么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其次,目前“概论”课的教材仍存在语言晦涩、空话套话多的问题,很多学生看完大学教材后直言失望、反感。因此,教师必须在讲课时尽量避免使用空话套话,在解释课本内容时,少用枯燥的学术语言,多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比如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与对外开放中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时,笔者进行的尝试是用打比喻的方式:就如同一个池塘,如果只是死水一潭,很快就会变得又黑又臭,鱼虾绝迹,国家也是一样,总是闭关锁国,也就谈不上发展。学生听完后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实践证明:这样浅显易懂的例子是为学生所乐见的。

第二,教师在备课时应重新规划授课内容,从教材逻辑向认知逻辑转化。从目前课本的章节安排来看,大多以平铺直叙地事件的发展历程为主。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避免以这种形式出现,最好呈现为高低起伏的波浪式结构。首先,导入部分作为开端,要能引发学生兴趣,打开学生思路,比如,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不直接讲授课本内容,也不给出任何结论,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或反感,而是摆出一个相关的历史事件,然后提问为什么?其他内容也随之铺开。比如,笔者在讲授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时,先讲述大逃港事件,让学生思考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学生讨论发言后指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必要性、重要意义,当中穿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的简要介绍;其后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引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讲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时,对当今越来越多港人来内地生活的现象进行分析,与前面的大逃港事件遥相呼应,进行今昔对比。笔者的感觉是:通过这样的节奏安排,学生在学习加入了更多自己的思考,对课本的内容也有了更深的领会。

第三,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还应该备问题,对章节中学生困惑的部分或可能产生疑问的地方作出明确解答。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让学生“知”,更要让学生“信”,大学教育中更要突出这一点。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社会现象光怪陆离,大多数学生心中都有很多疑惑,而且得不到明确的解答。而“概论”课的很多内容都与国家发展、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负起释疑解惑的责任,结合内容对学生的疑问做出合理、令人信服的解释。比如,在讲到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时,有些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成绩有所怀疑,他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方面确实成绩斐然,但同时伴随而来的是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盛行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此进行合理引导。对此,笔者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明白:不能把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消极现象归咎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恰恰相反,我们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才能最终消除这些现象。因为,道德领域的消极现象是由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引发的、贪污腐败则是由于公权力缺乏制约、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的。我们还应该看到,任何一个国家在社会变革期,都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各种文化交锋、多种思潮激荡的现象。相信随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不断加强和人民道德素质的提高,社会转型期出现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现象必然能够得到匡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经济自身缺陷对人们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必能减少到最低限度;而随着人民民主法治观念的增强、法制制度的不断健全,贪污腐败等问题也必能得到有效遏制。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论文作者:钟晴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8

标签:;  ;  ;  ;  ;  ;  ;  ;  

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中的关键问题论文_钟晴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