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黄长林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黄长林

黄长林

德州振华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随着土木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促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因此在其实际应用中,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为了提高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应用效果,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搅拌质量、控制好混凝土材料配比、严格把控水泥用量、做好混凝土养护与验收等工作,提高大结构混凝土质量,从而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具体应用

引言

这些年来,随着建筑业的日益更新,国家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日益严格。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密切关系着建筑的整体施工水准。当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产生开裂等病害时,会严重干扰构件正常发挥功效。因此,施工单位务必要不断优化施工技术,严格把控各道工序,有力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通过严密的防护措施,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开裂的概率降到最低。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含义及主要特点

1.1基本含义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其实质就是混凝土结构的厚度在一米以上。也就是将水泥,沙子,石子等施工材料通过科学的配比与搅拌后而得到的复合材料而进行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同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相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水化热不能及时的排出,且外部的温度要明显低于内部的温度,极易由于温差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现象,直接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整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给后期的使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1.2主要特点

首先,由于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脆性,使得其拉伸强度与张力变形都相对较差,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其传热条件有限,由此会使得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温度高于外部温度,从而引起结构的温度变形。其次,施工规范性较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科学的浇筑,才能避免由施工原因导致的施工裂缝问题。再次,原材料的配比与后期养护要求较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原材料的选择与配比方面,要保障其操作的科学合理性,在后期养护方面,要重点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进行科学的把控,才能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2.1 水泥水化热

大体积混凝土具备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较低的特征,因此在施工时,水泥水化热易聚集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而难以散发,进而使得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热量越积越高,致使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越来越大。值得注意的是,水泥水化热的释放量与水泥的种类及用量密切相关,同时,当混凝土存放时间越长时,水泥水化热也越大。

2.2 外界温度变化

外界温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大体积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其浇筑温度受到外界气温的影响,当气温骤然下降时,混凝土内外部温差也会骤然增大,直接导致了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削弱。探究其原因,外界温度变化导致了混凝土产生内外部温差,进而引发了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因此可以得知,内外部温差越大、温度应力越大。由此可见,相关技术人员应妥善控制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并最大化缩减温度应力。

2.3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具体来说,当长距离运输混凝土时,由于未按要求进行运输搬运会导致混凝土出现积淀现象,进而导致混凝土发生功能和性质的变化,同时由于运输时间过程也会导致混凝土的稀释,直接影响其强度。另外,运输过程中天气温度的变化也会导致混凝土发生性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优化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措施

3.1 优化土木工程设计

在对土木工程建设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全面了解好当地气候的具体变化,及时制定出适宜的混凝土配比方案,比如,可以通过合理加大钢筋配比来增强结构中易出现温度裂缝问题位置的抗温度裂缝能力,促使相应的拉力和应力达到平衡状态。同时,大体积混凝土设计过程中,必须明确后浇带及伸缩缝的具体位置。再结合混凝土结构现实施工的需要,科学合理的增大水化散热的范围,减小结构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差,防止相应拉应力的出现,有效杜绝因温度因素引起的裂缝问题出现。另外,也可以优化二次浇注施工设计,合理增添钢筋网,提高结构的抗拉应力性能。

3.2 合理使用建筑材料

鉴于水泥的水化热现象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出现裂缝有着直接影响,现实施工所用的水泥材料必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用水化热系数小的。并且也要注意对水泥用量施以严格管控,降低材料成本,或者根据需要合理增添粉煤灰等,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混凝土配制所用的粗骨料应优选那些质量好、强度高且粒径大的,并加强粗骨料中毒害物质的检测工作,改善混凝土的收缩情况,保障混凝土结构不出现裂缝问题。而就所用的细骨料而言,则应在满足泵送施工要求的基础上,优选细砂或中砂,并对水泥用量严格把控,降低材料成本投入,提高工程最终的经济效益。另外,也必须注意提高混凝土同龄阶段的抗拉性能,为此,可以适度的增添外加剂,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确保水灰配比的科学性,提高土木工程最终的施工质量。

3.3 全方位动态监控施工过程

浇筑混凝土期间,现场复杂工程试验的施工人员务必要依据浇筑施工的实际要求,针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塌落度变化加强动态化检查工作,并保证策略工作的全面性及细致性,实时上报测量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合理优化施工方案。同时,施工企业也必须认真严格的落实混凝土振捣施工人员的实操能力培训工作,积极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高整体振捣施工技术水平,并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只有通过技术考核的人员才能上岗作业。另外,也必须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意识,优化各专业技术人员间的配合,保障土木工程高效、优质的建设完工。为了保证重点部位及关键部位的振捣工作质量及钢筋配比的合理性,应安排专业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在现场就具体施工过程进行科学的指导。比如混凝土振捣施工选用插入式方法开展具体工作时,应严控振捣厚度保持在 30cm,并保证垂直深度到下层之间的距离在 60cm 标准范围内,保持高度在 5~10cm。此外,负责混凝土振捣施工的技术人员在工作中,也必须加强全方位动态化观察工作,有效杜绝振捣过量、漏振及少振等问题出现。

3.4采取必要的混凝土结构维护保养措施

大体积护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后,必须结合现实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维护保养工作,严控温度及湿度变化,保障工程建设质量。针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必要的保温,能够实现对混凝土热量流失的合理控制,减小结构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差。同时,浇筑作业结束后,可以往混凝土结构上覆盖湿麻袋进行保湿处理,降低热损失。如果在冬季施工,则需着重注意混凝土保温处理,加大养护投入力度。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洒水保湿要在完成浇筑后约 12h 后进行。

结束语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应用范围广,其具有特殊性,避免其出现裂缝是保证建筑物质量安全的关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控制管理大体积混凝土有重要的意义。施工团队要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从施工配比、搅拌、浇筑、养护等多个环节入手,做好监督,严格把控技术质量,不断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水平提升,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保证工程质量,使我国土木建筑工程事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顺键.房建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9):3-4.

[2]介晓锋.论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居舍,2019(28):54.

[3]王 红.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研究[J].智能城市,2019,5(18):171-172.

论文作者:黄长林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7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黄长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