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地方高校声乐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以白城师范学院为例论文

构建地方高校声乐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以白城师范学院为例论文

构建地方高校声乐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以白城师范学院为例

金 蕾

(白城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

摘要: 实践教学是声乐课程实现其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学习,让学生真正掌握声乐技巧,了解声乐内涵。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应该重视声乐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以地域特色音乐文化为载体,开设相关声乐实践课程,改变以往课堂授课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声乐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地方高校;声乐;实践教学

声乐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必修课,对于培养学生歌唱技能技巧和声乐教学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实践教学是声乐课程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通过大量的声乐实践活动来训练自身的舞台表演实践能力。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应该重视声乐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学习,让学生真正掌握声乐技巧,了解声乐内涵。地方高校的声乐实践教学体系要突出地域特色音乐文化,继承并传承本地区优秀民族文化。改革教师课堂授课模式,整合师资资源,最大化发挥教师专业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声乐应用型人才。

为了更为直观地将中国与六国课程内容设置基本情况进行比较,该研究设计合理算法,将六国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进行整合,绘制基于六国代数思维课程内容设置参考模型,如图14所示.

一、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没有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教学内容对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合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由于教学观念上存在的误区,致使我们的声乐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一直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模式,采用国家通用教材,按照普通高校统一模式选择教学内容。教师没有重视地方音乐素材的选用,[1]没有真正开发利用本地宝贵的音乐文化,培养的学生多数是千人一声的演唱风格,没有本地区民族音乐风格特色。

2.教学模式僵化,一师一课堂。各高校声乐教学中,最常见的授课形式就是个别课,即传统的“一对一”形式,为了充分地体现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多年来,个别课在声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教师根据学生个体的嗓音条件、音乐素养和技巧掌握情况,量体裁衣制定出适合于每个学生的声乐教学方案,这种授课形式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课堂上教师的口传心授使每一位学生的演唱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同时学校也使用小组课和集体课授课模式,这两种授课形式多是为了缓解师资不足的压力,教师往往仍旧使用个别课的方法进行小组课和集体课教学,还是一对一练声,个别指导作品,集体课多是十人以上的规模,那么分配给每个人的时间少之又少,致使条件好的学生得不到充分发展,条件差的学生理解跟不上,教师手忙脚乱,学生无事可做。声乐教师这样一师一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整合教学资源,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各位教师之间没有专业交流,不能在同行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学生渴望在大学期间能够在多位教师课堂上观摩学习,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开阔自己的专业视野,但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无疑是教学中的一项缺陷。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厂想要做好节能降耗工作,需要从工艺、设备、管理以及能源等方面着手,多措并举,在保证水质达标的前提下,降低能源的消耗,实现节能的目标。

(二)问题产生根源

一直倡导声乐课与舞台艺术实践相融合,即学生依赖于舞台艺术实践,又离不开课堂中多位教师从不同的层面对学生的指导,使得声乐教学能够保持发展的活力和生命力所在。教师合作授课模式是以提升和优化声乐教学水平为主旨,既能够实现学生利益最大化,又是教学形式创意性的动力之源。实现教师合作授课的优质教学资源得以开放共享,又使得师师、师生的讨论意识成为可能,让他们在教学互动与探索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此教学形式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演唱水平,增强学生舞台艺术实践的自信心,培养师生良好的合作意识,通过教师合作授课模式,学生对教师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直接体验不同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深化学生对演唱技巧与作品的理解能力。此教学形式有效提高了不同教师各自的创新意识,这既是教学改革的意义所在,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使命所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立足中国优秀的声乐作品,面向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优秀声乐作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声乐教改的全过程,促进人人成才。

二、构建地方高校声乐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在声乐实践教学体系中,开设《民族流行音乐演唱法》《科尔沁蒙古族民歌演唱》等课程,将蒙古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吸收成为课程有效资源。在声乐课程设置的定位上将有效传承地域音乐作为主要标准,培养掌握高超演唱技巧及多元文化意识的人才。蒙古族民歌声乐教学中要凸显演唱风格特色,为使学生的演唱能够充分体现出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蒙古族民歌演唱技巧的训练。音色是蒙古族民歌最重要的特色表现,它在民歌演唱风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歌者主要是通过对音色的准确把握来表现歌曲的情感风格,教师要选择音域不超过两个八度的民歌,适合学生在学习阶段练习,同时掌握好歌曲中音色与音域的结合。例如,《嘎达梅林》就是一首广泛流传的蒙古族民歌,其旋律大气磅礴而又深沉内敛,歌曲内容主要表达蒙古人民对于草原英雄嘎达梅林的赞美以及对封建统治压迫的憎恶之情。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演唱这首民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塑造一位草原英雄的形象,演唱技巧方面将自身的呼吸控制好,以稳定有利的气息演唱出较为低沉的音色,从而将歌曲中对于英雄的赞美之情表达出来。歌唱语言方面要注重蒙古族民歌语言与音乐的结合,很多蒙古族民歌的表达形式多是通过朗诵呈现出来的,教学中适当增加学生蒙古语朗读的练习。想要完美表现蒙古族民歌风格,要把握它的音乐特色,对民歌旋律中的节奏感、强度、旋律等有深刻的理解。演唱中正确把握歌曲情感、情绪,舞台表演时情绪是通过演唱者的语言、语调以及语气等元素表现出来。只有将音色、语言、技巧融为一体,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掌握蒙古族民歌的演唱精髓。

(一)以地域特色音乐文化为载体,建设声乐实践教学相关课程

课堂授课模式是声乐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教师合作授课是对传统声乐教学的挑战性革命。根据教师专业特长分组进行授课,一节课由两位或三位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内容分解成:发声技巧训练、歌曲演唱处理、舞台表演实践等,每位教师负责一项内容,这是对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拓展与深化,声乐教师相互增进、相互交流,改变以往声乐课单一的教学模式,即“师傅带徒弟,一带到底”的弊端。充分发挥教师各自所长和集体智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声乐教育思想,而教师合作授课模式是构成这一思想的主要因素。

科尔沁蒙古族歌唱艺术种类丰富、风格独特,是科尔沁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蒙古族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蒙古族歌曲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旋律优美,并且拥有种类繁多的歌唱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长调民歌与短调民歌,在蒙古族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它们都已逐步形成并完善了自己的音乐风格、结构类型和演唱方法等。共同组成了科尔沁草原音乐文化的交响篇章,构筑了蒙古族民歌体系的宏伟殿堂。短调民歌篇幅比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律动性较强,音域相对窄。歌曲内容的涉及面非常宽泛,覆盖了草原人民生活的全部内容,主要包括萨满教歌曲、佛教歌曲、赞歌、礼仪歌(如宴歌、酒歌、婚礼歌等)、劳动歌曲、爱情歌曲、思乡曲等等,充分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长调节奏自由,腔长字少,气息绵长,具有很强的抒情性。“长调”成为继昆曲、古琴、十二木卡姆之后,我国第四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民歌具有鲜明草原音乐风格,旋律悠扬深远,它最大的魅力就是独具特色的演唱技巧。无论是长调民歌还是短调民歌,都有明显的风格及演唱技巧。蒙古族民歌古老神秘的魅力就在于这些风格独特的演唱技巧。

在学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要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真正掌握声乐演唱技巧,具备适应基础教育的教学能力。要以构建声乐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为主要目标,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全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训练,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声乐应用型人才。

(二)开展教师合作授课模式,做到教学资源合理化开发

白城师范学院地处科尔沁草原,是吉林省西部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坐落在素有鹤乡之称的白城市。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科尔沁草原东部,嫩江平原西部。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右翼中旗、右翼前旗与其相连。这里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悠久的蒙古族历史为研究和传承地域音乐文化——科尔沁蒙古族音乐文化提供了先决条件。

现在的声乐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主要是模仿专业音乐院校声乐教学的培养思路,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声乐演唱技能的训练,忽视地方音乐文化传承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较为普遍地存在师傅带徒弟的口传心授灌输法,而忽略了师资资源的合理配置。长期以来,由于教学观念上存在的误区,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一直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模式。地方高校传统的声乐教学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声乐人才的需求,对声乐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白城师范学院作为吉林省西部唯一一所高等院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学校在转型发展背景下更加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声乐课程教学体系根据学校转型发展要求,结合地方文化建设与基础教育发展需要,为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重新定位实践教学目标。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以体现地域特色文化为目标修订实践教学方案,实现专业艺术实践、教育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

(三)开展多方面声乐艺术社会实践

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对学生演唱技巧进行培养,而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学生只有在舞台表演实践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它的价值与魅力。目前,实践教学活动设计只停留在学校范围内的音乐厅表演的模式,那么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工作,没有音乐厅这样专业的表演场所。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只注重声乐演唱技能教学,声乐表演实践教学专项操作技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不能较好地以实践促学习,即使我们在课堂教授了演唱技巧,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也无法真正地掌握声乐表演艺术的精髓。[3]因此,开展多方面声乐艺术的社会实践势在必行。

全省特色小镇建设通过政府财政支持、企业主体投资、银行贷款等渠道落实到位资金769亿元,其中政府财政资金113亿元、企业自筹资金413亿元、银行贷款187亿元、其他资金57.3亿元。同时,设立了红河100亿元、大理80亿元、丽江40亿元三支特色小镇建设基金。

三、结语

声乐实践教学体系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主导内容,要以声乐教学实践体系为载体开发实践课程,加强地方特色文化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创新意识,理清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声乐应用型人才。在不断创新与改革声乐教学体系的过程中,真正重视舞台实践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表演中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加强《声乐舞台表演》《歌剧表演》课程的教学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形式,排练演出剧目,在学校及社会团体各项活动中参与演出实践。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自选曲目,自行安排训练计划,分组排练,这一过程的设计既能够提高学生舞台表演实践能力,又能够锻炼其自主创新意识,在曲目选择、表演动作设计、舞台音乐配合等方面发挥自主意识,培养开拓创新精神。改变传统排练活动教师负责制的模式,加强学生自主意识培养,师生共同探讨分析舞台表演内涵,不断提高学生对舞台的掌控力以及对声乐的理解能力,建立自主的创新意识,在理解每一首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艺术实践,不断反思和品味音乐中的韵味,从而真正体会到声乐艺术的魅力。

本研究分析了种植体植入早期影响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发现颌骨HU值是首要因素;利用两者的相关性对植体稳定性进行预测,并检验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间的相关性,初步验证了利用CBCT预测种植体早期稳定性的可行性及可靠性。但由于研究设计的局限性,其结果还须进一步分析和验证。

参考文献:

[1]高秀竹,司瑞姿.高师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有感于“珠江”杯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师范类)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比赛[J].音乐创作,2014(12):181-183.

[2]李姝.科尔沁蒙古族歌唱艺术特征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3]唐博.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艺术评鉴,2016(7):145-146.

On Construction of Vocality Cours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Local Universities :Taking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 Case Study

JIN Lei

(School of Music,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 Baicheng 137000, China)

Abstract : Practic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step for vacality course to achieve its teaching goals, which enables students to grasp vocal techniques and implications.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local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local universitie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lity cours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set up related vocal practical courses, reform the past teaching mode by taking local color music as a carrier, cultivate more and better applied vocal qualified personnel for our society.

Key Words : Local universities; vocal music; practical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 J61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3118( 2019) 09- 0084- 04

收稿日期: 2019-03-30

作者简介: 金蕾(1980—),女,副教授,研究方向:歌唱表演与教学。

课 题: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音乐专业声乐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责任编辑:陈坤

标签:;  ;  ;  ;  

构建地方高校声乐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以白城师范学院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