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扩张症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对策论文_何伦新

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桂阳 424400

【摘 要】目的:分析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接诊的乳腺导管扩张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44例患者进行乳房肿块切除术,26例患者进行乳腺区楔形切除术,4例患者进行乳腺瘘管切除术,4例患者进行单纯乳房切除术。术后76例患者随访成功,其中有14例患者复发,进行二次手术后获得良好的效果。另外,有2例患者在术后10个月发生对侧乳房异时性发病。剩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乳腺导管扩张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非常容易误诊,为了做出准确的判断,对于疑似患者应进行全面的术前细胞学检查和术中病理检查,避免误诊。手术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其中以局部肿块切除或病变乳腺楔形切除术最常使用,不能贸然使用广泛切除术。

【关键词】乳腺导管扩张症;临床病例特征;治疗对策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以乳晕区集合管扩张、管周纤维化以及大量炎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由于浸润以浆细胞为主,所以也被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炎症,其炎症表现主要是乳腺导管扩张过程中发展至中后期的阶段性病变[1]。由于该病的临床症状较多,发病原因不明确,经常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接诊的乳腺导管扩张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接诊的乳腺导管扩张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6.7±7.2)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2±2.1)年,所有经产妇均不在哺乳期。其中有60例患因乳房肿块入院就诊,44例患者在乳晕下,剩余均在乳晕外;肿块直径1~5cm,平均直径(3.3±1.1)cm;有44例患者感到疼痛;有26例患者偏向性乳头内陷;28例患者与皮肤粘连、18例患者乳头溢液,4例患者存在脓性液体,2例患者血性液体,12例患者有浅黄色浆液性液体。4例患者有切开引流史,4例患者不愈瘘管。24例患者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术前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28例乳腺癌,14例为纤维瘤,4例为乳腺结核,12例为浆细胞性肉芽肿,6例患者乳腺肿块性质待查,4例患者慢性乳腺炎板瘘管形成。

2结果

78例患者中有44例患者进行乳房肿块切除术,26例患者进行乳腺区楔形切除术,4例患者进行乳腺瘘管切除术,4例患者进行单纯乳房切除术。术后76例患者随访成功,其中有14例患者复发,进行二次手术后获得良好的效果。另外,有2例患者在术后10个月发生对侧乳房异时性发病。剩余患者恢复良好。

3 讨论

3.1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发病情况和病理学特征

1925年国外学者Ewing首次命名。根据相关文献报道[2],30~40岁的经产妇、非哺乳期女性是本病的高发人群,比乳腺平均高发年龄要提早10年。目前造成该病的主要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该病是由于乳头内陷或分泌物阻塞导管造成的,分泌物堆积还会造成乳管扩张,堆积物刺激管壁,管壁受到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另外,还有相关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乳房退行性病变和内分泌功能失调有一定关系[3]。在本次研究造成哺乳障碍的患者有32例,有6例患者存在内分泌功能失调病史。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病理变化为主要是乳腺导管扩张,扩张的导管腔内有大量的积聚脂性碎屑。关闭纤维性增厚,包含有弹力纤维。当腔内的物质漏到导管外,还会出现大量浆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浸润,大部分标本多见为乳晕下硬包块,切面可见黄白相间。

3.2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和分型

本病的病程时间比较长,且非常容易反复发作。且患者多伴有哺乳不畅或中断史,大部分患者都因乳腺肿块入院就诊,会伴有疼痛及乳头溢液。肿块会突然增加或缩小,但很少有消失病例。肿块存在破溃和窦道形成。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剧烈疼痛,但无粘连和融合。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目前将本病分为四种类型[4]:①乳房肿块型:是最常见的类型,本组有60例,占76.9%。肿块多位于乳房的中央区,与乳腺癌位于外象限右手区别,位于乳晕下的患者与乳晕粘连。②乳头溢液型:本次有18例,占23.1%,多为浆液性和血性,也有少数患者为脓性。③混合型:本组4例患者同时存在乳房肿块和乳头溢液。④乳腺炎症型:2例患者为此类型,未曾形成乳房脓肿,切开引流后长时间不愈逐渐形成慢性瘘管。

3.3 诊断和鉴别

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所以主要依靠辅助检查,避免误诊和误治。术前进行细胞学检查和术中病理学检查是重要方式。笔者结合工作经验认为以下几点可与乳腺癌鉴别[5]:①乳腺癌发病年龄相对较高,乳腺导管扩张多伴有哺乳障碍史,且病程较长;②乳房肿块多在乳晕深部,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乳房肿块和腋窝淋巴结缩小,有触痛;③早期和肿块出现前多有乳头内陷和皮肤及粘连;④细胞学检查可见大量炎症细胞;⑤术中病理检查机能够进一步确诊。

3.4 临床治疗

手术是本病治疗的主要方式,对于不同的临床类型有不同的手术方法。对于肿块病变局限的患者进行肿块切除术;范围比较大或伴有乳头溢液的患者应该将肿块和受累的导管、导管下病变同时切除。对于炎症伴有脓肿的患者,应该切开脓肿并进行引流,待炎症缓解在处理瘘管;对于存在慢性瘘管的患者,应该进行保留乳头瘘管切除术,同时彻底切除周围瘢痕组织。对于年龄比较大,且病变范围比较广或瘘管多次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进行单纯乳房切除术[6]。

综上所述,乳腺导管扩张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非常容易误诊,为了做出准确的判断,对于疑似患者应进行全面的术前细胞学检查和术中病理检查,避免误诊。

参考文献:

[1]程涓,丁华野,杜玉堂等.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伴发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病理学观察[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3,42(10):665-668.

[2]程涓,丁华野,杜玉堂等.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伴发乳腺导管扩张症及结节性红斑4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4,21(8):488-490,494.

[3]张琨.性激素水平与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相关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4.

[4]吴艺芳,胡友玲,苏松毅等.乳腺导管扩张症临床病理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4,(5):548-549.

[5]韩伟,王颖鑫,高军喜等.乳腺导管扩张积乳合并感染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4):321-323.

[6]黄蕾,赵学荣,黄银平等.超声对中药结合手法按摩治疗终止哺乳后乳腺导管扩张的疗效评价[J].河北医药,2015,(13):1961-1963.

论文作者:何伦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乳腺导管扩张症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对策论文_何伦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