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传承创新海陆丰红色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以汕尾开放大学为例论文

社区教育传承创新海陆丰红色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以汕尾开放大学为例论文

社区教育传承创新海陆丰红色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以汕尾开放大学为例

孙明霞,余德聪

(汕尾开放大学,广东 汕尾)

摘 要: 海陆丰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红色文化的共性,又具有海陆丰地域个性。传承和创新海陆丰红色文化,有助于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弘扬好红色文化传统,传承好红色文化基因。文章以汕尾开放大学为例,在阐述海陆丰红色文化科学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海陆丰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探讨社区教育传承创新海陆丰红色文化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社区教育;传承创新;海陆丰红色文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血液,焕发出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活力和生机。海陆丰红色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讲好海陆丰红色文化故事,传承好红色文化基因,弘扬好红色革命精神,推动海陆丰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

“你是说,如果在选派大典之前你知道我们的规则,就不会选择无畏派,对吗?”艾瑞克突然打断她的话,厉声说道,“如果是这样,那我奉劝你现在就卷铺盖走人。如果你真是我们中的一员,就不会那么在乎失败与否。如果你在乎,那你就是彻头彻尾的懦夫。”

一 海陆丰红色文化的科学内涵及其特征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位于广东东部,是中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是海陆丰农民运动领袖澎湃的故乡。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承载着红色记忆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是其鲜明的底色。海陆丰红色文化是指海陆丰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海陆丰人民在革命中形成、在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继续传承发展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海陆丰红色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主要由海陆丰红色革命遗址、红色历史事件、红色历史名人、红色文艺精品等构成,呈现出独特特征。

1.实训场所建设。由江西省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资采购一批精密仪器设备,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近红外谷物成分测定仪、形态分析仪、超纯水系统等。双方签定相关设备借用协议,经友好协商就权利划分、管理方法等多方面建立合作关系达成协议;江西工贸职院提供设备场地,保证设备摆放规范,方便保管和操作使用,同时本着专人管理专人负责的原则,规范使用,定期维护[1]。

“手术中,麻醉医生更关注调控机体整体状况,也更擅长监测和调控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状态,因此,相较手术繁忙的外科医生,实际更适合作为日间手术围术期的管理者。”

(一) 红色革命遗址数量多

海陆丰红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承载着汕尾市的历史和现实,将海陆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社区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教学资源、重要载体,可以丰富社区教育内容,激活社区教育形式。借助社区教育学习平台,深入挖掘海陆丰红色文化优势,大力推动“海陆丰红色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行动,培育社区居民、师生、学员等红色文化宣讲员,讲好海陆丰红色文化故事,弘扬好红色文化传统、传承好红色文化基因,使海陆丰红色文化成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精神财富,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教育、党性修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的多元需求,增强社区群众对海陆丰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幸福感,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二) 红色历史事件影响大

2016年,国家出台的《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鼓励各地结合当地历史、人文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展社区教育活动。”[2]可见,社区教育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平台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实现海陆丰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周边居民没人明白何故又修这条路,阿东更是不介意。阿东每天骑车直接从东亭拐入东湖路。他不需要迎宾大道,修不修这条路跟他的生活毫无关系。阿东眼下的满门心思是要不要去追资料员小丁。他觉得自己是有点喜欢她的了。他甚至暗中了解到她是师专毕业。阿东想,自己怎么也是硕士,就算家里穷,配一个大专生也应该是有资格的。

(三) 红色历史名人众多

海陆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承载着海陆丰人民“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是海陆丰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传承与创新海陆丰红色文化,挖掘海陆丰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有助于提升汕尾人民的人文素质,扩大海陆丰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海陆丰红色文化蕴含着艰苦奋斗、不怕吃苦、敢于奉献、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是激励汕尾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力量。汕尾市是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借助传承红色文化的契机,带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使传承红色文化与发展革命老区经济有机融合发展,为汕尾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同时,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努力创造文明平安和谐美丽的社会环境,促进汕尾社会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汕尾市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提供强大的支撑。

(四) 红色文艺精品产量高

海陆丰红色文化是新时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干部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社区教育的优质资源。依托海陆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社区教育,不仅能够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也能够激活海陆丰红色文化的活力,使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得到最大开放利用。地方高校不仅要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承担起新时代社区教育的社会职责,将传承红色文化与开展社区教育结合起来,把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系列专题之中,有利于发挥出社区教育在红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坚定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使命感、责任感,也有利于充分利用海陆丰红色文化、传承好红色基因,使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焕发出时代光芒,使红色精神在奋斗中迸发磅礴力量,有效实现海陆丰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的重要资源。

二 传承创新海陆丰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红色基因厚重,发生过许多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尤以无产阶级革命者澎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为代表性,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1927年,在中共东江特委和彭湃同志的领导下,在“八一”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的帮助下,海陆丰人民于10月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并成功夺取了政权。同年11月,彭湃在陆丰和海丰召开“全县工农兵大会”,发布了《海丰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开幕通电》,正式宣告成立海陆丰苏维埃政府,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这些红色历史事件,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

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急救时间与疼痛缓解时间、护理满意度。为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指导患者如实填写,满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85~100分)、满意(70~84分)与不满意(<7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的[2] 。

(一) 有助于充实拓展社区教育教学资源

海陆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红宫红场,彭湃烈士故居、红四师师部旧址、龙山革命旧址、广东总农会旧址、红二师整编地旧址、社会主义研究室旧址、中共东江党校旧址、海丰县农民运动讲习所、妇女解放协会旧址、共青团海陆丰地方委员会旧址、红色文化街、黄羌林场革命遗址等红色革命遗址,全市共有省级红色革命遗617 处,居于全省革命遗址之首。这些革命遗址是面向全市、全省、全国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干部党性修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的重要场所。

(二) 有助于保护传承海陆丰红色文化

海陆丰人民坚持以扎根本土为基础,以精品奉献人民为宗旨,深入挖掘海陆丰红色革命故事的宝贵题材,不断创新文艺作品内容和形式,提高文艺作品的精神高度,诠释好红色文化故事,展示好红色革命精神,打造出《海丰农民运动始末》《澎湃》《马援伏波》《彭湃之母》《彭湃文集》《大道其行》《红城光影》《碧海丹心》等一批有代表性的红色文艺精品,有效地传承红色基因,实现海陆丰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海陆丰红色文化焕发出新时代灿烂光芒。

(三) 有助于推进汕尾市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

海陆丰是红色基因的发祥地,红色文化底蕴丰厚,红色历史名人印记随处可见。海陆丰发生过许多有广泛影响力的红色历史事件,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中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第一个土地法规等众多第一,也孕育了澎湃、彭泽、彭沃、郑振芬、陈炯明、余铁夫、杨其珊等革命先烈,他们以对党的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铸就了海陆丰人民以“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另外,周恩来、徐向前、叶挺、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海丰领导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留下了革命的足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 社区教育传承创新海陆丰红色文化的实践路径

作为一所没有围墙开放的大学,汕尾开放大学、社区大学自觉承担起传承发展海陆丰红色文化的时代使命,积极开展社区教育传承创新海陆丰红色文化的有效探索,初步形成了传承发展海陆丰红色文化的实践路径。

(一) 加强顶层设计,谋篇布局打造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立足学校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汕尾开放大学校领导大胆提出了打造汕尾市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的思路,抢抓市委市政府谋篇布局汕尾市融湾强带的契机,主动加强与市委市政府的沟通联系,及时汇报学校打造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的思路。汕尾市委市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制定《汕尾市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中,明确提出要把汕尾开放大学打造成为大湾区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将做大做强海陆丰红色文化列入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行全面谋篇布局,统筹谋划。同时,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力度,用于支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打造红色文化展示厅。市委宣传部部长也带队到学校开展调研工作,积极探索与汕尾开放大学共建“汕尾市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共同打造汕尾市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的闪亮品牌,由汕尾开放大学承办全市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工作。市政府政策文件、财政经费投入以及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为汕尾开放大学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培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也为打造面向大湾区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指明了方向。

(二)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

汕尾开放大学充分利用《汕尾市红海扬帆人才计划》政策优势,加大高学历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壮大优化专职教师队伍。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走出去,“走出去”就是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考察调研有关地区、单位开展与红色文化教育培训有关的系列活动,向相关地区、单位学习借鉴先进做法和经验,不断开拓红色文化教育思路,不断提升教师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业务水平和能力。同时,坚持请进来,“请进来”是将海陆丰红色文化引入校园,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系列红色文化专题培训,聘请红色文化传承者、研究者、亲历者等做专题报告,介绍海陆丰红色文化历史,讲授红色名人故事等。可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能够为海陆丰红色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人才支持。

(三)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开展面向大湾区的红色文化教育培训

汕尾开放大学致力于打造面向大湾区、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充分利用海陆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系列红色文化教育专题培训。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红色海陆丰》《澎湃的一生》《澎湃与海陆丰的革命斗争》《海陆丰革命斗争史略》等党性教育面授课程,设置了走访红宫红场、澎湃故居、海丰革命烈士暨革命斗争史纪念馆、新山红色村等海陆丰革命遗址的红色文化现场教学,编写海陆丰革命斗争史的教学资料,为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的单位、学员搭建了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的平台。目前,学校已成功举办了汕尾市第一期红色文化讲解员培训班、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建宣传培训班等高规格的红色文化教育培训,承担起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的职责使命,当好市委市政府的红色文化传播者,讲好汕尾市红色文化故事,受到了学员、单位的一致好评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为做大做强红色文化品牌,打造面向大湾区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 创新传承发展方式,实现海陆丰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采取多种渠道,不断创新海陆丰红色文化传承发展方式。一是加大对海陆丰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汕尾开放大学健全完善科研管理及经费管理办法,从制度上保障教师积极主动挖掘研究海陆丰红色文化。如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教科研课题,引导教师深入研究海陆丰红色文化,及时将红色文化资源由有形物质财富转化为无形的精神财富。二是运用互联网建立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数据库。汕尾开放大学充分利用QQ、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网络资源,通过影视录像、电子图书、书画等形式,将海陆丰红色文化以直观、生动、立体的形象展示出来,能够再现海陆丰革命场景,加深学员、师生对海陆丰红色历史事件的理解,有利于提升海陆丰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同时,建立可查可阅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数据库,实现海陆丰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的数字化管理、网络化运作。三是营造传承红色基因的浓厚氛围。汕尾开放大学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校园网、南方+、日报社、电视台、学习工作群等多种媒介,面向不同行业、不同群体,推送红色文化教育培训招生简章、面授课程及现场教学安排、海陆丰红色文化系列主题活动、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的新闻报道等,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加以宣传推广海陆丰红色文化,营造时时处处学习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使海陆丰红色文化得以保护、传承和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8].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2] 教育部等九部门.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EB/OL].[2016-7-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cxsh/201607/t20160725_272872.html.

本文引用格式: 孙明霞 等. 社区教育传承创新海陆丰红色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以汕尾开放大学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9,6(57):240-24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7.081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度汕尾开放大学校级教科研课题一般项目“汕尾市社区教育传承创新海陆丰红色文化研究”(Swky201909)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 孙明霞,女,广东人,汕尾开放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行政与社会政策、社区教育;余德聪,男,广东,汕尾开放大学副校长,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红色文化,红色教育。

标签:;  ;  ;  ;  

社区教育传承创新海陆丰红色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以汕尾开放大学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