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财务重组_财务管理模式论文

民营企业财务再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论文,企业财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企业发展与现有财务角色错位的冲突

2003年7月,笔者在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温州,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12家民营企业,就有关财务管理问题进行了重点调查。这些企业基本情况如下:

表1被调查企业行业分布

行业 服饰

电器铜业 摩托车 不锈钢 农化 文具 外贸 通信

电脑

经营 销售

企业个数

2 2

1 1

1 1 1 1 1 1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民营企业现有财务角色错位现象非常严重,绝大部分企业“财务”与“会计”不分,财务人员整天为会计核算忙碌,不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或非常薄弱,或根本没做。在被调查的12家企业中财务管理水平“差”的企业就有4家,占33.33%;财务管理水平在“较好”以上的企业只有3家,占25%。

仔细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老总自身知识结构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大部分民营企业的老总依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自己独揽企业最高管理大权。然而,民营企业老总中的绝大部分很早就离开校门开始创业,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无法对公司财务运作给予正确指导。另外,有90%以上的企业老总非财务出身,他们中对财务管理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也只有25%。这些由于最高管理者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是企业财务管理运做不力的因素,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的发展。

2.过度考虑成本因素,致使财务人员缺位、财务工具老化、工作效率低下。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是公司中最忙的一个群体,几乎每个人都承担着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的工作量。由于人手紧缺,整日忙忙碌碌的成果,常是出几张过时的,应付税务部门的财务报表,根本无法实现决策支持,财务人员满负荷与工作效率低下并行。从表面上看,影响财务效率的因素,一是财务工作流程及人员配备不合理,二是缺乏电算化财务手段或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但从本质来看,过度成本节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例如,在12家企业中,有10家企业未单独设立的财务管理部门,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83.33%;单独设置了财务管理部门并做了财务管理工作的企业只有1家,占8.33%。另据温州市财政局一项调查显示,温州市企业财务电算化普及率还不到1%。这些数据都是企业老总过度节约成本的反映。

3.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直接影响财务管理质量。在调查的12家企业中,财务经理为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4人,只占被调查企业的33%。一般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更低,不少人甚至没有经过专门的财务教育。同时,据温州市财政局一项调查显示:具有会计中级以上职称的财务人员占温州市财务人员的比重为1%,在全市32160位财务人员中,无会计证上岗人员竟有4445人,占13.82%。可想而知,这样一支财务专业队伍,怎能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以下几份调查统计表,反映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这些财务管理不理想的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管理者指导思想上的误区,但它在更大程度上是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低下的写真。

表2大型投资项目

分类老总凭经验说了算有前期调查 领导层决策有详尽项目可行性报告

企业个数

5 3 4

百分比 41、67%25%

33、33%

表3企业是否编制预算

分类无计划、无预算有计划 无预算已编制并执行预算

企业个数

435

百分比 33、33%

25%41、67%

表4企业财务分析

分类无财务分析有部分财务分析有完整的财务分析

企业个数7 3 2

百分比

58、33% 25%16、67%

4.被动应付税务部门,企业财务数据失实。绝大部分民营企业账务处理倒着做,先按照当地税务局给定的最低税负率调整会计报表,再按报表登记会计账簿,最后调整会计凭证。企业财务数据严重失实,私设“小金库”、做假账现象十分普遍。同时,不少企业本身财务人员就不够,有限的财务人员又几乎都在应付“外帐”(税务帐),企业“内账”(真实账)反而或无人打理,或只做简单的收支流水账,账目根本无法反映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更无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剖析民营企业做假账的原因,有管理层、执行者误解纳税筹划的真实含义,盲目“节约”税收成本的一面;也有税务部门“反偷逃税”采取不恰当的抑制措施的一面。税务部门为了完成税收任务,防范企业做假账,他们通常采用“定率”、“定额”的办法征收税款,而不是按照征管法实行“查账征收”。这种现象在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尤为突出。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形成企业“有赢利时少交税”(只要达到了最低税负率,税务部门一般就不会来查账),“无赢利时也交税”(税务部门规定了最低税负率,企业必须执行)的怪圈。

5.家族企业特殊的人员结构,已成为公司制度管理的障碍。在家族制的民营企业中,“管钱的”(出纳)多为“自家人”,“财务主管是出纳而非财务经理”的现象随处可见。公司虽定有财务流程,但实际财务运行过程依然反向操作。资金支出程序:经理批字→出纳付钱→会计做账;而不是会计审核→经理批字→出纳付钱。企业现金管理反向操作有其有利的一面,那就是:避免“外人卷钱逃逸”,从而减少了现金管理风险。但同时,会计的监督职能必然弱化,很可能会由于经理人员非理性判断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

上述财务角色错位的原因分析,启迪我们必须对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再造。

二、自身驱动力下的企业财务再造

1.财务观念再造。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一是注重资金的时间价值;二是考虑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三是善于进行利益关系协调;四是懂得资源合理配制;五是分析成本效益的关系;六是追求现金流量;七是关注代理问题,八是减少道德风险。

2.财务目标再造。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利润最大化、销售最大化、市场占有率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管理是价值管理,价值最大化在关注企业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注重债权人、客户、企业员工等所有相关利益群体总体价值的最大化,这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而其他目标都有局限性,将不同程度地阻碍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民营企业应以“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3.财务组织机构再造。企业应设财务总监,负责全面财务管理工作。具体模式有两种:一是董事会委派财务总监,对董事会和总经理负责,建立总经理与财务总监联签制度,即公司支出应由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共同签字方可生效;二是总经理委派财务总监,对总经理负责。

公司财务机构分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三个部门。会计主管负责:会计管理体制、财务报告、成本会计、税收筹划、会计政策选择、会计和内控制度;财务主管,通过对财务管理职能(财务决策、财务管理体制、财务预算、财务控制、绩效评估考核、财务分析)的运用,负责资金的筹集、运用以及收益分配。

4.财务管理体制模式再造。不少民营企业已经或正在成为集团公司,其财务管理体制应向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靠近。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统一投资决策权。所有的对外投资权、资产重组和置换的决策权都应集中于集团公司;各成员企业的投资按计划进行;一定金额以上的投资项目均需经集团财务部批准,集团参与投资决策的全过程;投资报酬率应达到集团统一规定的基准报酬率。

第二,统一资金管理。集团公司统一对外筹资,统一对成员企业提供贷款;各成员企业实行收支两条线;通过资金调度中心运作资金,适时调剂各单位资金余缺。

第三,统一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的购建、报废、调度等资产变动的经济行为以及折旧计提方式的确定,统一由集团公司财务部办理审批;固定资产使用、日常管理与会计核算由成员企业负责。

第四,统一财务人事管理。集团公司设财务总监,全面负责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对各成员企业派遣财务总监,强化纵向财务组织体系;统一派各成员企业的财务人员;统一进行财务人员的业务考核、工作评价、提升晋级、奖罚等主要工作。

第五,分散日常财务管理。各成员企业独立进行财务核算;按集团公司的要求,负责日常财务管理活动。主要是收入,成本费用,资产的配置、运转、维护和维修以及利润分配管理。

职责分工方面,一般方法如下:

第一,集团财务:负责投资决策、资金管理、固定资产变动管理、集团的财务规划与预算、信息管理和综合管理。

第二,成员企业财务:负责组织本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负责本单位的财务预算、控制及分析;负责本单位的日常财务管理,重点为收入、成本费用、资产的日常管理和利润管理;承担本单位的资产运营、维护、资金活动的增值任务;编制会计报表,按期上缴集团公司资金及其他费用。

5.财务流程再造。本文以福特公司为例,介绍财务流程再造的做法。福特公司北美付款部当时有500余人,冗员过多,效率低下。该部门传统应付款流程如图1所示,流程再造时,福特公司将原来财务部门承担的书面凭证审核工作,转化为由收货点核对物品与订货信息的工作。

图1 福特传统应付款流程图

改革后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福特新应付款流程图

这项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第一,公司应付款部门的人数由500人减至125人,并且可主要从事应付款的期限管理、供应商评估和例外管理工作。由于精力集中、目标明确,利用财务杠杆的效率也有所提高。

第二,公司各部门共享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中储存的采购业务及相关数据,能够实时完成业务处理,降低了数据在传递中发生错误的概率。

第三,收货点能够及时处理退货业务,其查收货物的业务量没有加重,同时避免了退货时又从库房取货的麻烦。财务部门一般不再处理退货业务,避免了货款支付后难以索回的尴尬局面。

福特公司财务再造给我们的启示是:

首先,实施财务再造必须从企业全局出发而不能只着眼于某一部门。正确的重整应是将注意力集中于整个物料获取流程,包括采购、验收和付款部门,这样才能获得显著成效。

其次,大胆挑战传统做法。福特公司传统程序规定,当“订单”、“验收报告”以及“发票”三者一致时,应付款部门才能付款。而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是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处理三者是否吻合上,造成了人员,资金和时间的浪费。新流程采用了网络技术,在采购部门发出订单的同时,已将订单内容输入联机数据库;当验收部门核查来货与数据库中心内容相符时,就在终端上按键通知数据库,计算机会自动按时付款。这样简化了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信息更加准确。

再次,信息网络化建设对公司财务流程再造至关重要。转型中的民营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灵活的处理方式,可以全部、也可以局部实现信息化以完善财务流程再造的条件。

6.纳税筹划思路与方法再造。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是一个高税负国家。但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多税收优惠政策的国家。这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纳税筹划的主要方法有:

第一,在多种纳税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例如股票投资方式的选择,以个人名义或者以公司名义在证券公司开户,税后收益是不同的。再如企业促销方式不同,即使让利数额相同,纳税负担也会不同。

第二,充分利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如国家规定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商业、物资业、科技咨询业等企业给予1至2年的减免税优惠,对注册在不同地区的企业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对高科技产品、环保产品的税收优惠,购买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规定等。再如最新的有关安排下岗职工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第三,充分利用税法及税收文件中的一些条款。如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异地机构间货物移送视同销售的规定,结合1998年国家税务总局的解释,企业总机构在向分支机构移送货物时,只要由总机构向客户开票并收款,就不认定为视同销售。

第四,充分利用财务会计规定。例如,视同销售在所得税前的账务处理,就具有可选择性。

第五,税负转嫁。如有些商场利用品牌优势,向生产厂家收取摊位费、展览费、广告费等名目众多的费用,却不向生产厂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甚至不开票,这样加大了生产厂家的税负水平。再如购买方在不付款的情况下,向销售方索取发票,加大了销售方的税收负担。

标签:;  ;  ;  ;  ;  ;  ;  ;  ;  

民营企业财务重组_财务管理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