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论文_陈思言,杨丽华,乔爱国

达州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 四川达州 635000

【摘 要】目的:观察探讨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甲酸联合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统计发现,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观察组(11.34±2.74)d,对照组(18.25±2.63)d;达CR时间:观察组(31.16±4.28)d,对照组(45.27±5.28)d;CR率:观察组25例(83.33%),对照组19例(63.33%);3年死亡情况:观察组1例(3.33%),对照组4例(13.33%)。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亚砷酸;维甲酸;化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患者常表现为出血、贫血、易感染、白血病细胞浸润等情况,甚至出现皮肤瘀斑、齿龈出血、食道出血、颅内出血[1]等不良症状。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疾病,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研究APL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院现选取60例APL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APL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入院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发烧、口腔溃疡、阴道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症状。随机将APL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男15例,女15例,年龄17~44岁,平均年龄(31±2.58)岁;观察组30例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18~44岁,平均年龄(30±2.7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甲酸联合化疗治疗,维甲酸30~60mg口服,3次/d,凝血异常情况得到改善改为化疗,化疗过程中使用柔红霉素40~60mg;观察组患者采用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增加亚砷酸治疗过程,主要方法:将50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10mg亚砷酸,静脉注射,1次/d,患者白细胞增高10×109/L减少亚砷酸、维甲酸用量,出现骨髓抑制时停药给予细胞因子支持治疗,病情缓解后采用化疗和维甲酸、亚砷酸交替循环治疗,给予抗感染、输血等支持性[2]治疗措施。两组患者治疗后规律性随访3年。

1.3效果评定及统计学方法[3]

统计两组APL患者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3年死亡率、CR(完全缓解)率、达CR平均时间。CR(完全缓解)为临床无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的体征和症状。采集的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3年死亡率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组间计量数据采用( +s)表示。CR、达CR平均时间组间差距用X²检验,组间计量数据采用(%)表示。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APL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达CR时间均比对照组时间短,CR率、3年死亡情况比对照组好,具体数据对比如下。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3年死亡率( +s),

3.结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造血组织恶性疾病,患者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无限制的增长,其进入外周血液当中抑制了正常血细胞[4]的制造,致死率比较高。目前治疗APL主要手段是化疗,化疗方式可大规模杀伤肿瘤细胞,但是在杀伤肿瘤细胞过程中会对正常细胞的生长产生很大影响,导致患者体形消瘦、食欲不振,总体治疗效果欠佳。临床采用维甲酸和化疗手段治疗APL,可以提高CR率,但是患者缓解时间较短,少数患者在治疗过称中出现白细胞分化综合征[5]。临床研究表明,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APL效果比较好,亚砷酸为我国传统的中医,其可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零,能与嵌合体[6]结合,提高细胞分化速度,将APL细胞诱导成为成熟细胞,进行发挥出治疗效果,可减少患者出血和感染情况。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11.34±2.74)d明显低于对照组(18.25±2.63)d,观察组达CR时间(31.16±4.28)d明显低于对照组(45.27±5.28)d,观察组CR率25例(83.33%)明显低于高于对照组19例(63.33%),观察组3年死亡1例(3.33%)明显少于对照组4例(13.33%)。

综上所述,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方式治疗急性APL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措施,可明显减少死亡概率,提高化疗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燕,曾小菁,何玲等.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J].天津医药,2013,41(1):54-55.

[2]谢伟成,程淑琴,谢碧霞等.亚砷酸联合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9):668-669.

[3]田秋生.维甲酸、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17(1):10-11.

[4]李方枚.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4):84-86.

[5]王欣,刘林,陈建斌等.PML-RARa融合基因BCR3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3,22(28):3382-3384,3387.

[6]管玉君,温影.浅谈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8(65):141-141.

论文作者:陈思言,杨丽华,乔爱国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  ;  ;  ;  ;  ;  ;  ;  

观察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论文_陈思言,杨丽华,乔爱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