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希拉克上台后法国的欧洲战略调整——兼析法国在科索沃战争中的主要表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国论文,科索沃论文,欧洲论文,拉克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58年来,法国戴高乐所开创的外交风格的要旨是在世界格局中最大限度地维护法兰西民族权益和大国地位,因此“独立自主和大国地位”为核心内容的戴高乐主义一直成为法国欧洲战略的支柱。在美苏对峙的冷战时期,这一战略对法国以中等国家力量取得大国地位和全面维护民族权益有着重要作用。但90年代以后,随着冷战的结束,法国外交曾所依托的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法国失去了作为重要中间力量的作用,国际地位不断下降。因此,1995年希拉克当选总统之后,其外交战略不能不作相应的调整,这一调整虽不是根本性的,但却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本文拟从法国对欧盟、北约及美国的关系入手,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
法国是公认的欧盟核心国,传统上欧盟是法国欧洲战略的核心,因此,法国给予其高度重视。在欧盟问题上,法国一贯的政策是依靠法德核心联盟,推进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努力实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阿姆斯特丹条约》所规定的各项目标,把欧盟建设成为多极世界中的强大一极,并与英国争夺领导权,联合亚非,以抗衡美国。法国的这一欧盟政策始终是构成其欧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冷战结束尤其是希拉克总统上台后,法国对欧盟政策进行了调整:一是在坚持传统的法德联盟的同时,法国更加强调同英、意等国的关系,力求建立侧重点不同的“多重联盟”。东西德国统一之后,为了恢复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德国采取了在某种程度上放弃自己的主权以推动欧洲统一的战略,并与法国实现历史性和解,大张旗鼓地推进法德合作。二是在欧盟的东扩问题上,法国采取了支持欧盟的东进南下政策,目的是借助欧盟东扩,迅速将法国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东欧,同时抑制在这一地区迅速增长的德国势力。三是坚持加强欧盟内部共同防务和统一的安全政策,以此实现其“独立自主”和“大国地位”战略。
进行了上述调整的欧盟政策在最近的科索沃危机和战争问题上,得以贯彻和实施。科索沃危机问题早在前南地区冲突期间就已出现,在危机爆发之初,法国便积极参加前南问题6国联络小组的斡旋活动,提出建立科索沃“实质自治”地位的主张,并同英国联手支持了朗布依埃和巴黎和会,欲使政治解决科索沃的方案在法国境内“出炉”,从而实现其向来倡导的“欧洲防务由欧洲人解决”的愿望。同时,法国希望借助解决科索沃危机,促进欧洲的共同防务建设。法国坚持认为,欧洲人不仅应该承担起巴尔干地区的民主建设、经济合作和重建,还应在安全问题上发挥核心作用。当科索沃战争爆发后,西方各国都积极围绕自己的战略意图开展活动,作为欧洲的重要成员国,法国也不例外,但它的表现却给人一种若隐若现、举棋不定、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感觉。其主要政策是,在欧盟范围内仍坚持同德国“传统”的和“一贯”的合作,以及与英国、意大利有限的分歧。法国为保证欧盟在此间影响的整体性,倾向于和德国一道采取“双重战略”,即并不否定对南联盟空中打击的作用,只是对出动地面部队态度十分谨慎;同时,又充分肯定外交谈判的作用,对英国侧重武力解决和意大利的“唯谈”立场,法国未在公开场合表态,从而使法国游离于欧盟内部的三大派——英、德、意,同时又与他们保持着合作,成为此刻最能代表欧盟立场的国家。因此,在对南联盟的经济制裁上,法国积极同德国交换意见,通过欧盟倡导封锁禁令,在经济上给予有限的制裁,包括对南联盟物资的禁运,但希拉克总统仍公开表示不会在亚得里亚海上对南联盟石油运输进行武装封锁。
总的来看,调整后的欧盟政策,总的指导思想是,使法国避免陷入派别之争,在欧盟复杂的内部斗争中有更广阔、更安全的选择余地。同时,在它操纵下产生的欧盟决议,也避免了过激举动,从而最大限度地以一种圆滑灵活的态度和“超脱派别争斗”的立场代表了欧盟。
二
在冷战时代,北约是法国同美国斗争的主要场所,甚至一度为了欧洲领导权而对其实施了消极的“空椅子”政策和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使美国限制法国独立自主的企图受到重挫,而法国也借以发展了自己独立的防务力量。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法国对建立欧洲独立防务持过分乐观的态度,对北约组织的重要性并未完全认识,在北约改变职能、扩大防区、建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等问题上,一味采取反对态度。事实证明,这种传统的消极态度虽在形式上使法国保持了独立自主,但却丧失了对北约和美国的影响。而建立欧洲独立防务问题也因法国置身北约之外,盟国顾虑重重而进展迟缓。
1995年希拉克上台之后,对北约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作出了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和从内部改造北约的重大举措,强调与北约建立新型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1)主张改革北约组织体系和领导结构,力求在北约内部建立独立的欧洲防务体系,加强法国在这一防务体系中的作用,宣布防务政策的基础是核威慑;(2)在尊重成员国主权的前提下,法国可以参加所有北约机构的活动,全面重返改革后的北约,但在自身利益得不到维护的情况下,仍不主张降格回到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而是与北约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3)促进北约的“欧洲化”,这一政策对法国利用北约实现其欧洲战略至关重要,主要是对美国一家领导的挑战,法国欲使北约建立在北美和欧洲两个支柱上,由欧洲、主要是法国和美国分享领导权,使该组织由“管理欧洲”变为“服务欧洲”;(4)坚持在北约成员国中保持自己对俄关系的优势,强调北约行动应充分考虑和尊重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乃至心理感受,以此提高法国传统的“中间力量”的地位;(5)明确反对北约将来取代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同意北约有限度地扩大其活动领域和战略概念,但不能不顾联合国的存在而擅自作主,以保持法国利用安理会五大国之一的身份来影响世界局势,对抗美国的优势。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北约的改革,而改革的重点也是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前提是在北约内部建立独立的欧洲防务支柱及其法国分享领导权问题。
1995年底,希拉克总统作出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和从内部改造北约的决策之后,受到北约大部分盟国的欢迎。1996年,法国的这一决策获得了显著进展,但1997年法国在推动北约内建立独立的欧洲防务方面处处受挫,举步艰难。在改革北约问题上,法国主张将长期由美国人担任的北约南欧司令部司令的位置让给欧洲人,以体现北约的“真正改革”和“欧洲安全和防务特性”,并为此提出了不少建议,但遭到美国的断然拒绝。因此,法国总理府和总统府于7月初马德里北约首脑会议前夕发表联合公报,指出因在分享联盟指挥权问题上与华盛顿达不成一致意见,法国认为目前尚不具备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指挥机构的条件。马德里会议期间,希拉克再次向克林顿提出南欧司令人选问题,但再遭到拒绝。因此法国的北约政策一度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从长期来看,法国并不准备放弃重返北约的计划,希拉克总统指出,法国将继续努力推进北约的改革,“只有实现北约内部防务的均衡,欧洲才能拥有自己的真正地位。”同年10月1日,法国国防部长夏尔再次重申,法国在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问题上无意改变既定立场。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受挫和它所谋求建立的北约“欧洲防务”一度未取得进展表明,在北约内部实现防务的均衡,即“美国支柱”和“欧洲支柱”的平衡,是个相当艰巨的任务,法国孤掌难鸣。但今年的科索沃战争,对于在北约内建立独立的欧洲防务支柱起了催化剂和助产士作用,尤其是美国对这一问题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美国认识到在实现其全球战略中需要一支“欧洲支柱”为其“减轻负担”,因此也开始不反对欧洲搞独立防务。由此分析,法国力主在北约内建立欧洲防务支柱和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取得进展。
在科索沃战争期间,法国对北约军事打击南联盟问题上,在政策上表现出前后的矛盾性,这说明了法国对北约政策的两重性。前已述及,在科索沃危机期间,法国曾积极努力,力求科索沃问题在欧洲范围内解决,但当这一努力失败以后,法国转而对北约的军事打击积极起来。据法国媒体报道,在北约即将开始对南联盟采取空袭行动时,美国反而在国内舆论的压力下显得犹豫不决,而法国的态度则非常积极,极力促成北约向南联盟开火,且北约空袭行动的蓝本也是由法国人提供的。希拉克总统称,法国在此次空袭行动中的贡献仅次于美国。但当北约的持续轰炸并未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多大效果时,法国一改战争开始时的积极态度,在保持“继续轰炸”立场的同时,又提出新的倡议,更多地主张寻求政治解决危机的途径,并希望联合国和俄罗斯在其中发挥积极的斡旋作用。这与英美在军事上彻底打跨南联盟的主张是相违背的。在关于向科索沃派驻地面部队问题上,法国一开始极力耸勇美国出动地面部队,而当美、英开始考虑这一举措的可行性并要付之行动时,尤其在北约宣布增派地面部队驻扎时,法国却热情大减,希拉克单方面宣布撤回其航空母舰和部分战斗机,并一度同德国共同表示其控制事态发展的愿望。在进行了一阵让人眼花缭乱的外交穿梭仍未就政治解决危机取得突破进展后,法国虽仍参与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但在政治态度却不如盟国那么强烈,只保持对事态的观望态度。这与美国的增兵计划和加强军事打击明显是背道而驰的。
法国当初不辞辛苦,积极参加科索沃危机的解决和参加科索沃战争,是想实现其北约政策的一些目标,即法国欲调整与北约的关系,并突出法国在“小三角”关系中的作用,维护法国大国地位和影响,表明其在北约已占有重要成员国的地位和它在该地区的存在。总的来看,希拉克上台后,法国已认识到北约对其欧洲战略的重要性,重返北约并积极参与其行动已成必然,因此调整后的法国北约政策是力求在多数情况下与北约保持一致。但在美国领导地位、“管理欧洲”等北约职能仍未改变的条件下,在某些方面仍想保持行动、言论的独立性。
三
严格意义上讲,法国对美关系应属于法国全球战略的范畴。法美在中东、北非、西非及远东各处都有战略利益的冲突。但由于美国在欧洲的重大影响,因此法国对美关系也就成为法国欧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国传统的欧洲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独立自主和大国地位,而美国战后的欧洲政策是依靠自身实力控制欧洲、对抗苏联,绝不允许有一个欧洲大国与其分庭抗礼。于是法国“反美独立”和“联苏抗美”就成为冷战时期历届政府对美政策的主流。就连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合作,法美也是有严格限度的,甚至一度是不合作的,如在发展法国独立核力量问题上,法国就完全抛开了美国的核保护伞,而自行其事。可以说在资本主义阵营内法国独树反美旗帜,为其得以“持二等车票,坐头等车厢”和取得大国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冷战后,法国外交所依托的美苏对峙争霸和德国的分裂的世界格局早已丧失。90年代,美国大幅度地加紧其独霸世界的步伐,对日益团结和走向一体化的欧洲更加强硬,倡导独立自主的法国早已是其眼中钉。鉴于自身实力和国际形势发生的变化,法国继续奉行冷战时期的外交战略而与美国正面抗衡既是不能长久的,也是不现实的。于是希拉克上台后,调整对美政策,使其融入了更多的灵活和务实成分。第一,重新使法美关系处于中心位置,强调法美共同点,建议法美在全球一致行动以加强法国在战略地位下降之际的国际影响。希拉克承认,法国是西方联盟忠实的一员,现在欧洲还离不开美国,法美之间在战略上尚有互需之处,两国仍需保持良好的盟友关系。这样一来,法国把自己打扮成“美国之友”,尽量避免法美冲突过激化。第二,强调法美关系以欧洲为重点。法国认为,欧洲防务应有三大支柱,即一个强大的欧盟,一个更新后的北约和一个有俄罗期参加的欧洲安全合作组织。法美关系是为欧洲服务,而不是效忠于美国,法国须坚持自己的欧洲战略而允许法美间不同观点的存在。在某些重大问题上,仍坚持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为了民族利益,宁可与美国针锋相对而决不让步。第三,反对美国单极世界,倡导国际格局多极化,继续公开打出反美反霸的旗帜,倡导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对抗美国借北约统治世界的企图。调整后的法国对美政策,在科索沃战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方面,在北约空袭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中,法国与美国在政策上保持协调一致,在行动上辅助美国实施军事打击。究其原因,这与法国自身实力削弱和其作为“中间力量”的地位丧失而不得不借助美国力量实现其欧洲战略密切相关。国际观察家也认为,这是法国力求改革北约和全面重返北约的重大举措。但另一方面,法国并非在科索沃战争的任何问题上都与美国“一个声音说话”,法国外交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
总的来看,调整后的法国对美政策是,灵活地选择时机同美国合作,给美国以亲善的印象,以避免与之正面对抗,不仅如此,还力争借助美国的力量实现其欧洲战略。但法国并未因法美合作而使自己放弃对美斗争,而是在适当的时机和必要的情况下,坚持民族利益第一,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的大旗,获取它国的尊重和支持。此种灵活政策使美国难以与之为敌,却又时时陷入“后院失火”的被动。
标签:科索沃战争论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北约成员国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法国军事论文; 欧盟论文; 军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