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会计模式初探_会计论文

现代企业制度会计模式初探_会计论文

现代企业制度会计模式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企业制度论文,模式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会计角度讲,就是要正视现行企业会计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摩擦与冲突,树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概念,包括会计和财务管理为中心,管理目标分层次、多元化的观念等;同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体现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会计模式,也是异常必要和紧迫的问题。本文拟就现代企业会计模式谈一孔之见,以兼教于同仁。

一、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会计模式

笔者所探讨的会计模式,是指以企业为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所包含的内容、形式、方法、职能、作用、组织等问题。通过对包括会计实务、会计核算体系、会计方法手段等内容的会计模式进行研究,便于从整体上考查会计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不同,会计目标不同,所采用的会计模式也不尽相同。会计模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我国近期财政收支状况,宏观调控方式,更应该从是否有利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的角度来考虑。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工作仅是单纯的报帐型,从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制度的制订到会计实务的处理,都是服务于计划经济要求的,主要表现在会计职能单一,单纯地记录和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成果,只是为企业外部单位提供会计信息,不能满足强化内部的需要。其次,传统企业会计仅停留在事后算帐的初级功能上,缺乏管理功能,削弱了会计的作用。再次,传统会计侧重于产品核算,与企业内部责任管理相脱节,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所以,目前必须选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模式。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模式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会计目标社会化。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我国的企业不仅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实体,也是一个承担着一定社会责任的社会组织。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应关注其经济性会计目标的实现,而且应重视社会责任问题,诸如环境污染,就业机会,文化教育等方面,以提高内部员工的向心力及维持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二〉会计服务对象多元化。随着股份制企业及各种合伙企业的兴起,会计服务对象趋向多元化。它不仅要向作为投资所有者的国家提供有关企业资产变动状况,股权收益的信息,向企业内部提供有关的经营状况、绩效考核等供决策的信息,也要向公众、股东或其它利益人提供有关盈利能力、股东权益、利润分配等情况。

〈三〉会计行为规范化。会计准则,会计规范,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内外会计环境的不断优化,使企业的会计行为更加规范化。会计人员或会计组织进行核算时都有规可循,防止了“厂长成本”、“经理利润”的产生,使会计行为富有理性。

〈四〉会计职能多样化。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除具有传统会计所具有的反映和监督职能以外,还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部门是企业经济信息的中枢。会计的职能应向着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制订发展规划,控制经营过程等方面发展。

〈五〉会计方法与手段现代化。为了准确全面地取得企业所需要的有关会计信息,责任会计,物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社会会计等新兴会计学科将得到重视,一些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如本量利分析,价值工程,预测决策技术,变动成本法等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会计手段上,电算化将是主要方面。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模式必须从单纯报帐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跳出事后核算的狭窄圈子,在搞好记帐算帐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由事后向事前决策、事中控制转移,变被动为主动,这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会计改革的核心问题。

二、现代企业会计目标模式

根据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现代企业会计目标模式应以提高经营效益为目标,以加强内部管理为中心,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价值管理。构建经营管理型会计模式,其基本结构应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一〉财务会计是经营管理型会计的基础。以财务会计作为建立经营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基础,主要是从学科发展和市场经济要求作为依据提出来的,财务会计作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应用经济学科,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方法和实务操作规程。货币计量,复式记帐,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是处理会计实务的基础。财务会计通过核算提供价值信息,具有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企业的各种信息,凡与价值形态有联系的信息,都无遗漏地综合到会计信息中来,这是财务会计区别于其它经济学科的主要标志。企业经营信息中的80%来源于财务会计,它可定期为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因为,建立经营管理型会计模式,必须得加强和完善财务会计工作,充分发挥其核算的职能作用,这样,才能使责任会计和决策会计的建立有了可靠的基础。

〈二〉责任会计是经营管理型会计的有效控制形式。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任何企业要取得竞争的胜利,必须强化内部管理,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运用会计手段,对生产经营各环节和生产要素实行有效控制,使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都符合市场经济机制的要求,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然要求企业会计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强化内部控制功能,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变化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按照责任会计的原则,以内部责任制为基础,对企业的价值占用、价值耗费、价值补偿、价值增值和分配进行全过程控制。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因此,建立以责任会计为主体的会计控制形式,是企业会计改革的重要任务。

〈三〉决策会计是经营管理型会计的重要领域。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企业真正拥有生产经营决策权,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条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首先取决于经济决策的合理性。正确的决策离不开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企业会计服务于企业经营决策,建立为决策服务的会计信息系统,发挥会计决策职能和财会人员的参谋作用,构成经营管理型会计的新领域。

参与决策不仅是会计的义务,也是国家会计法规赋予的一种权力。但笔者认为,实现会计参与决策必须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企业领导重视。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会计参与决策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作用,转变观念,主动吸收会计参与决策项目的论证,重视会计的建议,使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这是检验管理者是否具有现代企业意识的重要标志。

2.会计应具有参与意识。企业会计应牢记参与决策是国家赋予的权力和义务,学习决策会计理论知识,主动参与企业决策实践,在参与中不断完善基础工作,充分发挥会计决策职能作用。

3.会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着力于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积极参与,自我发展,是实现会计职能转变的内在根基。

三、树立现代会计意识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会计工作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观念,树立现代会计意识,这是建立现代企业会计模式的重要条件。现代企业会计意识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确立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指企业是市场经营和竞争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企业与国家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将被彻底割断,企业作为附属物地位将彻底改变。政府将由领导者和直接管理者变为投资者。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拥有完整的法人所有权和财产权,企业的主体地位得到确认。这就要求企业会计人员确立服务于主体的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克服各种依赖思想,努力发挥自主理财的积极性,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

〈二〉树立控制意识。为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和利润目标的实现,会计人员应自觉运用财务会计手段,主动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树立起自我控制的意识。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一种经济管理制度,树立自我控制意识,是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所以企业会计应以高度责任感和控制观念,积极主动地广开财路,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支持和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强化市场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各种资源要通过市场来配置。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都围绕着市场需求展开,市场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推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力量。因此企业会计要求从市场需求出发,树立市场观念,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合理安排财务收支,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适应市场需求。

〈四〉增强竞争意识。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会计人员必须增强竞争意识,通过竞争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五〉树立风险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经营和投资活动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市场经济是一种风险性经济。因此,企业经营人员和财务人员应树立起牢固的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实行自主经营,有了比较健全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为减少风险创造了条件;强化风险意识,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总之,正视现行会计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摩擦与冲突,树立新的会计观念,结合当前我国深化企业体制改革,恰当选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模式,是我们会计部门和会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我们应不断地摸索与探讨,以利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标签:;  ;  ;  ;  ;  ;  ;  

现代企业制度会计模式初探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