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论文_张旭红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论文_张旭红

(甘肃省静宁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甘肃 静宁 7434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10月我中心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转归。结果:60例患者中有26例(43.33%)不良反应发生在30min内;在出现不良反应的13种注射剂中,苦黄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居于首位,占总数的21.67%,其次是热毒宁(16.67%);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占总数的41.67%;60例不良反应患者均转归结果良好,未出现后遗症及死亡病例。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其安全性,加强用药管理,优化制剂工艺,提高其安全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中药; 注射剂; 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在中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创新性药物。该类药物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能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养生保健、增强疗效、抗病毒感染、延缓衰老等[1]。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关于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不断增多,其用药安全性受到了人们的严重质疑。为了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及相应预防措施,本研究对我中心发生的60例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中心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时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32例;年龄7-80岁,平均年龄(54.3±17.8)岁。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和excel表格对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60例患者中有47例(78.33%)首次用药就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最短为1min,最长为12d,不良反应发生在30min内患者有26例,占总例数的43.33%。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6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时间≤30min30min-1d1-5d6-10d10-15d不祥

例数(例)26910717

构成比(%)43.3315.0016.6711.671.6711.67

2.2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

60例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物共13种,包括苦黄、板蓝根、热毒宁、丹红、葛根素、丹参、舒血宁、双黄连、黄芪、柴胡、穿心莲、灯盏花素、参麦注射剂。发生例数居于前四位的是苦黄、热毒宁、舒血宁和丹参注射剂。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2 60例不良反应患者前4位的用药类型及主要临床症状

药名例数(例)构成比(%)主要临床症状

苦黄13 21.67 皮疹、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头晕、胸闷气短、全身乏力

热毒宁10 16.67 皮疹、面色潮红、恶心、鼻粘膜水肿、四肢麻木、发热寒战、

舒血宁6 10.00 恶心、腹泻、皮疹、荨麻疹、面色潮红、寒战、发热

丹参 5 8.33 皮疹、呕吐、头晕、胸闷

2.3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

60例患者不良反应共累及全身多组织、多器官及多系统。其中最常见的为皮肤不良反应(41.67%),其次是消化系统(23.33%)和神经系统(11.67%)。详细数据如表3所示。

表3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前4名及主要临床症状

累及器官及系统例数(例)构成比(%)主要临床症状

皮肤 25 41.67 皮疹、瘙痒、荨麻疹、水泡、斑丘疹、剥脱性皮炎

消化系统 14 23.33 恶心、呕吐、腹部不适

神经系统 7 11.67 头痛、头晕、四肢麻木

全身性损害 4 6.67 发热、寒战、过敏性休克

2.4转归

通过停药及对症治疗,有24例(40.00%)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完全消失,有36例(60.00%)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基本消失,无后遗症及死亡病例。其中有5例患者原疾病病程延长(8.33%)。

3.讨论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采用现代制剂工艺,由中药材中提取纯化后的有效成分制成的无菌制剂[2]。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尚未达到相应纯度水平、药材中存在部分未知的非定量成分、杂质控制标准水平不统一,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不够详细规范等因素,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常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后30min以内,但用药10d之后也有发生,且78.33%的患者在首次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应在患者首次用药后30min内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反应,并认真嘱咐患者及其家属密切注意身体用药反应,以达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降低用药安全风险的目的。②引起不良反应的13种药物中苦黄注射液发生率最高(21.67%),其次为热毒宁注射剂(16.67%)。苦黄注射液能清热利湿, 疏肝退黄。其主要成分为苦参、春柴胡、茵陈蒿、大黄和大青叶,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和黄疸病毒性肝炎。其疗效显著且价格低廉。热毒宁注射液能清热、解毒、疏风。其主要成分为青蒿、栀子及金银花,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咳嗽、痰黄、高热、微恶风寒、头痛等。在儿科、急诊科、呼吸科及感染科,多与抗菌药联合治疗呼吸道感染。这两种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中均含有绿原酸,该物质能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生成大分子的免疫原性复合物,进而引起变态反应,具有致敏原作用[3]。③中药注射剂主要造成皮肤组织(41.67%)及消化系统损害(23.33%),但有时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变态反应,且发病迅速。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急救措施。④6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经过救治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且无后遗症及致死病例出现,更表明了对于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应及时发现和治疗。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会出现累及各种器官或系统的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且应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加强质量管理,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徐美亚,汪宇,毛振亚.我中心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02):83 -84.

[2]施惠埙.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44 例临床特征分析[J].河南中医,2015,35(02):422-423.

[3]郑勋.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并不良反应文献复习[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2):147-148.

论文作者:张旭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1

标签:;  ;  ;  ;  ;  ;  ;  ;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论文_张旭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