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参益气滴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内-中膜厚度的影响论文_史俊玲 宋郁珍 李琳 杜鸿瑶 李争 刘立壮 李凤娥 刘薇

史俊玲 宋郁珍 李琳 杜鸿瑶 李争 刘立壮 李凤娥 刘薇

(唐山市中医医院 河北唐山 063000)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课题编号2011185

摘要: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的影响,以及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作用机制。方法将60 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1 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硝酸酯类等对症治疗,第2组为治疗组,除给予上述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芪参益气滴丸0.5g,每日3 次口服,入组3 天内及12 周后测量60 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以及检测血常规、凝血系列、血脂、血糖、血液粘度。对两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30 例患者12周后随诊复查,颈部彩超显示斑块面积缩小7 例,无明显改变者10 例,斑块面积增大者13 例。治疗组30 例患者颈部彩超显示斑块面积缩小15 例,无明显改变者06 例,斑块面积增大者9 例。治疗组患者,颈动脉内膜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缩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面积无明显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芪参益气滴丸;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心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335-02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疾病,常同时累及多处动脉血管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外周动脉疾病已被列为冠心病的等危症。亚临床阶段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病变程度、范围的相关性研究有重要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检测动脉的方法,血管超声检测外周大、中动脉壁内膜中层厚度( intima-mediathicknessIMT)和斑块形成可评价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度,对心血管事件预测价值较大,其中,颈动脉位置表浅且固定,超声检测易识别、清晰、准确、可重复性好,临床应用价值较大。冠心病病人多为年老体弱的老年人,发病之本在于正虚,心气、心阳亏虚,终致气虚血瘀,表现为气虚无力,血流瘀滞所致的胸闷、胸痛、气短症状,对于这种病人的治疗单靠活血化瘀不能完全改善症状,此时配以补气剂,气行则血行,补气以祛瘀才是治疗的关键。芪参益气滴丸具有补气祛瘀,通经活络的作用,故本研究采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的影响,以及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作用机制。观察治疗前后病人心悸、胸闷、胸痛、气短症状和颈动脉内膜厚度的改善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0 年6 月~2012 年6 月就诊的60 岁以上病人60 例,以往经冠脉造影或近期有冠脉CT 证明有冠心病病史。同时排除其他种类的心脏病、糖尿病、呼吸衰竭、肝肾功能异常、甲状腺疾病、精神及神志障碍者或对本药过敏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75.2±12.5)岁;在对照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76.4±14.2)岁两组在年龄、性别、血脂和其他各项指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凝降脂、倍他乐克、消心痛和安慰剂治疗,而治疗组除给予对照组的抗凝降脂、倍他乐克、消心痛治疗外,加用芪参益气滴丸( 天津天士力公司生产, 批号: 国药准字Z20030139)0.5gTid 口服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 周观察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的变化,及颈部血管彩超。心电图的采集:利用GE Mac1200 型号心电图机测定标准十二导同步心电图,测量ST-T 变化。

1.2.1 研究指标检测

(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硬化斑块大小的测量 每位患者均在入院后3 天内及出院后12 周由本院超声诊断科医师专人完成颈动脉彩超,检查采用飞利浦IU-22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7.5~10.0MHz。受检者取仰卧位,双肩垫枕,头略向后仰。先从锁骨内侧端横向检查颈总动脉,然后将探头沿其走行方向向头部移动,逐节段从前、侧、后3 方向观察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的横轴及纵轴实时二维图像。CCA-IMT 的测量部位在:颈总动脉距离分叉处1.5cm 处测量远场血管壁,测3 次取均值。(2)各项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每例患者于入院后3 天内及出院后12 周后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由本院检验科为患者检验血常规、凝血系列、血脂、血糖、肝肾功能。

1.2.2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评定。显效:用药后心悸、胸痛、胸闷、气短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至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用药后心悸、胸痛、胸闷、气短症状较前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心电图ST 段回升≥0.05mV 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 波复位或T 波平坦变为直立。无效:用药后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善或加重者。

1.2.3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运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 回归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及实验室各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对照组

30 例患者经过入院后常规生化等检查符合组条件。按照要求行颈部彩超检查,12 周后随诊,查颈部彩超显示斑块面积缩小5 例,无明显改变12 例,斑块面积增大者13 例(见表1)。

2.2 治疗组

30 例患者经过入院后常规生化等检查符合组条件。按照要求行颈部彩超检查,12 周后随诊查颈部彩超显示斑块面积缩小12 例,无明显改者10 例,斑块面积增大者8 例(见表1)。治疗组患者颈动脉内膜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缩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面积无明显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2)。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病例病人对药物耐受良好,治疗前后两组血、尿及便常规分析和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亦无过敏反应出现。

3 讨论

颈动脉硬化是多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衰老是其根本所在,祝谌予提出“气虚浊留”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重要原因。气虚不仅导致浊邪蓄积滞留脉道,而且气虚鼓动无力,导致血液瘀滞;脾气虚弱,无力运化水湿,湿聚而为痰,痰瘀日久化为浊毒。因此,气虚血瘀是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关键,在其病程进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治疗应采用益气活血药物。芪参益气滴丸是由黄芪、丹参、三七、降香几味中药组成的中成药。其中黄芪大补元气,使气行促进血行,具有益气健脾,温通利水、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起到诸药之帅作用,为君药;丹参和三七起到活血化瘀定痛之效,称为臣药;降香具备气香辛散,温通行滞而止痛的作用。四味药合用具有益气活血,通脉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中含有黄芪皂甙类和异黄酮加强了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使血小板内CAMP 的含量升高,可以减少血小板的黏附率;丹参含有丹参酮ⅠⅡⅢB,异丹参酮ⅠⅡ、二氢丹参酮等,能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功能,还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外周循环,具有提高机体抗凝和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同时还能阻断羟自由基的产生,阻止脂质过氧化,是一种有效的氧自由基清除剂。三七能降低血小板聚集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总之,芪参益气滴丸起到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成为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之一。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症状及颈动脉内膜厚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筱英.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2] 何柳平,吴玉付.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窦性心律震荡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9,26(3):202-203.

[3] 王伟东.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1,28(4):83-84.

论文作者:史俊玲 宋郁珍 李琳 杜鸿瑶 李争 刘立壮 李凤娥 刘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8

标签:;  ;  ;  ;  ;  ;  ;  ;  

芪参益气滴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内-中膜厚度的影响论文_史俊玲 宋郁珍 李琳 杜鸿瑶 李争 刘立壮 李凤娥 刘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