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电能质量“三维”立体预控研究论文_杨巍

(国网临安市供电公司 311300)

摘要:电能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网企业形象,所以预控和解决电能质量问题,确保居民可靠优质用电,是实现优质服务工作的基本条件。为此临安市供电局开展了电能质量“三维”立体式预控管理, 以X轴为电能质量预防管理,以Y轴为电能质量控制治理措施,随着时间轴Z轴的不断延伸,实现电能质量“三维”立体式预控管理模式,同时将智能配电监测系统深化应用;配电台区三相不平衡电流自动调节;智能台区推广应用;无功补偿合理化管理等优化型管理方式及创新型技术融入到“三维”预控体系中,全方位加强电能质量预控管理效果,为进一步做好优质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电能质量 “三维”立体式 三相不平衡 智能 防治结合 预控

一、目的和意义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家电下乡”政策的激励下,农村用电量快速增长,造成部分农村电能质量问题凸显,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电能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网企业形象,所以预控和解决电能质量问题,确保居民可靠优质用电,是实现优质服务工作的基本条件。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实施,从企业的发展战略角度上,省公司对优质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配电台区的运行管理及用户电能质量加大了关注力度。同时从用户需求角度,近几年用电负荷持续快速增长, 以前矛盾并不突出的配网电能质量问题呈上升趋势,导致信访投诉、95598 投诉及咨询日益增多,对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临安市供电局开展了以X轴为电能质量预防管理,以Y轴为电能质量控制治理措施,随着时间轴Z轴的不断延伸,实现电能质量“三维”立体式预控管理,为进一步做好优质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项目实施的关键和难点

(一)建立完善的电能质量监测网络和手段

目前现状利用智能公变监测系统、配变监测终端、电压监测仪等设备,进行电能质量实时监测,只能在电能质量发生问题后,由监测人员通过系统得知、并不能通过系统在线及时监测发现,或者通过系统本身将可能有存在电能质量问题趋势的配电台区、用户进行预警,从而在电能质量问题的预防阶段,还存在很多管理弊端和有待完善的措施。需建立电能质量预控体系,从管理和技术手段对电能质量实时监测,并能发出预警对存在的潜在电能质量提前进行处理。

(二)三相电流不平衡自动调整

三相负荷不平衡,不仅会增加供电线路度的损耗,严重时会影响电能质量,直接影响用户的电能质量是否达标,因此,我局一直将保持低压电网的三相负荷基本平衡、不断提高三相负荷平衡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目前普遍采用了人工定期检测和调整用户接入,以求平衡三相电源的负荷来降低线损,提高供电质量。人工测量和调整负荷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1、由于调整间隔周期长、不能解决调整间隔期内三相负荷负荷发生变化而带来的新的不平衡问题;

2、所测量和调整的是某个时间段的不平衡负荷电流,而不是全运行时段的负荷电流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降低了供电可靠率:通常人工调整负荷均须停电进行,每次均需4小时左右时间才得以完成某台区的工作,如按一年调整二次计算、将使供电可靠率降低0.09个百分点;

4、需要组织一定数量的技工来从事该项工作;

三、项目操作思路和实施方案

电能质量“三维”立体预控管理操作思路

将电能质量“三维”立体预控管理分成三维空间坐标,用X轴代表电能质量管理的预防措施,X轴的正向延伸代表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对电能质量完成提前预防工作。用Y轴代表电能质量问题发生后的相应治理措施,Y轴的正向延伸代表当发生电能质量问题后,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各种电能质量问题采取的多种治理手段。以Z轴为时间轴,通过Z轴的正向时间延续,形成预防与控制相结合的“三维”立体式管控模式。同时由X轴与Z轴形成的A平面表示随时间的不断延续,及预防措施的不断加强而形成的电能质量预防效果,由Y轴与Z轴形成的B平面表示随时间的不断延续,及对已发生的电能质量问题的应对处置措施的不断加强而形成的治理效果,由X轴与Y轴形成的C平面表示通过对电能质量的预防和治理从技术措施的衔接到管理方式的互补,产生的一体化预控效应。

(二)电能质量“三维”立体预控管理实施方案

1、电能质量预防措施(X轴)及产生效果(A平面)

1)加强系统在线监测,提高电能质量预防能力

通过深化智能配变监测系统的应用,健全农村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网络和管理平台,增加电压监测点数量,加强电压监测仪日常维护和检查,实行24小时系统在线监测和控制,同时每天对所有配电台区全天电压数据进行分析,将有可能出现电能质量问题趋势的台区,派发电能质量异常处置工单,由值班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预控和处理措施,并对配变终端通讯异常等故障进行及时修复,提高电压在线检测工作质量。逐步开展低压用户典型日电压曲线绘制工作,研究农村配电台区运行规律,不定期开展低电压情况普查和抽查工作,实现对电能质量全面的预防。

2)深化配网规划, 根据未来负荷增长情况合理选择导线截面、供电半径

深化配网规划,提高对未来负荷增长判断的准确性,对于线路导线截面和供电半径的确定,不仅要查手册,满足10kV线路供电半径城镇不宜超过4km,乡村不宜超过15km,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城镇不宜超过250m,乡村不宜超过500m,这一原则来规划。还要从线路载流量、电流密度和线路末端电压偏差等方面进行全面计算和分析。在电网建设改造中,导线截面选择“10kV县城电网架空主干线截面不宜小于150mm2,乡村电网架空主干线不宜小于95mm2。城镇低压主干线路导线截面不宜小于120mm2,乡村低压主干线路导线截面不宜小于50mm2。中性线导线截面应与相线导线截面相同”这一要求实施。在缩短供电半径的措施中,通过对重负荷线路进行了调整,新增10kV出线,对现有负荷进行再分配。在低压台区改造中,实现10kV线路进村,满足配变“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布点,最大限度缩短0.4kV线路供电半径。

3)提高业扩接入的科学性、合理性

提高业扩接入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对业扩接入工程实施后对原有设备的影响进行提前的预控和分析,对接入后可能造成负荷不平衡、电压偏低、配变超满载等引发周边其他用户产生电能质量问题的业扩工程,采取先治理、后接入的原则,有效的控制好外部因素对电能质量造成的影响。

2、电能质量治理措施(Y轴)及产生效果(B平面)

1)三相不平衡负荷自动调整

我局通过尝试负荷调整型智能漏电保护器与智能配用电终端配合使用,一个智能配电终端管理多个负荷调整型智能漏电保护器,智能配用电终端与负荷调整型智能漏电保护器之间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双向数据与指令的传递。

3、电能质量防治结合(X轴与Y轴)产生效果(C平面)

1) 技术措施的防控结合

通过智能配电监测系统将电能质量的预防监测与治理进行了紧密的结合,管理人员通过在线监测将电能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及时发现电能质量存在的潜在隐患和缺陷,提前采取有效的预控措施进行处理,完成了电能质量问题的预防工作。同时智能配电监测系统也可以将已出现的电能质量问题进行在线报警提示,针对已出现的问题,管理人员可以有针对性提出治理方案,通过检测系统进行远程在线操作,如智能无功运行状况召测、电容器远程控制投切、漏电保护器远程控制、台区不平衡电流调整等治理措施均可实现,从技术措施方面实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实施原则,从而实现电能质量防控效率的最大化。

2) 组织管理的防控结合

通过建立、健全电能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对电能质量管理的监测预防、问题发现、制定措施、组织治理等各个环节进行制度梳理工作,规范并明确各部门在每个重要环节中所处的角色,以及各处理环节之间的流程关系,细化到防治全过程每个步骤相关部门的具体工作及完成时限,真正将防御和治理工作结合起来,以合理的治理措施来促进电能质量管理工作的预控和防控,以必要的预防机制和防控体系来减轻治理工作的压力,通过组织体系和制度流程来提高防治效率,从而将电能质量对用户造成影响的时间缩减到最短。

结束语:随着社会进度与技术发展,电能质量综合控治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必须不断总结电能质量综合管控的薄弱环节,在“防”上多下工夫,提高电能质量预控方面的检测技术水平、保障治理措施的及时落实,使我们的配网电能质量管理工作日益完善,维护正常的用电秩序,使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

论文作者:杨巍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0

标签:;  ;  ;  ;  ;  ;  ;  ;  

配网电能质量“三维”立体预控研究论文_杨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