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生创业团队状况及大学生创业对策研究论文_李亚馨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四川省 绵阳市 621000)

为切实掌握大学生的创业现状和创业需求,以及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有效建议。我们对成都以及我校的部分创业大学生进行了调研,归纳总结出了当下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普遍现状,并围绕现状设计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将来提升大学生创业成果转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一、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整体特点

根据调查,成都大学生创业者中以四川籍人员为主,占创业者总数的84.9%,创业者的学历层次以本科生为主,占52.07%,专科生38.17%,硕士生9.13%,博士生0.62%。其中毕业于“211”和“985”重点院校的占总人数的21.62%,其它本科院校49.58%,专科学校27.65%,国外高校1.14%。调查发现,考虑到资源的优势,大学生们都会选择在家乡本地进行创业。而高学历的创业者普遍比中等学历的创业者要少很多。

调查显示,目前成都大学生专业主要覆盖11个大的学科门类,其中工科专业最多,占31.9%,经济学和管理学分列第2、3位,分别为15.5%和13.7%。对“在创业大学生”的专项抽样调查显示,经济学专业最多,占26.3%,其次是管理学专业,占14.3%,第三位是法学专业,占13.6%,而工科专业的创业者仅占10%。由此可见,经济、管理类学生专业知识与创业关系密切,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了解企业发展和市场运作,因而选择创业的比例较大。

1机会型创业多于生存型创业

根据创业学的基本理论,我们把追求自我实现,提升、探索人生价值的创业界定为机会型创业,这类创业者把创业作为其职业生涯的一种选择;而以生存和谋生为创业目的的我们界定其为生存型创业 。调查显示,机会型创业占大学生创业者的59%,生存型创业为41%。可见,探索、提升自己的价值,追求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正逐渐成为成都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目的。调查还显示出,大学生创业者中具有机会型创业特质的人比例较高,其中 86.8%的大学生创业者表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具有追求创新性的特征,71.8%的创业者会理智地应对创业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21%的创业者具有喜欢挑战的个性特征,61.31%的大学生创业者表示在创业失败后会进行二次创业。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普遍具有创业家应该具有的敏锐的商业洞察、创新探索、坚韧不拔的创业品质。

2大学生的创业产业倾向集中于服务业和IT业

调查显示,成都大学生的创业产业倾向为: 32.9%的大学生选择服务业(包括商贸业、金融和房地产业、公共和社会服务业等),19.5%的大学生选择IT产业,14%的大学生选择生物医药,10.9%的大学生选择工业设计,8.4%的大学生选择数字娱乐,5.4%的大学生选择工业制造,4.2%的大学生选择农业,3.0%的大学生选择创意、文化产业,1.6%的大学生选择其他。服务业专业技术要求、进入门槛和创业风险相对较低,IT业产业发展环境比较成熟,因而较多的大学生选择在这两个行业进行创业。而这些行业对大学生学历的要求并不高,反而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商业敏锐性等能力的要求较高。

3大学生创业取向多元化

在关于“创业依据”的调查中,39.2%的在校大学生选择根据市场需要,23.1%的学生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20.3%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16.7%的学生根据行业的需要。在创业的主要形式上,以市场利基 为基础的占总人数的35.1%,以创意为基础的为21.2%,以科技成果或专利转让为基础的合伙创业为15.7%,继承和管理家族企业为14.2%,以自有科技成果或专利转让为支持的为11.8%,大学生创业取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图1-2 大学生创业依据调查

图1-3 大学生创业形式调查

4创业大学生赢利状况不甚理想

成都毕业大学生创业的个人赢利状况为:暂时无赢利的占32.7%,月收入0.3万元以内的48.4%,0.3-1万元的16.1%,1-5万元的1.9%,5万元以上的0.8%。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个人赢利状况为:63.2%的创业大学生没有赢利,创业收入在500元以内的占24%,500—1000元10.1%,1000—3000元1.8%,3000—5000元5%,5000元以上4%。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大学生创业没有赢利的比例较高,接近三分之一,在校大学生创业无赢利的高达三分之二;创业赢利达到月入5万元以上的比例只有0.8%,这表明成都大学生创业赢利状况不甚理想。大学生有想法、有技术、有人员但是实际形成公司之后,由于对市场的把握不足,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不当很难真正盈利。

5大学生创业对政策依存度较大

根据调查,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机遇的把握上对政策依存度较大,基于政府的组织号召、政策和措施引导而走上创业道路的占38.75%。调查显示,创业者尤其在资金方面对政策具有较大的依赖性,遇到资金不足等财务问题时,创业者倾向于向政府部门申请资金,占26.8%。对在校大学生和在创业大学生的调研中,对于期望“政府最应该做的工作”选项中认同度最高的都是“完善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制度环境”,分别占42%和60.9%,可见大学生创业对政策的极大依赖性和渴求度。

二、推进成都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以市属高校和中职院校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创业教育制度

根据我市大学生创业者来源的构成情况,考虑教育管理体制的约束,可优先在市属高校和中职院校发展创业教育,同时向省属高校和部属高校延伸,以达到短期见效和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第一步,以市属高校和中职院校为突破口,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必修课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第二步,向我市省部属院校延伸,在达成合作协议的院校内以公共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培训;第三步,加强与已经成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的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让更多的大学生感受真实的创业团队和企业。

2推进创业实践教育,提升创业大赛层次和影响力

创业实践是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创业能力的过程, 更是固化创业观念与创业意识的过程。创业实践在创业者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应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接受大学生创业实习,建立创业见习实习基地,帮助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

3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有效识别,并以其特质为依据进行分类指导

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有效识别,是减少创业风险的基础环节,也是创业主体了解自身创业条件的有效途径。

以大学生创业特质为依据进行分类指导,首先将大学生分为适于创业者和不适于创业者,对前者引入创业园区进行扶持和指导,或进行资金支持等其它创业扶持;对后者主要进行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满足其知识需求。其次,按照机会型创业者和生存型创业者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的提供创业扶持。对机会型创业者,重点在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上提供支持;对生存型创业者,可提供少量资金投入满足其运转需要,重点进行创业指导。再次,将创业者分为技术创新型创业者和非技术创新型创业者。调查显示,11.8%的大学生选择以自有科技成果或专利为支持进行创业。应在高校对具有自主创新成果的学生及其项目进行登记,帮助其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

参考文献

[1]2006年中国创业观察报告。

[2]“利基”是英文名词“Niche”的音译,利基市场指市场中通常为大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利基市场战略指企业通过专业化经营来占领这些市场,从而最大限度的获取收益所采取的策略。实施利基战略的重要意义在于:进行市场利基的公司事实上已经充分了解了目标顾客群,因而能够比其他公司更好、更完善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市场利基者可以依据其所提供的附加价值收取更多的利润额。总之,市场利基者获得的是“高边际收益”,而密集市场营销者获得的只是“高总量收益”。

论文作者:李亚馨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  ;  ;  ;  ;  ;  ;  ;  

四川大学生创业团队状况及大学生创业对策研究论文_李亚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