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鲁米那片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观察论文_张泓

(江苏泰兴市人民医院儿科 江苏泰兴 225400)

【摘要】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鲁米那片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62例母乳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鲁米那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停母乳治疗。结果:治疗组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在治疗后3天,5天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黄疸降至正常的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鲁米那片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能够使得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茵栀黄口服液;鲁米那片剂;母乳性黄疸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5-0040-02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母乳喂养,但随之而带来的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年的势头,其中部分母乳性黄疸出现时间早,进展快,患儿家属轻视,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给患儿带来了脑神经和听力神经方面的损伤[1],我院门诊在2013年5月~2015年11月期间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鲁米那片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门诊资料

1.1 病人资料

将在我院门诊治疗的62例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就诊的平均日龄均在生后7天~30天,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的平均值在263.6±35.7μmol/L。对照组31例,男24例,女7例,就诊时的平均日龄也在生后一周到一月。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的平均值在258.5±40.7μmol/L,所有患儿一般情况可,纯母乳喂养,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在日龄、性别及黄疸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采用《实用新生儿学》中母乳性黄疽的诊断标准[2],生后主要为纯母乳喂养;②生后第3~14天出现黄疸,但消退不明显;③血清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④患儿一般状态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肝功正常,表面抗原(-);⑤排除其他病理性情况如窒息缺氧、颅内出血,婴儿肝炎综合征,重症感染,溶血等。以上患儿均符合母乳性黄疸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是停母乳喂养,采用人工配方奶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1/2支,3次/天;鲁米那片剂3~5mg/kg每天,分两次口服。疗程均5~7天,胆红素值降至171μmol/L以下时停用。

1.4 观察指标

应用微量血气分析仪测末梢血胆红素水平,监测指标为治疗后第3天和第5天时的血胆红素水平;以及血胆红素降至171μmol/L以下的平均时间天数。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3天,5天胆红素水平(x-±s,μmol/L)见下表。

结果表明,治疗组末梢血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后的第3天,第5天结果有明显差异,治疗组血胆红素水平下降至安全水平的平均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

3.讨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对母乳性黄疸的认识的提高,相关文献报道就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经过40多年的研究,目前认为其发病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点[3]:(1)母乳成分:推测认为母乳中的某种成分在晚发性黄疸中起了关键了作用,但母乳成分中是否存在其他的不明的因子,目前尚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有研究报道新生儿血胆红素与母乳和粪便中的B-GD呈正相关。(2)肠道菌群:新生儿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可以转化结合胆红素,促进胆红素排出体外,其中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小部分进行了肠肝循环,研究证明,一般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缺乏某种肠道菌群,这种肠道菌群能够转化结合胆红素,从而导致肠肝循环的增加,使得黄疸容易加深加重。(3)遗传因素:有临床调查显示,胆红素代谢与UGT1基因突变有关,此遗传因素可发生在母乳喂养儿,使母乳性黄疸加深加重或迁延时间延长。一般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但有临床早期加重失治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报道,因此,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因为一般预后良好[4],容易被家属忽视,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所以近年来有文献报道母乳性黄疸病人并发胆红素脑病的几率有上升的趋势。

茵栀黄口服液是根据中药方剂茵陈汤,经过提取他的有效中药成分,如栀子提取物、黄芩苷,茵陈提取物等制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退黄作用,能较长时间的促进肠道功能的蠕动[5],使排便量增加,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促进胆红素排泄。而且经过大量临床实验证明,药物副作用小,患儿易于接收。鲁米那片剂是肝酶诱导剂,新生儿早期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仅是成人的1%~2%,故间接胆红素不能有效的与葡萄糖醛酶结合,从而引起新生儿黄疸。鲁米那可以增加肝细胞Y蛋白的含量,也容易使得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强,从而增加了肝细胞摄取间接胆红素的能力。

综上所述,茵栀黄口服液和鲁米那片剂联合使用能使母乳性黄疸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快速下降,减少并发生的发生率,副作用小,服用简便,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马燕杰.中西医结合治疗母乳性黄疸患儿49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3,45(2):77-78.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6.

[3]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3-134.

[4]王宏霞.综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18(9):745.

[5]李生洪,贾守宁,马春花.茵栀黄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J].中成药,2009,31(1):163-164.

论文作者:张泓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  ;  ;  ;  ;  ;  ;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鲁米那片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观察论文_张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