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培养学生论文,习题论文,思维论文,品质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习题教学在初中物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在联系,精心巧妙地选用典型习题,充分挖掘习题中蕴藏的思维训练因素。
一、破常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不墨守成规,善于寻找新的突破口。
例1 如图1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杆下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直杆垂直的力F,使直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动到水平位置。在此过程中
(A)始终是省力杠杆
(B)始终是费力杠杆
(C)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
(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
解析:此题若用常规解法,过程繁且易错,如果利用极端思维法,就很简捷。当直杆在竖直位置时,阻力臂为0,在水平位置时,阻力臂等于直杆的长度,而动力臂始终不变,等于L[,1]。所以直杆由竖直到水平的过程中,动力臂先是大于阻力臂后来小于阻力臂,故选(C)。
二、辨真伪,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根据客观标准和规律来检查自己思维活动及结果是否正确,具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和辨别能力。
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习题,使这些习题有的条件隐含,弦外有音;有的条件虚设,干扰思路;还有布置假象,设陷阱迷惑等,教师通过引导分析这类习题,去粗存精,辨真伪,防止学生滥用条件、乱套公式、误入“歧途”。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例2 木块A漂浮在容器中的水面上,它的上面放有一块石块B,如图2所示,此时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为V[,1],若将石块B从木块A上取下,放入水中,静止时,木块A和石块B排开水的总体积为V[,2],已知V[,1]-V[,2]=2分米[3],木块A的体积为4分米[3],石块B的密度为3×10[3]千克/米[3],g=10牛/千克,则容器底对石块B的支持力为:
(A)10牛(B)20牛
(C)30牛(D)40牛
解析:一般情况下,计算浮力和支持力常要用到体积和密度等条件。但本题木块体积和石块密度是干扰量,若对概念不清,很容易中命题者的“圈套”而误入歧途,造成错误。我们要避开这个圈套。
三、深挖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从繁杂的现象中抓住最本质、最核心的要素,深入钻研、深刻理解。
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概念、规律的内涵与外延、本质与属性,引导学生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启发学生从知识间相互联系去分析问题,由表及里,作深层次的挖掘,以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3 如图3,在光滑水平面上固定一螺线管,将开关S闭合,有一轻质小车,车上放一条形磁铁,以初速度V朝螺线管运动,在小车靠近螺线管运动的过程中:
A.电流表无电流通过,小车匀速运动
B.电流表有电流通过,小车减速运动
C.电流表无电流通过,小车减速运动
D.电流表有电流通过,小车加速运动
析解:条形磁铁靠近螺丝管,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在切割磁感线,因此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根据能量转化守恒定律,可判断要消耗条形磁铁和小车的机械能,于是小车定会减速运动,故选(B)。
四、倡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全面地看问题,善于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可布置开放型习题、设计性习题以及条件或结论的发散性变式进行训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全面思考,勇于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4 如图4所示,小灯泡标有“6V、3.6W”字样,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为1O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闭合开关S,小灯泡正常发光,试求:
(1)电源电压和小灯泡的电阻;
(2)当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b端时,闭合开关S,你还能求出那些物理量。
析解:(1)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闭合S:
电源电压U=U[,额]=6V
R[,L]=U[2][,额]/P[,额] (6V)[2]/3.6W=10Ω
(2)当滑片P移到b端时,闭合开关S,R和L串联,听课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要做到专心听课,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做到“五到”,即耳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2)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注意听着老师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清老师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联,注意听清老师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课末小结。3)要指导学生听课时养成边听边记边思考的习惯,把自己不同看法或不理解的问题,大胆地提出来交流、讨论。还应要求学生把老师所讲的书上没有的重要内容或归纳小结的话用速记法记下来,记老师着重指出的同学最容易混淆的最容易错的内容;记老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路等等。
五、解题指导,培养创新思维
具体做法是:1.指导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步骤。在讲解教材的例题时,要求学生读题、审题,抓住题中关键词语,找出已知条件,明确要求解决的问题,灵活运用相关知识。2.指导学生解题的技巧,要运用好几个纵横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教师要善于引导、点拨解题思路,采用捷径解题。3.指导学生学会一题多解,培养求异思维。教师在讲完书上例题解法之后,要作进一步的挖掘和多方位的探索,引导学生去联想、探索、求新求异。求异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及解题手段,进行回想、联想和猜想,多侧面、多渠道地去探索解题途径。4.教会学生一题多变。首先指导学生理解分析题意,明确解题思路和步骤,然后指导学生改变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由同一道题变化出几个不同题目,进行灵活的变式训练。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使学生能顺利解决由这一问题引发的各种变式后的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六、小结指导,培养概括总结能力
当一个单元的知识学过之后,指导学生将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内容全面地再看一遍,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要指导学生画出知识体系图。最后放手让学生作一单元的乃至一章的知识小结。
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章节、单元的小结,更要教会学生课堂小结,即上完课后让学生自我做总结,凭着记忆对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也可以让学生发言,说出本课所讲的内容、重点、难点、疑点。同时还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包括注意力集中的程度、知识掌握的情况、方法应用的情况、心理感受情况等等。
综上所述,要使学生学好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用灵活有效的“教法”指导学生事半功倍的“学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