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雷雨》一课中的巧妙运用论文_韩冬梅

多媒体在《雷雨》一课中的巧妙运用论文_韩冬梅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燕秀里小学,066000)

我利用电教媒体传递教学信息,通过声、图、文、像启发学生思维,创设学习情景,将各种资料逼真的表现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这门课的教学更加形象、生动;使学生更加想学、爱学。

一、逼真的声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的身心稳定和集中地指向于一定事物的意向活动。注意力在种认识和学习活动中都起着主导和保证作用。同时许多专家和有经验的老师都认为:在同一个年龄段,同一个班级里常常会有学习成绩差别很大有两个极端,其差别的原因,除了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等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这两部分同学之间在注意力的能力上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某位教育心理学家说:“注意力是保证学生顺利学习的重要前提。”为此我在导课部分,有意识地创设了一种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孩子们你在大自然中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呢?” 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有的发出了鸟叫的声音;有的模拟泉水的丁冬声;还有的拍打起自己的大腿模仿马蹄的声音,声声俱下,这时,我抓住有利的契机,“同学们,你们听到过这种声音吗?我随机播放雷雨的声音,学生们更是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从学生们的动作和眼神中让我深深地感觉到,在这节课中我做到了开门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对于这节课的成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鲜明的图片,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课堂上,当老师提出带有抽象性的问题时,常常是不知所云,或者是不知所答。而生动的情景,精彩的画面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复杂的内容条理化。

教学《雷雨》时,我结合本地的天气让学生说说雷雨前后的天气变化,正是因为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平时观察较为不细致,只能说出一些浅显的特点:“乌云越来越浓”“有闪电,会打雷”。这时,我没有马上讲解雷雨天气的特点,而由学生先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雷雨》,让一幕幕雷雨前后的事物景象呈现在眼前,乌云密布的天空,越来越强烈的闪电;从网上脱逃的蜘蛛,低飞的燕子,放亮的天空,出现在天边的彩虹,明亮清新的环境……同时,我利用计算机有意把雷雨前的景物特征与雷雨后的景物特征进行对比……学生们仿佛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画面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对照课件,学生们纷纷举起手来,先是寻找课文中的原句表述,然后对照课件中图片对应的字幕学着表述。可见,电教媒体的有效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形象的动画,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具有超常记忆力的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的记忆方法与众不同。伦敦大学研究小组发现,具有非凡记忆力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高,也不是大脑结构有什么特别,他们记忆力好的原因是经常使用正确的记忆方法来记住要记住的内容。在《雷雨》一课中,当我讲到“垂”这个字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出示“垂”这个字,而是让学生欣赏了一段精彩的画面,-——一只蜘蛛从网上急匆匆地垂下来,逃走了。学生都在揣摩着画面,这时我追问:“你们知道画面讲得是我们今天要掌握得哪个生字吗?”同学们按耐不住了,一下子都高高举起了小手。很轻松得猜出了“垂”字,我随机又问:“你是怎么猜出来得呢?”有的说蜘蛛做的网的形状像“垂“字,还有的补充,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动作,提醒我是“垂”字。一下子,一个很难的字,就在多媒体的动画中被学生消化理解了。整个识字的过程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在这里让我又让我想起了两句格言:美国的巴里·格登说:“具有非凡记忆力的人是因为他们记忆策略比其他人高明。”伦敦的额里诺·马桂利说:“其实人们记忆时使用一种好的方法就可以成功!”多媒体的形象动画,把孩子带入了一片新天地,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记忆力。

四、生动的影视,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情感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精神力量,情感的激发离不开对事物的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利用电教手段激发情感,渲染气氛,让学生在其中得到最深的感染。《雷雨》这节课快结束的时候,学生们在伴随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整个雷雨的过程,感受很深。正在这时候,我激情高亢地呼吁:“雨过天晴了,孩子们听一听青蛙地叫声,闻一闻花的芳香,在看一看枝叶上停留的蜻蜓,摸一摸那滚动的雨珠去吧!一场雷雨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乐趣。今后还会有一场雪、一阵风、一场雾,看谁是细心的小朋友,认真地去观察,还会有许多的乐趣。”这时候,伴随着青蛙和蝉的叫声,放映雨后的影视光盘,孩子们又一次被雨后的美景吸引住了,个个瞪大眼睛,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影视片,嘴里不自觉地说出“哇!好美呀!”伴随着蝉声和蛙声我结束了这堂课,可孩子们还站在那里,久久地不愿离去。让学生通过这种实景场面的动画效果,突破课堂教育的局限性,让学生亲身体验,使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我知道多媒体使我的课堂更富生机和活力,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声音组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参与,使学生对《雷雨》一课有了一个深刻感知。运用现代媒体的可变性和可控性,能开拓学生视野,调动各种感官参与,通过声、光、形、色等图文并茂的画面,开发人脑认知功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意在知识的天空中驰骋。

论文作者:韩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  ;  ;  ;  ;  ;  ;  ;  

多媒体在《雷雨》一课中的巧妙运用论文_韩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