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在企业中机械化设备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企业的机械化设备及数量都在量上有了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有效的解决了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企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的维修成本也在不断的增加,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因此如何减少机械设备的故障率,提高机械设备的经济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保养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氧气厂也引进了多种机械设备,尤其是大型高速旋转设备,旨在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操作人员的使用不当以及长时间的运转,维护保养不够及时,致使设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效率[1]。因此,对于机械设备来说,维修与保养格外重要。然而工厂由于缺少熟练掌握设备性能的操作工和高技能的维检工,在维修与保养方面就存在一定的问题,机械设备由于长时间的失保失养,零部件出现了一定的磨损,造成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只有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才能切实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因此,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非常重要。只有做好了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才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和生产率,降低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1 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现状
1.1 缺少相应的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维护工作混乱,没有建立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使机械设备维护工作处于失控的状况。例如部分工程建设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机械设备台账和技术资料档案,在设备购进之后没有及时的入账,影响了设备维护的效能。部分企业重视设备的使用而轻保养,对于操作人员没有明确的保养要求。部分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足够的责任感,没有按照正确的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导致了设备频繁的发生故障,甚至使设备出现报废的现象。操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只关注到设备的使用性能,不注重日常的科学操作规范。部分企业虽然实行了定人定机的维护管理制度,但是没有将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落实的具体的个人。导致了操作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不能认真承担责任。特别是当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诿责任,这样不仅降低了维护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维修的费用,影响了企业的生产。
1.2 设备维护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
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有着其独特的技术条件和环境,因此,在机械设备的维修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的匹配工作,使设备在维修上科学化和合理化,这是维修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机械设备维护工作中存在比较严重的浪费现象,例如对于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旧设备不能够进行修复利用,导致设备随意的报废。同时在设备的维护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没有考虑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完整性,进行拆东墙补西墙的维护方式。
在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中,应当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对于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建立完善的管理档案。特别是对于将要报废的设备进行综合评估和修复可行性分析,将修复成本和设备的创造价值进行对比,从技术、经济效益方面来决定是否对设备进行修复利用,避免企业资源的盲目浪费。
2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具体措施
2.1重视机械设备更新
目前,有些施工企业不注重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机械设备更新换代往往很慢,而且不重视机械设备的老化现象及故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些管理人员只在乎眼前的短期经济效益,为了贪图方便而不对机械设备整体性能进行充分考虑,甚至违反有关规定继续使用一些破旧机械与报废机械,从而导致机械设备的故障率不断增大,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为降低。对于主要生产设备,在日常巡检中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整改,避免造成设备停机故障而影响生产等隐患对于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以预防性维修为主,即在设备故障发生前,按照设备的大、中、小型维修计划或相应的技术规定进行维修保养,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使生产顺利进行。对设备检查做到防患未然,定期检查是保证设备安全正常运行,对设备实施预防维修,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是把设备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的必要手段。
2.2加强维修设备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保养人员除了应该熟悉设备的使用手册外,还应该弄清楚各台机器的性能以及工作情况。结合工人的具体情况,定期举办保养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从理论课堂到实际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同时加强维修人员的维修新技术知识,提高设备维修保养水平。根据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在对设备进行维修的同时,适时地进行设备的局部技术改造和更新,建立专业分工的维修体制,配备先进的维修机具,掌握维修新技术,培育维修质量好、工期短的维修能力;对燃料、润滑油料实行科学管理,根据油质化验结果确定使用期。这样可以花费较少的资金,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严格落实机械设备保养制度
机械保养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定期保养、强制进行,正确处理使用、保养和修理的关系,不允许只用不养,只修不养。应尽量使相同类型的设备保养规范化,并安排设备保养细则将责任明确到个人。维修责任制是加强设备维修为生产服务,调动维修人员积极性和使生产工人主动关心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一种好形式。维修人员应负责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等工作。同时对定期维护工作,要制定工时定额和物资消耗定额,并按定额进行考核。
2.4加强设备检查力度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设备维护的基础工作,为提高设备维修保养水平应使维护工作基本做到三化,即规范化、工艺化、制度化。明确哪些部位该调整、哪些零件该清洗、哪装置该维修,严格按照设备的维修保养规范进行。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科学的使用机械设备尤为重要。日常中注意发动机的启动是否正常,发动机启动正确与否,对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有着直接影响。防止机械超负荷工作。工程机械超负荷会导致发动机及各传动部件超负荷工作。改善机械作业环境。场地工程机械的作业环境一般较为恶劣,但是有些环境也是我们可以人为改善的。机械在施工时尽量使场地平整、密实,避免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因重量大,剧烈振动等因素造成设备的倾斜,避免在倾斜的场地中进行作业,减少扬尘,避免在灰尘较大的地方作业,因为灰尘会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3结束语
在工业生产活动当中不能盲目的追求利益而忽视对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和保养工作,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和保养工作是生产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完善现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效率,从根本上控制机械设备的维修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黄恩勇,刘连月.浅谈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措施[J].企业导报.2012(04).
[2]郝冉,冯茂强.浅谈机械设备故障的诊断与维修[J].装备制造技术.2010(04).
论文作者:刘东坡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设备论文; 机械设备论文; 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企业论文; 作业论文; 故障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