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处理的实践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中英语论文,语言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语言处理存在的问题 语言处理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必要环节,然而不少教师在处理语言时往往花一至两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利用大量的幻灯片进行单纯的词汇用法讲解,甚至参照高考考点,一字开花,以点带面地讲解大量琐碎的语言知识。具体表现为以下问题: 1.活动单一,缺乏过程体验 教师采用大量幻灯片进行以例句为主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听和记,这种单一的教学活动不能把教材中的语言现象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学生缺乏感知、探究语言的过程,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一知半解,只好死记硬背。 2.知识零碎,缺乏系统整理 教师不是立足于文本进行语言处理,而是在简单处理文本信息之后,就把文本中的语言切割成一个一个的单词、短语和重点句型让学生去“学”。这样,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语言点,缺乏系统性。 3.简单灌输,缺乏运用情境 教师试图通过例句来帮助学生掌握某个单词的用法和意思,但由于缺乏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该词的内涵。另外,教师没有将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没有融入到情境中,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这种知识学习脱离了知识的运用。 二、阅读教学中语言的感知、整理和运用 张鸣(2007)指出对于缺乏英语环境,以课堂学习方式为主的中国学习者来说,外语教学应遵循外语学习的认知规律,即以“知”为先,从“知”到“做”的认知顺序。阅读课的语言处理是必要的,但“知”和“做”不能定位在脱离语境琐碎的语言知识“讲”和“练”上。教师应立足文本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并适时对文本中的语言进行整理,最后还要为语言创设运用的情境。 感知主要是指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知受重复和熟悉的影响。感知也受个人所处环境和已有经验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感知即在完整话语或文段整体接受的基础之上,通过音、形、义认识词汇,是对词汇的概念意义和基本信息的理解,同一词汇可多次复现、多次感知,或在不同阅读阶段多次复现、多次感知。立足于文本多次感知语言词汇,可以确保学生对话语或文段的语言和内涵进行多次的体验和领悟,从而具备充分的语言经验和良好的语言意识。感知是语言教学的认知基础,是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但又是语言运用理性升华的必要准备。 整理,即整顿,使有条理,有秩序。整理是感知文本语言后的重要一环,整理语言就是对文本语言进行梳理。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有三篇课文,文本篇幅偏长,教学内容繁多。教师可以基于单元话题(即文本的主题),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依据文本主线整理语言。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文本主题、篇章结构的总体把握,也有利于丰富相关话题的语言积累。以语言的输出为目的整理文本语言,有利于学生运用已学语言重构文本,进而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如果教师不重视语言的整理,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文本脉络,语言运用更会难上加难。阅读教学要特别关注基于话题内容,呈现话题语言(Language of a learning theme),进而基于话题语言,拓展语言表达能力(Language for a learning theme)。语言整理阶段,是语言从感性走向理性的过渡阶段,为语言运用架设好桥梁。 运用,一般指灵活、巧妙地使用之意。引导学生做好文本语言的提炼整理之后,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多角度积极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的语言重构文本,实现对语言的循环提升。但是运用语言离不开语言情境。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就应该借助于实物、图像、语言、动作、情境等各种手段,合理设计情境,为学生提供在课堂上运用语言的机会,同时,把词法、句法、语法及语言技巧融会于英语情境之中。如果把书本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将课堂情境转化为生活情境,学生就有机会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Harmer,2000)。教师基于学生所读文本又略超越文本处理语言,就可以较好地把课文的内容拓展延伸到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去,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兴趣,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语言运用实现了语言感知、整理的最终目的,凸显了语言“实践出真知”的教学理念。 三、语言处理“感知——整理——运用”的实践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根据话题需求合理筛选要处理的文本语言。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首先,以文本信息梳理为主线引领学生阅读文本,给予学生在不同活动中的多次感知和探究语言的机会,凸显话题语言的处理(兼顾其他语言的处理),接着,基于话题对文本语言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初步的运用,最后,围绕话题创设新情境加以灵活运用。 1.阅读文本感知语言 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学习的发生必须以认知主体的积极参与、主动理解和建构为前提,企图从外部注入知识是难以奏效的(束定芳,2009)。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图片,转述,语境猜词,问题回答,交流互动为学生提供认识、体验、实践语言的机会,在感知探究中领悟语言规则,建构并完善语言知识结构。 【例1】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教材第八模块Unit 3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有一篇关于Leonardo da Vinci的文章。第一段有这样两句话“Leonardo gradually learned the skills needed to be a great artist and by the 1480s he bad begun to produce paintings of his own.Unfortunately at this time painting did not always provide a steady income,so the young Leonardo developed his drawing skills to earn money in other ways.”这有一个起“转折”作用的连接词“unfortunately”。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它的意思是“不幸地”,大多数学生很难清楚地知道该词在句中所起的逻辑作用,当然在书面表达中准确运用更是无从谈起。为了使学生感知和领悟这个连接词的内涵和用法,教师可做如下处理。先让学生抓住两句话的主要信息,“had begun to produce paintings of his own”和“painting did not always pro-vide a steady income”,再通过以下两个问题:“Of the information given,are they parallel or contrasting to each other? What’s the link word used here to connect the information?”启发学生体会“unfortunately”在该语境中的逻辑作用。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可以领悟出该连接词的逻辑作用。然后,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该连接词以提高加工的深度,如“Friendship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our life.Unfortunately?; I have been dreaming of travelling abroad for many years.Unfortunately…”。最后,用问题“What words and expressions can be used to replace unfortunately?”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表转折的连接词(however,unluckily,on the other hand等)。 【例2】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教材第六模块Unit 4话题是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教师确定阅读教学目标为“学生能描述全球变暖”这一现象,说明其原因及影响。语言处理的重点是如何表达因果关系和观点态度。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通读全文找出表达“全球变暖”原因的句子,进而让学生感知因果关系的表达方法。 Get the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and underline the words and phrases which indicate cause and effect. ①The increase in the earth's temperature is due to the burning of fossil fuels like coal,natural gas and oil to produce energy. ②This is when small amounts of gases in the atmosphere,like carbon dioxide,methane and water vapor,trap heat from the sun and therefore warm the earth. ③It is the burning of the fossil fuels that has resulted in this increase in carbon dioxide. ④Extra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tends to trap more heat energy,causing the global temperature to go up. ⑤From 1960 to 2006,the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went up because of the burning of more and more fossil fuels.And the burning of fossil fuels has resulted in this increase in carbon dioxide. 在例1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文本学习中主动探究、识别、体会该语篇语言所起的逻辑作用,并给予多次运用的机会以提高思维加工的深度。这样的语言处理方式能促进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语言的能力。在例2中,让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关注产生全球变暖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在文本中感知作者是如何表达因果关系的。这个过程始终是学生在主动地感知领悟相关语言的内涵,而不是由教师告知。 2.基于话题整理语言 以运用语言为目的的语言教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知道学生真实的需求以消除语言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另一方面在于学生所学的语言是否是外语学习中有必要或者说是应该掌握的内容语言,这样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涉及话题多样,语言真实,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单元中心话题(即文本的主题),引导学生依据文本主线整理语言,指导学生进行话题语言的提炼和积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语言,为学生在新情境中灵活运用做准备。 【例3】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教材第七模块Unit 5话题是“Traveling Abroad”,语言目标是让学会表达国外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difficulties),寄宿家庭(host family)和学习情况(study,重点关注academic requirements)。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按照中心话题下的三个小话题来整理语言(见表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加工实践的探讨_英语论文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加工实践的探讨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