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穴位按摩在脑瘫患儿语言训练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论文_杨宏

杨 宏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童康复中心 四川成都 610016

【摘 要】目的:观察口腔穴位按摩在脑瘫患儿语言训练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0 例脑瘫患儿合并语言发育迟缓或构音障 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语言康复训练20min 口腔穴位按摩10min,对照组给予常规语言康复 训练30min,每日1 次,20 次为1 疗程,3 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语言发育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0%,对 照组为60%,两组治疗后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后构音障碍改善优于 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采用口腔穴位按摩能明显促进其语言发育,改善患儿构音障碍。

【关键词】口腔穴位按摩;脑瘫;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R7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5-188-01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 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侯群,这种症候 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主要 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同时伴有语言、视觉、听 觉障碍[1、2],流涎、张口、伸舌是脑性瘫痪患儿常见的症状, 约占脑瘫的25%~35%[3]严重影响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我科对 2014~2015 年间在我院儿童康复中心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脑 瘫患儿除常规语言康复训练外,给予口腔穴位按摩,取得良好 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 年1 月~2015 年8 月我科收治的脑瘫患儿80 例,随 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 例,80 例脑瘫患儿的诊断及分型 符合2014 年4 月第十三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通过的 诊断标准[4]。两组间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全部病例排除腭裂等先天性口腔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常规语言康复训练,如唇舌 操、呼吸训练、发音训练等。治疗组患儿除根据个体情况进行 常规语言康复训练外,给予口腔穴位按摩,20 次为1 疗程

1.2.1 口腔按摩 选择承浆、颊车、上廉泉、地仓等穴 用点揉、按揉等方法进行穴位按摩,用按揉、推抹等法按摩患 儿面颊及口周部,用牙刷或指套牙刷以打圈方式按摩患儿舌部 及颊部,刺激患儿咽部,使患儿出现吞咽动作,每次10min

﹙1﹚抹上下唇:上下各一,交替进行。

﹙2﹚轻揉地仓:以双手中指分别于小儿地仓穴位处进行 点揉

﹙3﹚点揉承浆、廉泉:以双手拇、中指指腹分别置于承 浆、廉泉穴位处进行点揉,同时可以辅以指端掐按,以增强刺 激力度。

﹙4﹚指揉颊车:以双手中指或拇指于颊车穴位处进行顺 时针与逆时针交替按揉,在按揉过程中可进行点压。

﹙5﹚推抹颊车:以食、中指指腹自耳前沿下颌处向下推至 正中,然后以双手拇指指腹偏桡侧处沿原路线向上轻抹至耳前。

1.2.2 下颌控制训练 下颌的抬高、下降、前伸和后 缩是控制口腔闭合的关键。训练者用拇指、食指控制患儿的下 颌通过患儿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改善下颌的运动功能。

1.2.3 唇训练 训练患者唇的闭合及保持唇的缩拢、展 开,尤其注意唇力度的训练,如外力、合力、回缩力,可用压 舌板给予一定阻力,反复发啊、啪、妈等音。

1.3 疗效评价 治疗前进行语言发育和构音障碍的评定,治疗三个疗程后 再次评定,治疗前后均由同一专业医生进行评定。

1.3.1 语言发育 有效 患儿能够自主发音,简单表达;显 效 患儿能够指认并简单交流;无效 患儿发音状况基本无改 变,或仅能单音节发音。

1.3.2 构音障碍 对患儿构音障碍采用改良Frenchay 构音 障碍评价法 [5] 显效:训练后流涎、面、唇、舌运动,言语清 晰度、音调、音量等8 项中至少有4 项提高1 级 有效:训练 后8 项中至少有4 项提高半级 无效:训练前后基本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在SPSS17.0 软件上统计, 计数资料用x2 检验,计量资料用t 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语言 康复效果均较治疗前提高但治疗组效果更明显(P<0.05)见表 1、表2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约70﹪~80﹪脑瘫患儿伴有言语障碍。语 言发育迟缓或构音障碍是脑瘫患儿较常见的言语障碍,给患儿 及家长带来很大困扰。脑瘫患儿下意识吞咽均较正常儿童少, 肌肉协调性较差,而且伴流涎的脑瘫患儿吞咽动作常无效和不 协调,口唇闭合缺乏同步性。我们常规语言康复训练如发音训 练、下颌的控制、唇的力度训练可以使患儿口腔更好地闭合, 在此基础上我们给予患儿口腔穴位按摩,所选择的穴位如承 浆、地仓、廉泉、颊车有疏风泄热、清音利喉、清咽利舌、开 关通络作用,使患儿的流涎、张口、伸舌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对面颊、口周部、舌部的按摩可使口唇、舌、下腭的肌肉紧张 度改善,无意识地吸吮、吞咽、咀嚼等动作减少,对促进患儿 的语言康复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Nelson KB.The epidemiology of Cerebral Palsy in term infants[J].Ment Retard Dev Disabil Res Rev,2002,8:146-150

[2]Schendel DE,Schuchat A,Thorsenp publie health issues related to infection in pregnancy and cerebral palsy [J].Ment Retard Dev Disabil Res Rev,2002,8:39-45

[3]周增录,赵旭.针炙按摩治疗脑性瘫痪流涎症18 例疗效 观察[J].针炙临床杂志,2004.20(2):13

[4]卓大宏.脑性瘫痪[J].中国康复医学生态,2015.30(7):409

[5]张爱梅.重度构音障碍合并吞咽障碍康复例[J].中国康复 理论与实践,2008,14(1):94-95

论文作者:杨宏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5月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1

标签:;  ;  ;  ;  ;  ;  ;  ;  

口腔穴位按摩在脑瘫患儿语言训练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论文_杨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