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浅述论文_李俊林

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浅述论文_李俊林

山西乡宁焦煤集团通合煤业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项目的建筑工程的地基技术得到了发展,因此,也促进了其他项目的进步,同时也有更高的要求,基础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基础。地基处理技术的基础是在建筑建设的要求下,科学的地基处理技术可以促进工民建工程的快速发展,在保证施工建设的质量下,提高建筑的效率,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根据工民建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要性和特点,探讨了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的范围。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通过对工民建施工要求的考虑,若能重视其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高效利用,则有利于改善工民建工程在地基方面的施工状况,增加软土地基处理中的技术含量,并降低工民建施工风险。因此,在工民建施工计划实施中,为了实现对软土地基的高效处理,则需要考虑相应的技术使用,给予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更多的关注,有效应对工民建施工中地基方面的问题,不断丰富工民建施工方面的实践经验。

1、地基处理在工民建施工工程中的重要性

1.1增强地基土的抗剪强度

这里提到的抗剪强度是土体抵抗剪切力的能力。剪切能力也有着差异。在任何情况下,地基本身的抗剪切能力是有限的。压力过高,超过了负荷水平,建设出现偏差,该地基会产生隆起,导致边坡不稳定,对施工质量有严重的影响。如果要缓解这种情况,需要将地基处理技术作为一个起点,严格控制各工序的地基处理工艺,能够在最大剪切能力基础上加强地基土的质量,从而确保施工质量。

1.2减小地基压缩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明确理解压缩的意思。作者认为土体压缩性本质上是一样的。有三种类型的沉降条件:①地基的结合,这些房屋基础下承受荷载的土壤,一定要保证土壤的质量;②由于应力的实际影响,这些地基都有自己的状况;③当这些地基被挖掘后,就会对周围的地面结构产生影响,最终形成了薄弱点。为了更方便地研究,地基压缩性通常被认为是测试地基土的压缩模量的相关准则。

1.3提升地基的动力特性

这些基础的动态特性是松散地基地震灾害发生时的状态。假设这些基础是相对贫瘠的动态特性,并且房子很容易崩溃,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因此,在地基处理上,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可用于加强基础,可以有效改善动态特性,提高建筑物的质量。

2、软土地基的相关内容

所谓软土地基指的是具有较大空隙的土壤,如淤泥、泥炭或是充填土等。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含有较高的水分,土壤间的孔隙偏大。这种软土地基具有以下特点:(1)成分稳定,承重力不足。虽然软土地基的天然孔隙比在1.0以上,但是土壤十分细腻,成分比较稳定,干燥处理后的强度良好,有利于沉井施工工作的开展。另外,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其结构容易遭受振动和破坏,内部不够稳定,以致于软土地基的承重能力比较弱;(2)含水量高,透水性差。软土地基中的土壤含水量比较高,这是其明显特点之一,但透水性比较差,主要是因为软土地基的排水施工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容易产生流土;(3)具有压缩性和流变性。软土地基的压缩性要比普通地基的压缩性强,其在受压之后呈现平缓上升状态,到达临界点之后,便会下降,呈现高压缩性。除此之外,软土地基还具有流变性,这是因为软土地基的沉降时间比较长,沉降中还带有些粉土,容易造成工民建工程出现裂缝。(4)抗剪强度低。软土通常呈软塑~流塑状态,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抗剪性能极差。

3、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浅述

3.1表层处理技术

对于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地基进行表层处理时,通常需要使用置换处理方式或者采用敷垫材处理。具体来看,换填处理技术是基于原有的软土材料,将其挖掉换成普通的地基材料,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软土层相对较薄弱的地层表面,在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高度注意并尽量避免出现超欠挖问题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费用。而相对来看,敷垫材料处理技术是利用土工布等材料完成敷垫后,能够强化地基的抗剪和抗拉性能,保证施工中和工程竣工后所有机械设备能够正常行车。这一技术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土工布、化纤无纺布等。

3.2垫层法的应用

在软土地基施工环节,为了提升地基承载能力,控制地基沉降量,可以在地基底部铺设薄砂,以此来加快软土的排水固结能力,同时增强地基的刚度,防止冻胀以及沉降的出现。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对垫层材料进行选择,通常情况下,使用砂石垫层、普通土垫层、灰石垫层以及矿渣垫层等几类。作为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垫层方式,砂垫层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效果较好,从过往情况来看,5~12cm里面的砂垫层,对于软土地基加固效果极为明显,尤其是砂垫层能够提升软土地基的排水性,避免水分下渗,切实提升了地基的结构强度以及稳定性。

3.3置换法的应用

这是一种最为简单、原始的地基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就是挖除不良的地基,诸如十分软弱的淤泥、暗洪暗沟、腐蚀质含量过高的人工填土、湿陷性黄土等等,用其他材料回填密实。用于置换的材料因地而异,因事而异。一用好土置换是最普通的,但必须严格控制回填土的含水量和压实程度。在地下水较深的地方常用三七灰上分层夯实作为置换材料。有条件时用砂、粉煤灰、石屑、碎石作为回填材料,其效果更佳。当不良地基埋藏较深,不易挖除时,则常用其它方式加以置换,如振冲、砂桩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化学加固法的应用

目前化学加固法主要可以分为搅拌桩、灌浆胶结法两大类,在实际的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在科学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的框架下,针对性地进行化学加固法的应用,以确保软土地基处理质量。搅拌桩加固法在使用过程中,将水泥作为固化剂,针对于深层软土地基,使用特制的搅拌机,对软土与固化剂进行均匀搅拌,使得软土与固化剂充分反应,生成一定的化合物,形成复合地基,有效提升软土地基的结构强度。灌浆胶结法则主要通过液压或者气压,在软土内注入一定的固化浆液,使得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得到提升,内部结构得到强化,力学性能大大增加,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评测工作,避免出现液压或者气压过大的情况。

3.5预压法

预压法或谓为预固结法,即在构筑物建造之前就用比设计荷载为大或相当的荷载施加于需处理的地基之上,促使地基产生固结,从而提高其强度,减少今后的沉降值。因施加荷载的方法不同,预压法又可分为加载预压和真空预压两大类。加载预压通常是在天然地基上填土或堆重物加载,有时为加快地基的固结,亦可加设砂井或塑料排水板。真空预压通常是地层中产生真空,利用大气压力进行加载的方法。为在地层中产生真空,必须利用井点法。凡地表有一层天然弱透水性地层时,利用井点在地层中形成的真空度,就可达到预压目的。当地表缺失弱透水层时则需在地表铺设塑料膜以防漏气。真空预压的膜下或地层中的真空度宜保持80kpa以上,如能保持这个真空度,无异于在地表堆放76.5kN/m的荷载。用井点实施真空预压,还具有排水固结的作用。

预压法适用于粘性土的地基如冲积层及充填层等,一般多用于贮液罐、构筑物、建筑物的地基处理。当用于贮液罐基础,主要为增加地基强度和完成沉降;当用于构筑物或建筑物,且作为天然地基时,主要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完成沉降,而作为桩基础时,主要是消除基桩表面的负摩擦力;当用于路基等高填土时,主要是完成沉降。

3.6加筋法

这是一种在软弱地层中采用其他材料对薄弱区域予以加强的办法。例如采用土钉S01L NAIL、微型桩MICRO PILE,高强度塑料条带等作为加筋以增强地层的稳定性,减少或防止土体变形。

所谓土钉实质上是密布在土层中的钉子。钉子通常是一个由水泥砂浆裹着的螺纹钢筋所构成的小桩,桩径一般为10-15cm,既可是垂直的,又可倾斜的,倾角视需要而定。它的做法是先用钻姆在地层中形成孔洞,往孔中注入水泥砂浆并插入一根螺纹钢筋即成。

所谓微型桩本质上和钻孔灌注桩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其直径介乎钻孔桩和土钉之间,通常为20-30cm。因直径比土钉大,故用混凝土取代水泥砂浆,用钢筋笼取代单根螺纹钢筋。微型桩有时亦称树根桩ROOT PILEo在土中放入高强度塑料条带或其他网状、带状材料利用土颗粒和加筋材料之间的摩擦力使地基土得到补强,形成整体的办法在国外多用于挡土墙、边坡或高填土的补强。

3.7排水固结法的应用

针对软土地基的特性,排水固结法是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常用方法,其主要用于解决地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作用原理是地基结构上在荷载的作用下,排除地基结构中的气体和水分,减小地基的孔隙比,使地基产生固结,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和承载力,增强其稳定性。在地基土层中设置竖向排水管等排水途径,缩短土层排水距离,能够加速土体固结,减少土层施压施工的工期,从而确保地基土沉降提前完成,提高地基承载力,保障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排水固结法施工,由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部分组成。排水系统主要是在软土地基土中打设竖向排水结构,如砂井、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板之类的竖向排水体。加压主要是堆载法、真空预压法和井点降水法。为加固软弱的粘土,在一定条件下,采用电渗排水井点也是合理而有效的。

3.7.1堆载预压法

在建造建筑物以前,通过临时堆填土石等方法对地基加载预压,达到预先完成部分或大部分地基沉降,并通过地基土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然后撤除荷载,再建造建筑物。临时的预压堆载一般等于建筑物的荷载,但为了减少由于次固结而产生的沉降,预压荷载也可大于建筑物荷载,称为超载预压。

3.7.2砂井法

砂井法可采用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板。竖向排水体可按正方形或等边三角形布置。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板可采用沉管式打桩机施工,塑料排水板也可用插板机施工。

结束语

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软地基的处理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施工技术,只有将地基处理技术落实到位,才能有效避免地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并能够提升地基沉降或者出现地基变形的问题,有利于今后施工顺利开展。此外,对于施工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强化施工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引进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不断提升工民建建设施工质量,同时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为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动力和平台。

参考文献

[1]龚勋华,彭晓平.浅析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法[J].江西建材,2017(24):107+110.

[2]沈国伟.浅谈房建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7(36):219-220.

[3]郭淼.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35):175.

[4]黄颖.浅谈软土地基的工程特点[J].科技经济导刊,2017(33):28.

[5]滕飞.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探微[J].建材与装饰,2017(46):17-18.

论文作者:李俊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  ;  ;  ;  ;  ;  ;  ;  

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浅述论文_李俊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