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论文_姜睿

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论文_姜睿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天津市 300250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以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64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640 例患者,门诊初诊抑郁障碍患病率为10.94%,其中女性、中年、无业及退休者所占比重较高;约68.57% 抑郁障碍患者主诉头晕、头痛与失眠;HAMD 平均评分为(16.8±4.1)分,以轻中度抑郁为主。结论 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主要以头晕、头痛及失眠为主,临床实践中应关注患者的临床特点。

关键词: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点

抑郁障碍又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心境障碍,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性欲减退。目前较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中,抑郁障碍占有较高比重,在我国已成为负担最大的疾病之一。抑郁情绪可使患者自杀危险性和社会功能缺陷增加,躯体疾病症状加重,较大程度上阻碍了机体康复进程,已引起临床广泛关注。为探讨神经内科抑郁障碍患者的患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抑郁定量评估筛查,为提高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200 例,女性440 例,年龄最小18 岁、最大88 岁,平均(48.6±3.2)岁.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利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向患者讲解量表的填写方法,评分> 16 分者经神经内科就诊,患者同意后精神科医师对其进行精神检查,判断患者是否为抑郁障碍者,此后利用HAMD 进行评分。

1.3 观察指标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标准

1.3.1 观察指标

分析所有抑郁障碍疾病患者的临床病情特点,测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观察采取治疗措施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等,以此作为观察指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2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标准

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患者抑郁情况评分划分为3个标准:

轻度:分数在8分~16分之间,表示患者有轻度抑郁;

中度:分数在17分~23分之间,表示患者有中度抑郁;

重度:分数在24分以上,表示患者有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抑郁障碍疾病患者情况的研究数据在本次研究结束后均准确无误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为计量资料,对比方法为t检验;使用例数(%)表示为计数资料,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

2结果

2.1 抑郁障碍患病率

本组640 例患者,门诊初诊抑郁障碍患病率为10.94%(70/640),其中抑郁发作45 例、抑郁复发15 例、恶劣心境10例。男性25 例,女性45 例,年龄最小25 岁、最大86 岁,平均(59.65±4.31)岁,发病前有不良生活事件占51.43%(36/70),主要有患病、退休、失业、丧偶、家庭不和、考试等。

2.2 主诉特点

诊初诊抑郁障碍患者中48 例主诉头晕、头痛、失眠、肢体麻木及纳差,第一主诉症状为头晕,共30 例。

2.3 HAMD 评分

HAMD 平均评分为(16.8±4.1)分,其中中轻度35 例、中度25 例、重度10 例,其中重度者的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精神性与躯体性焦虑及全身症状。

3探讨

抑郁障碍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疾病,常表现为内心苦闷,缺乏愉悦感,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动作缓慢,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缺乏信心,甚至产生自杀等过激的想法和行为,有时还伴有失眠或昏睡、体重下降、饮食过多或过少等生理变化。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本人承受着精神甚至躯体的痛苦,影响生活及患者的家庭或工作。

目前研究尚不能明确解释抑郁症病因与发病机制,患者也不表现出明显的体征或实验室指标异常,现在普遍认为是心理、生物、社会( 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报道公认的病因假设有:遗传因素,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患者血缘关系愈近,患病概率越高,一级亲属患病的概率远高于其他亲属,符合遗传疾病的一般规律;生化因素,抑郁发生可能与大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5-羟色胺( 5-HT)和去甲肾上腺素( NE)的浓度下降有关;心理-社会因素,各种突发或重大生活事以及长期持续存在的引起强烈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导致抑郁。

本文以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抑郁障碍患病率为10.94%,其中女性、失业、退休者所占比重相对较高,同时,患者主诉头晕、头痛与失眠等躯体症状,而缺少情绪症状。此结果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国外学者对就诊的抑郁患者主诉情况进行研究,发现最为常见的主诉症状为躯体症状,分别为睡眠障碍与精力不足;伴有睡眠障碍、肌肉疼痛、乏力等躯体症状,则表示患者可能患有抑郁障碍。因此,临床实践中,神经内科医师应关注患者的主诉躯体症状,通过检查若无器质性疾病,则应考虑其是否患有抑郁。本研究显示抑郁障碍患者多为中轻度,并且对自身所患疾病的成因认识不足,常认为是躯体疾病或情绪欠佳所致,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讲解抑郁障碍的相关内容,让患者了解此疾病,提高对抑郁障碍的重视度与诊治的主动性,通过及时、有效的诊治,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戴东璟,凡子莲.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对策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4(15):21-22.

[2]吴建伟.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方法[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11):1645-1646.

论文作者:姜睿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  ;  ;  ;  ;  ;  ;  ;  

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论文_姜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