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论文_董彩霞

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论文_董彩霞

中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13

摘要:施工企业工程管理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对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全过程成本控制要素,掌握成本控制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促进全过程成本控制发挥重要作用和意义,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措施,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程造价;控制

1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在许多工程项目乃至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部门之间职权分配不明确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存在漏洞,导致相应的管理部门无法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时履行职责,阻碍相应岗位人员难以在本应该履行的岗位采取有效措施。尤其当施工中出现施工隐患时,每个部门采取与我无关、置之不理的态度推卸责任,将造成最终的管理失控、效益流失现象。此外,施工企业中仍有许多可有可无的部门和管理人员超编现象,这种繁赘的部门和人员也导致人力资源的扩张和资金的过度支出。

1.2监督管理部门未真正起到监督作用

作为企业的履行监督服务职责的部门,未能当好政策落实的“督察员”、“啄木鸟”,未能真正的起到监督作用,使得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中的缺陷、漏洞及风险事项未能及时被发掘、提示和制止,这些不合规的现象持续发展,最终导致人、材、机等各项资源严重浪费。另外,在管理监督过程中,一些管理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滥用职权、中饱私囊,忽视企业利益、无视企业制度,造成企业的成本偏离预算较大。

1.3全员、全过程成本管控理念未落地

当前,即便部分施工企业已经明确了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并且给予成本管理高度注重。但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施工企业在落实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以包代管”现象,在成本管理工作中,认为分包内容就不需要进行管控,不按月收方、结算,过程中不能及时足额扣款,对施工队伍不严管善待,导致最终分包成本超合同或存在由于施工单位原因导致的超合同结算现象,最终均导致成本管理失控,故仅仅重视分包管理或者成本管控的某一方面,忽视分包以外的管理,是违背全员全过程成本管理理念的。部分施工企业管理层决策层普遍认为财务部门才是成本管理工作的主责部门,其他部门为辅责部门,导致企业成本管控水平偏低、效果弱化,进而使得成本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全员、全过程成本管控理念未能落地。

1.4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

基于成本管理方法进行分析,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成本管理的差异尤为悬殊,一些企业的成本管理,过于强调事后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对于前期成本调研不够重视、缺乏对现场自然、人文、地理以及政策性的掌握,事前成本预测显得较为盲目、不切实际,这种无的放矢的决策造成成本管控的先天不足。对于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考核也没有做到制度与行动的统一,成本管理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同时,基于成本管理手段进行分析,主要围绕手工操作而展开,现代化管理手段没有得到应用,主要表现为企业成本管理中各要素的软件系统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且均独立运行。如:成本管控系统2.0、物资管理系统7.0、财务业财共享平台。究其主要原因,主要为:其一,企业缺少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高度重视,通过培训不断提升成本管理人员的操作能力的力度不够;其二,用于工程成本管理的各要素软件没有加以进一步的创新与研发,不便形成整体系统成本分析与管控,而是靠手工统计分析,易出现要素之间的统计漏洞,造成了施工企业效益流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2.1完善责任预算体系

在责任成本管理过程中,责任预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某个企业和一些项目,一旦企业中标,就需要启动项目成本预算,不同的类型项目、不同区域的项目施工特点各有不同,因此责任成本预算的编制体系也不一样。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项目建设筹备阶段,企业需要完成对项目主要材料、劳动力、机械等的所有需求和供应的调查和确认,估计风险因素,以便确定出各种资源的责任单价范围,并平衡中标单项工程实际情况,进一步确定出合理的责任单价作为基础和依据进行成本预测。结合相关的施工经验以及行业的动态,实行企业的责任预算管理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2.2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仍然较为粗犷,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涉及面又广,各项环节之间密切相关。因此,企业有必要进行项目成本管理,注重提高企业管理团队的科学管理水平以及各部门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加强对施工项目各环节对应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进一步分析,保证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完善工作人员的业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另外,还需要丰富和拓展会计部门的工作职能,会计部门对企业整体施工工程资金进行预算并提供相应的具体数据,这些数据将会作为成本管理工作和具体施工的依据。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要加强交流和沟通,各环节之间做到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使整个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可以有序进行,提高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2.3改变成本管理理念

如前所述,在新形势下,成本管理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施工企业需要改变以往的成本管理理念,以适应新形势下成本管理的需要。具体来说,施工企业需要调整成本管理范围,不仅要考虑项目建设成本,还要关注企业和供应商、企业和客户的质量成本,以及最终的施工项目成果,因为这些成本与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成本相关,企业需要在成本管理范围内关注更多相关成本,从多方面控制企业成本,最终实现企业总成本在预期范围内达到最小或增加收入的效果,从而达到提质增收、降本增效。施工企业改变成本管理理念,需要由管理人员或专业人士将新的成本管理观向员工进行传达,让员工了解与明白新形势下成本管理理念的内涵与实质,更快地接受与应用。

2.4重视监督体系建设,实现有效控制成本

企业在成立自己的成本监督团队的同时,应更注重团队建设。一方面,企业监督团队应对工程的工艺流程、方案优化、资源配置、质量安全及工期深入了解,达到熟练掌握,才能便于进行核查和监督,才能及时监督并提出切合施工现场的问题和行之有效的改进建议,这是保证监督工作质量成功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必须高度重视监督团队的作风建设,因为作为监督部门,是企业的最高管理部门,如果企业决策层疏忽监督部门的管理,部门形同空设、人员滥用权力,项目违规违纪、肆意妄为。只有业务精通、作风硬朗,才能真正的实现监督职能,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实现从管理上要效益的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施工企业要想在这中环境中健康发展,就要落实好成本管理的各项工作,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增加营业收入、减少成本投放,从而给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结合当前形式,大多数施工企业在落实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成本管理问题频频出现,这就需要施工企业结合自身经营管理需求,加大问题探究力度,采取对应优化策略,在提升成本管理意识的基础上,优化成本管理方式,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在实现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从而促进施工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梅.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20):170.

[2]郑伟琴.新时期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7,(28):242.

[3]黄刚.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居业,2017,(08):150-151.

论文作者:董彩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8

标签:;  ;  ;  ;  ;  ;  ;  ;  

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论文_董彩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