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预制桩施工与质量控制研究论文_纪晓堂

关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预制桩施工与质量控制研究论文_纪晓堂

纪晓堂

【摘 要】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会用到混凝土预制桩。由于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使用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单位应该选派一名人员来专门负责质量控制工作,该名人员与监理人员相互配合,以此保证混凝土预制桩施工质量。本文首先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其次对质量控制对策进行了研究,仅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预制桩;质量控制

混凝土预制桩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比如能够承受非常大荷载,而且使用年限比较长,同时不会影响施工时间,甚至能够提前完成施工任务,另外,混凝土预制桩施工过程中,几乎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过于明显影响,因为得以在建筑工程中广泛的应用。

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工艺

1、制作混凝土预制桩

混凝土预制桩无疑是建筑工程中施工最为重要的施工内容,为了保证桩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以及符合施工现场条件,施工人员必须依照制定的制作工序进行严格制作,保证混凝土预制桩的各项性能,尤其是强度以及刚度性能能够满足需求。如果混凝土预制桩是方桩,则强度等级至少要达到C30,如果应用的是静压法,则强度应该至少达到C20。混凝土预制桩的类型不同,对强度在要求也不同,比如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强度应该是C60,而高强混凝土管桩的强度在应该达到在C80。

2、混凝土预制桩的吊运

由于混凝土达到规定使用强度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需要对混凝土预制桩进行适当的养护,规定沉桩时的龄期需要大于14d。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检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才可起吊,检测强度 100%通过后方能运输与沉桩。在桩的吊运过程中,必须保持桩身的平稳,并且不得损坏。与此同时,吊点也必须满足相关要求,并且因起吊点数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规定:一点起吊点通常距桩尾 0.29L;两点起吊点分别取距头尾 0.21L 处;三点起吊点除中点外 其余两点距头尾0.145L。为避免二次运输对桩造成损坏,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按照打桩顺序排放整齐,避免二次搬运,同时确保堆放桩的地面平整、坚实,使用垫木距离与上述吊点相同,堆放层数不超过 4 层。此外,为了施工现场的规范,不同规格的桩应分开堆放。

3、现场施工

3.1锤击法

打桩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应的步骤进行打桩:吊桩、稳桩、打桩、接桩、送桩、中间验收等。打桩机就位后,将桩锤和桩帽吊起,然后吊桩送至倒杆内,垂直对准桩位,缓慢送至下插土中,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 0.5%。桩入土后,可固定桩帽和桩锤,使其在同一铅垂线上,确保桩垂直下沉,完成稳桩。桩锤和桩帽间应加弹性衬垫,桩帽和桩顶周围四边应有5mm—10mm 的间隙,防止损坏桩顶。打桩开始时,锤落距首先应小,并且力度要轻,待桩入土一定深度后,再使用重力锤击。重力锤击过程中,最大落距不宜超过1m。打桩过程中,如果遇到桩身倾斜、移位等突发情况,应立刻停止锤击,及时研究分析并采取正确对策。完成了一节的沉桩后,需要对下一个桩进行接桩。接桩的方法有焊接、法兰接以及机械连接三种,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焊接接桩。在焊接过程中,应注意满足焊接要求,确保焊缝质量,在自然条件下,需冷却 10 分钟后才能继续锤击作业。当桩端位于一般土层时,如果达到了设计标高,即可停止锤击;当桩打到坚硬的粘性土、中密度以上粉土、碎土、碎石类土时,以及打到贯入度的设计规定时,即可停止锤击。

3.2静力压桩法

在锤击法打桩的过程中,由于机械的猛烈撞击,常常会产生巨大的震动和噪声,从而影响到周围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静力压桩的优点是没有震动和噪声,但由于静力压桩法提供的冲击力不足,故其适用范围较窄,往往只适用于较软土层。静力压桩机有机械类和液压类之分,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液压式静力压桩机,压力可达 6000kn以上。静力压桩机应根据土质情况配足额定重量,由于静力压桩所产生的反力,地基承载力不应小于桩机压力的 1.2 倍。其余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与锤击法类似,不再一一论述。此外,如果压桩出现异样情况时,如桩难以穿越硬夹层、出现异响、压力表示数出错、桩身出现裂缝、压桩机下沉,此时应立即暂停作业,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关补救措施。

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控制对策

因为混凝土预制桩基础不仅要建筑工程自身的重力,还需要承担土层中各种应力,因此如若不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很有可能会出现质量问题。混凝土预制桩质量控制应该贯穿整个建筑工程中,有关人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

第一阶段,施工开始之前。质量控制人员在施工开始之前,应该对混凝土预制桩成品的外表以及有关性能进行检查,如果不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要求,要立即返厂。接桩过程中所应用的焊条以及相应的硫磺胶泥,必须要有相应的产品合格证书,如果无法判断,质量监督人员可以将焊条等材料送到专门的检测部门检测。依据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需求,混凝土龄期只有达到一定时间,强度性能满足需求,质量控制人员才能够允许施工人员进行锤击。正式打桩之前,质量控制人员需要对桩位展开验收,要注意桩群与单排桩都可以发生偏差,不能各自都有要求,桩群偏差应该控制在2cm之内,而单排桩偏差则应该在1cm之内。

第二阶段,施工之中。建筑工程的混凝土预制桩施工阶段,由于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多,因此质量控制的难度也比较大。这一阶段,质量控制人员应该着重对混凝土预制桩的垂直度、灌入状态等进行检查,除此之外,还应该控制电焊接桩质量,确定电焊之后,需要停歇的时间等。虽然电焊接桩并不是做重要的检查内容,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建筑工程中,电焊接桩十分重要,因此质量控制人员要注意检查,通常情况下,接头位置应该进行10%的焊缝检查。如果质量控制人员发现桩顶破碎的情况或者桩身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裂缝,则需要立即要求施工人员停止锤击,待到桩顶处理结束之后,才能够继续锤击。另外,软土打桩也应该格外注意,因为在桩顶部往下1/3处,时常会出现张力波,而导致水平裂缝的出现,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质量控制人员可以要求施工人员降低重锤速度,使用相对比较软的桩垫,以此能够降低锤击拉应力,避免出现水平裂缝,以此保证混凝土预制桩质量。

第三阶段,施工之后。待到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已经结束,质量控制人员需要对桩位工程进行全方位的验收,保证桩位偏差都在指定的范围之内;有些混凝土预制桩由于超过了总数的1%,同时总数超过了3根,此时质量控制人员就需要进行精力荷载实验;另外,质量控制人员还应该对桩身自身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一般情况下,质量控制人员可以选择应用开挖检查法、声波检测法等进行检验。如果混凝土预制桩的质地比较少,上述这些检验方法都十分可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混凝土预制桩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人员要进行实时的监管,保证混凝土预制桩任何一个环节都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另外,质量控制人员需要对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流程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够及时的指出施工人员的错误的施工行为,也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质量控制人员尽量不要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以免影响质量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 伏立岗,储爱华. 基于工程实际的孤岛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3(09)

[2] 郦伟松. 浅谈深基坑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06)

[3] 贺智宏.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11)

[4] 隋悦明. 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02)

[5] 朱晓明. 通过预制桩桩基施工,对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J]. 价值工程. 2010(19)

论文作者:纪晓堂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  ;  ;  ;  ;  ;  ;  ;  

关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预制桩施工与质量控制研究论文_纪晓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