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对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探析论文

网络舆情对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探析论文

网络舆情对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探析

舒宪章

(商水县广播电视台,河南 周口 466100)

摘 要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出现,网络面前的平等性和话语权的自由化,拓展以民众为主体的舆论场的空间。了解网络舆情对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即网络舆情既有推动地方政府信息公开,推动地方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积极影响,也有过于依赖网络舆情可能导致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网民间的数字鸿沟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的消极影响。有助于地方政府强化对新媒体的管理体制,净化网络空间。应对网络舆情,化舆情危机为发展契机,有力的促进地方服务型政府职能的转变。

关键词 :新媒体;网络舆情;服务型政府

2018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正在更深刻地影响着网民的生活,随着更多的人开始习惯将自己的意见以网络为途径进行表达,网络舆情也随之应运而生。网络舆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民意,往往和现实舆论导向息息相关。地方政府如果对网络舆情重视不够,引导不力,很容易造成公众恐慌、政府公信力下降,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网络发展势不可挡,它深刻改变着舆论格局,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告诉我们在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要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应对,分析新媒体的传播特征,了解网络舆情对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利用网络舆情的积极影响,促进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网络舆情加速地方服务型政府的信息透明化

地方政府的信息透明化,一直以来是推进政府信息建设的有利因素。地方政府强化执政能力,提高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地方政府和谐运行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廉洁高效、公正透明、制度规范、有效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地方政府应明确自身定位,确认主题角色,正确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引导民众发声,让民众更好地接近和使用媒介,表达自身的诉求。分析网络舆情的形成,加强网络平台的亲民交流,公开政务信息。虽然我国的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进步,但是由于传统的信息公开途径的左右,时效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而在互联网环境中,利用以舆情代替传统的传播渠道传递信息的形式不仅使拓宽了信息的接收途径,也使需要公开的信息更容易被接收。此外,鉴于网络舆情强大的影响力,某些原本被有意隐瞒的信息也会被公开,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贯彻执行信息公开条例。

二、网络舆情有助于推动地方政府民主决策化

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加速进程中,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很容易形成网络舆情,再加上民众的跟风心理,很多网民并没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习惯于利用网络对热点事件进行传播和评论,反而更容易形成意见洪流和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就像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民众对社会问题的反应、看法和认知态度,其实,网络舆情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也是一个民间舆论场,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密切关注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和演化动态,探寻网络舆情形成源头。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应对措施,站在人民的立场,确立自身的角色定位,利用民众喜欢的沟通交流形式,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从而实现网络平台的政府和民众的良性交流互动,这对于转变地方政府智能,转化“官本位”到“民本位”的思想,更好地实现基层服务职能,为老百姓多做实事,切实做好地方经济、文化、政治,以及公共服务建设的协调和良性发展,也是有益尝试。

网络舆情还有利于促进政府绩效考核、人员管理等各项制度的规范和完善,政府绩效考核的优化也是政府转变作风、优化管理职能的抓手,通过网络舆论监督,收集民意、了解民情、整合民力,优化一系列的考核体系,制定规范和行之有效的奖惩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民的满意度,有利于地方政府对各项管理事务和服务事项的有效决策,不但缩短了地方政府的行政程序,也降低了地方政府的额外开支,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政府的形象。

三、网络舆情的引导不畅会导致群体极化的形成

群体极化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网络的普及更加重了网络群体极化。美国当代哲学家、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凯斯·桑斯坦曾指出:“网络和新的传播技术的领域里,志同道合的团体会彼此进行沟通讨论,到最后他和原先一样,只是形式上变得更极端了。”因而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后,其表现形式极可能变得更加极端,而远非合乎真实的现实情况。本身网络就是滋生群体极化的温床,蝴蝶效应的叠加,从众心理的行为等等,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群体极化更容易形成,因为民众的媒介素养不足,对社会热点事件和社会现象的认知不能深入分析,理解能力不够,容易产生盲从现象,干扰政府的正常工作秩序。网络群体极化甚至会是使网络舆情脱离现实社会的真实状况,夸大某些事件的影响,甚至歪曲事实。因此,地方政府要正确引导网络舆情,避免群体极化的形成。

四、网民间的数字鸿沟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其实,网民只是社会公众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舆情只是网络舆论的一个侧面呈现,毕竟代表的部分群体。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采纳民众意见,要获得基层民众的声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政治体制改革的科学性,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会有一定影响。

(4)使用数值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教学。运用ANASYS和SolidWorks进行建模,运用UG进行数字化造型,运用ABAQUS和ANASYS等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实现对材料性能的分析和虚拟制造加工等,如材料的冷加工及其再结晶、材料的模拟铸造等。计算机的运用既能吸引学生兴趣,又能够带给学生最前沿的知识[4]。使学生“能在工程应用中制定典型零件的热处理工艺路线”,“解决机械工程领域零部件材料选用及热处理相关问题”。

1970年,美国学者蒂奇诺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假设:“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这就是“知沟”理论的诞生,而发展到网络时代,这种“知沟”则以“数字鸿沟”的形式出现。丰富的网络舆情正是我们的政府进行各项决策的依据,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建立起服务型政府。但是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我们也必须思考我们赖以进行各项决策的舆情是否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妥善解决城乡数字鸿沟的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也就是说由于网民间的数字鸿沟的存在,丰富的网络舆情很可能代表的只是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那一部分人的意见,网络舆情平台只是部分相对高学历人群的聚集地。

肉制品的香气是由数百种风味各异的挥发性物质混合而成,然而只有少数的风味物质赋予食品特有的风味,这些特征性风味化合物对于产品的最终感官特性是必不可少的[31]。采用OAV筛选对板鸭总体风味最大的组分,OAV>1表示为板鸭的关键风味化合物,对总体风味有直接影响。在一定范围内,OAV越大表示对板鸭的总体风味贡献最大。

网络舆情的复杂情况告诉我们,在互联网这种新的信息传播载体中,传统的舆情管理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政府只有不断创新网络舆情的管理方式才能建立起一个服务型的政府。创新网络舆情的管理方式有多种途径,笔者认为可以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第一,大力开展电子政务。电子政务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提高政府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心中时刻有服务的理念,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特点的电子政务模式。第二,发展并完善网络问政。网络问政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使政府可以更便捷、真实地通过网络上的舆论来了解民情,也使民众可以越过“高高的门槛”参政议政,并对公权力进行监督。只有吸收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民主政治生活中来,并将这种参政议政规范化、常态化,将公民参政议政的结果充分显示在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政府的日常工作当中来,才符合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近几年来,地方公共性事件和突发事件愈来愈多,并且使网络舆情呈现出多变和更为复杂的特征,促进网络舆情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成为政府公共行政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当代治理变革的趋势,为政府治理创新和社会稳定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政府如果对网络舆情利用和引导不力,很容易造成公众恐慌、政府公信力下降,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积极探索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管理、决策的影响,更有利于促进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发展,树立地方政府的良好形象。

钛合金中硅元素曲线会随时间、环境变化,多次分析后产生偏离,如果不进行标准化,则钛合金中硅含量测定结果不准确。在PDA-8000光电发射光谱仪进行了更换增压气水量、维护激发台、清扫聚光透镜、更换泵油、描迹、更换标准化样品、更换氩气钢瓶的工作后均需进行标准化工作,否则测定结果波动很大。标准化分析后,检查内标元素强度值和分析元素标准化校正系数α、β以及κ值,确认与前值无太大变化。钛基体选用Ti323.2 nm作为内标通道,用RTi11/29、BST-5A、BST-81三个标样进行钛合金标准化,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

[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张璇.网络舆情现状及其应对措施[J].前沿,2012(12).

[3]Kling R.Assessing Anonymous Communication on the Intemet.http://www.slis.indiana.edu/TIS/readers/full-text/15-2% 20kling.pdf,2008-02-12

[4]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陈卓蔓.网络舆情背景下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

[6]巴丹.论网络舆情引导中服务型政府主体角色确认[J].现代交际,2013(6).

[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8.

[8]刘会娟,宋佳蔓.网络舆情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2).

[9]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8-21.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18-0075-02

作者简介 :舒宪章,男,汉族,河南商水人,编辑。研究方向:新媒体、新闻编辑。

标签:;  ;  ;  ;  

网络舆情对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