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论文_周小林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 探讨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比的方式,将其根据治疗方式不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地尔硫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6%,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显著。结论 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地尔硫卓;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心内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在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之间,虽然该疾病具有逆转性,但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可快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时可导致其猝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1]。目前临床对其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目的在于迅速控制病情,缓解心肌缺血现象,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地尔硫卓是一种苯噻氮唑类钙离子拮抗剂,在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2]。因此,近年来,我院以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性为25例,女性为16例,年龄为48~72岁,平均年龄(52.6±3.1)岁,其中静息型心绞痛患者为17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为14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为10例,合并高血脂症者15例,糖尿病者13例,高血压者13例;观察组男性为27例,女性为14例,年龄为44~76岁,平均年龄(51.6±5.1)岁,其中静息型心绞痛患者为14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为15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为16例,合并高血脂症者12例,糖尿病者14例,高血压者15例;排除心肝肾严重疾病者及精神疾病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给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包括给予其吸氧、镇静、止痛等治疗,给予患者10mg的硝酸甘油行静脉滴注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口服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1.2.2观察组患者给予地尔硫卓治疗 给予患者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地尔硫卓(国药准字H200844642)治疗,对于急性期患者首次剂量为10mg,将其稀释至10ml后于5分钟内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治疗,然后再将50mg的地尔硫卓稀释至50ml进行静脉滴注治疗,速度为3mg/h;对于未发作心绞痛的患者可直接进行滴注治疗,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心绞痛症状,观察5分钟,若症状未缓解则增加3mg/h的剂量,直到患者症状消失,并持续治疗48小时,之后再给予地尔硫卓口服。

1.3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经过48小时的治疗后其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80%以上,疼痛情况基本消失,则为治疗显效;患者经过48小时的治疗后其心绞痛发作次数有所减少,疼痛情况有所改善,则为治疗有效;患者经过48小时的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没有明显改善,则为治疗无效[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将其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两组研究所得数据由专业记录员交叉记录,同一样本,进行三次重复性检测(无离群检验),研究所得数据均输入Excel表格,并使用SPSS公司推出的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所得计数资料均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均进行t检验,并以()进行表示。并对P值进行检测,如果可得P<0.05,则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详见表1。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4例为低血压、5例为头痛;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例为低血压、1例为头痛,经对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缓解,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显著(p<0.05)。

3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饮食结构改变、缺乏锻炼等因素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临床心内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器质性狭窄的基础上,斑块发生破裂、出血或冠状动脉痉挛[4]。若及时治疗可以使其病情得到缓解,冠状动脉病变趋于稳定,其病情可向稳定型心绞痛发展。因此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改善患者病情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尔硫卓是一种苯噻氮唑类钙离子拮抗剂,是III类钙离子拮抗剂,同时它也具有I类和II类拮抗剂的药理特性。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采用地尔硫卓治疗)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5.1%,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患者的75.6%,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说明地尔硫卓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预后情况。在邱炜炜[5]的研究中也表示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其疗效确切,且在持续静脉滴注下可使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其治疗安全性高,本次研究与其基本一致。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可能为[6]:①对心肌具有直接保护作用;②可以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的情况,增加其血流量,进而改善心肌缺血的情况;③由于该药具有降血压的作用,因此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心脏后负荷,缓解心率与复性肌力作用,进而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氧的情况,避免病情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总之,地尔硫卓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玲.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6(10):217-217.

[2]唐检明,赵淑健,滕震等.持续静脉应用地尔硫(革)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12,27(2):151-153.

[3]姚艳.静脉用地尔硫卓与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7(21):131-132.

[4]王俊谊,颜程光.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顽固性高血压[J].基层医学论坛,2011,11(24):1059-1060.

[5]邱炜炜.地尔硫卓持续静脉泵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8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1):78-79.

[6]刘江.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9(19):4698-4699.

论文作者:周小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  ;  ;  ;  ;  ;  ;  ;  

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论文_周小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