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论文_孟伟

如何提高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论文_孟伟

孟伟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泉山实验学校277700

摘要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至关重要,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良机,渲染信息技术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等。在教学中,我们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 培养兴趣、个体差异、师生关系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一般都在网络教室中上,在网络环境下上课,普遍存在着两个主要的问题,影响着正常的教学秩序:一是课堂上自发的进行QQ 及进入各种聊天室中聊天,这类状况以女生居多。二是控制不住自已进入网络游戏,这类状况以男生居多。学生进入电脑室后的第一动作是上网,看看网友上线没有,如网友在线,即开始打招哹进行聊天。每个人一般都有10 个以上的网友,而玩游戏者则抓紧时间,进入相关网站,继续上次未完的游戏。老师上课了,很多人根本不听,老师走过来,立即将窗口最小化或关闭。老师眼快不如他手快。这两种情况可以通称为课堂网瘾。面对此类现状,我们要问: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呢?分析种种状况,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学生将信息技术课误认为电脑课、计算机课,与传统的美术课、音乐课等等相提并论,认为上课就玩玩电脑,而事实远非如此。除了上机操作,当然这个操作也不是随随便便的,要完成相应的课堂任务,还要掌握必要的对于他们来说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

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太满意,比如: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使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难以适合全部学生;学生偏爱实际操作,教师在教授信息技术理论的时候,学生兴趣不大。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们把信息技术学科当作普通学科去教,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注重知识却忽视了技能,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学生受到网络和网络游戏的“诱惑”。目前,互联网上能进行网上聊天的聊天室还真不少,比较有名的是腾讯QQ,它平时通常都有成百万人在线,学生可以按在线人员的资料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网友进行交流,以此来满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一个很重要的需求——同类沟通需求。由于学生长期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极少有机会与外界交往,很想找到能与之沟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坦率的笔谈以缓解由于学习的重负和严格的校规造成的心理压力。另外,处于青春萌发期的青少年一般有求偶的潜意识,在这神秘的网络世界中,由于相互不见面而只靠文字言情,可以避免现实生活中的因面谈受到拒绝和奚落而造成的难堪。再加上QQ 号是可以免费申请的,所以QQ 很受青少年学生青睐。由于青少年具有对未知异性世界探索的心理,中学生一般在网上寻找的多是异性网友,年级越高这种情况越多。现在上网QQ 已成为青少年学生的时尚,由于平时上机机会不多,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课自然成了上网QQ 的大好时机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找到了原因,就要有针对性的对策,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

一、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学习内容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用采用自制课件或CAI软件来进行教学,通过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用画图软件画图画这一内容时,我就运用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作为操作对象,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利用小组合作,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组与组之间资源共享。

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因为现在都是两人一机,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常常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程,这时就由小组长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不仅同组同学要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也要利用局域网的便利,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让孩子们懂得协作的重要性。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天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初学信息技术时都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因人而异,出现差异,有的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自然现象,我们不能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态度,而应该多关心鼓励、多给予实际行动上的帮助,从众多方面着手,要防微杜渐,更要亡羊补牢。

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论文作者:孟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6

标签:;  ;  ;  ;  ;  ;  ;  ;  

如何提高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论文_孟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