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程无缝隙护理对胶质瘤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张文,王琳,马婷婷,王琨,沈鑫,周晓丽

浅析全程无缝隙护理对胶质瘤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张文,王琳,马婷婷,王琨,沈鑫,周晓丽

张文 王琳 马婷婷 王琨 沈鑫 周晓丽

黑龙江省鸡西鸡矿医院 158100

【摘 要】目的 探究與分析全程无缝隙护理对胶质瘤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胶质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全程无缝隙护理组,每组各45例,连续护理6个月。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全程无缝隙护理组SAS及SD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躯体疲乏、情感疲乏及认知疲乏评分均降低;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全程无缝隙护理组躯体疲乏、情感疲乏及认知疲乏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全程无缝隙护理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给予胶质瘤患者术后全程无缝隙护理,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癌因性疲乏程度,促进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全程无缝隙护理;胶质瘤;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whole-course seamless nursing on negative emo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glioma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ith gliom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8 were divided into routine nursing group and whole-course seamless nursing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for 6 months.The scor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cancer-related fatigue scale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Compared with before nursing,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after nursing,and 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in the whole seamless nursing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P < 0.05).Compared with before nursing,the scores of physical fatigue,emotional fatigue and cognitive fatigue in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after nursing,and the scores of physical fatigue,emotional fatigue and cognitive fatigue in the whole seamless nursing group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P < 0.05).Compared with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the role function,physical function,psychological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of the whole seamless nursing group were higher,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 The whole course seamless nursing for glioma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can relieve anxiety and depression,improve the degree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 whole-course seamless nursing;glioma;negative emotion;quality of life

胶质瘤是一类发病率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据调查资料显示,胶质瘤占全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45%~55%,其中以Ⅲ型与Ⅳ型最为多见[1-2]。由于胶质瘤的病情较为复杂,且术后需要长时间的放化疗,易产生癌因性疲乏,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及预后。因此,对于胶质瘤患者术后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至关重要[3]。常规护理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现我院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了全程无缝隙护理,并与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胶质瘤患者。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2007年由WHO制订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4],均为Ⅲ型与Ⅳ型患者;术后需要结合放化疗治疗;术后具有清楚的意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15分,能够正常沟通与交流;患者及其家属签署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者;合并意识功能障碍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全程无缝隙护理组,每组各45例,常规护理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2.5±2.3)岁。全程无缝隙护理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7~60岁,平均年龄为(43.4±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方法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心电图等,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疏导及其他日常护理等。

全程无缝隙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按以下方法实施:①成立全程无缝隙护理小组。根据院内的具体条件,指派从事神经外科治疗护理工作,并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生与护士构成小组,严格按照胶质瘤的治疗原则,查询相关文献结合以往的临床资料制订全程无缝隙护理方案。定期组织小组内人员进行学习并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神经外科常见病的发病原因、治疗过程中及护理步骤、要点及注意事项等。另外,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护理方法、要点、注意事项及需要配合的方向等,并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面对患者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答[5]。②编写胶质瘤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手册。由组内人员编写关于胶质瘤相关知识的教育手册,内容包括疾病的治疗方法、症状改变、不良反应、护理常识、护理注意事项等,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明确手册中的内容,面对患者所提疑问给予耐心解答。③短信电话沟通。制订一条专门为胶质瘤患者提供的随访通道,鼓励患者在术后接受放化疗期间与医院取得联系,同时由医院对患者进行随访,询问患者关于疾病相关问题,并对患者的疾病给予跟踪记录。④上门访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生活环境进行明确调查后,对患者的进行家庭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放疗开始前1周、结束后1周、第1次化疗前1周及最后1次化疗后1周,每位患者进行4次访视,期间对患者的疾病变化、生命体征等进行观察与记录,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针对可能存在的不良情绪给予解答[6]。⑤鼓励病友间的沟通。护理人员不定期的组织胶质瘤患者来院参与病友间的沟通与交流,每个月组织1次。期间由小组内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咨询,并邀请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向患者介绍术后放化疗及康复的经验等,鼓励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关于疾病治疗做出相关的讨论等,也可建立讨论小组,互相鼓励面对疾病的治疗。两组患者护理持续时间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及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

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分别采用由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7],均包括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SAS得分在50分以上评为焦虑,SDS得分在54分以上评为抑郁,SAS或SDS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或抑郁情绪越严重。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采用中文版癌因性疲乏量表(CFS)评价[8],分为躯体疲乏、情感疲乏及认知疲乏3个项目,得分越高说明疲乏程度越重。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评价,量表中包括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4个项目,每个项目的满分为100分,指导患者按照自身情况评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降低,其中全程无缝隙护理组SAS及SDS评分比常规护理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躯体疲乏、情感疲乏及认知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躯体疲乏、情感疲乏及认知疲乏评分均降低,其中全程无缝隙护理组各项评分比常规护理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

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全程无缝隙护理组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脑胶质瘤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颅内肿瘤,以星形细胞胶质瘤作为常见,具有较长的病程,严重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脑干症状,尤其是恶性脑胶质瘤,病程较短,生长速度较快,存在诸多不同类型的并发症,病死率也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影响[9-10]。目前针对胶质瘤患者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术后再配合放化疗,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但部分患者因疾病本身带来的躯体功能方面的影响,加之脑胶质瘤的切除风险较大,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易对脑叶等其他组织过分牵拉,对下丘脑造成损伤,术中可局部引起不同程度的水肿,头部的敷料包扎也可存在过紧的情况,导致部分患者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甚至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1-12]。因此,在胶质瘤患者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13]。以往临床工作中所实施的常规护理仅能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部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并无更加深入的了解,通常只能按照医嘱完成相关的护理服务,不利于患者消除负面情绪,在促进预后方面的效果仍较差。本次研究中所采取的全程无缝隙护理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护理理念上的新型护理方法,更加的全面化及具体化,强化并建立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护理人员的全力协作,与病情紧密结合的护理,从根本上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尽早帮助患者摆脱病痛,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满足患者需求[14-15]。

由于胶质瘤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肿瘤性疾病,在术后通常需要给予放化疗对肿瘤进行充分抑制。有研究报道指出,在进行放化疗期间,部分患者可能随着病情的进展产生疲劳现象,若此时给予全程无缝隙护理则可明显缓解患者在心理以及生理上的疲劳[16-17],与本次研究中的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SAS及SDS评分均降低,全程无缝隙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SAS及SD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提示全程无缝隙护理能够加强对患者内心情况的了解,并做出准确评价同时给予专业心理疏导,促进消除上述常见的焦虑抑郁情绪。结果还可见两组患者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躯体疲乏、情感疲乏及认知疲乏评分均降低,全程无缝隙护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躯体疲乏、情感疲乏及认知疲乏评分降低更加显著,提示全程无缝隙护理帮助促进提高了患者对疾病治疗及护理的耐受能力,在躯体功能恢复方面具有促进改善作用,为后续治疗提供基础。另外,对比生活质量时可见,全程无缝隙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较高,提示由于患者的病情的复发与其心态具有较大的关系,为此在术后进行放化疗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得到来自身边人的温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情绪方面对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促进提高患者整体的身体功能状况以及术后的生活质量[18-20]。

综上所述,给予胶质瘤患者术后全程无缝隙护理,可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癌因性疲乏程度,促进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本次试验样本量有限,未能进行长期的随访,可能对数据的收集产生误差,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以获得精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陈烨,刘耀华.舒适护理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7):123-124.

[2] 张运香.额叶胶质瘤显微手术8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4):1234-1235.

[3] 王娟,赵瑞霞,云海丽.额叶胶质瘤显微手术围术期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2015,18(16):1134-1135.

[4] 姜洋.额叶胶质瘤术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方法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1336-1337.

[5] 刘传建,刘穗媛,张丽秋,等.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04-2105.

[6] 李颖.护理干预对额叶胶质瘤患者术前焦虑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4):135-136.

[7] 徐世英.系统的规范化护理对脑胶质瘤手术患者临床疗效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2):77-78.

[8] 冷腊梅.探讨60例额叶胶质瘤术后患者神经心理分析及其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0):123-124.

[9] 白红民,王伟民,梁树杰,等.脑功能区胶质瘤的现代手术策略[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8(5):245-248.

[10] 李方明,聂青,赵文锐.CHO PET功能显像:脑胶质瘤诊断和优化放化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10(2):154-155.

[11] 任琳,任学芳,郎黎薇,等.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胶质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6):123-124.

[12] 樊庆荣,王恩任,张列,等.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4):234-235.

[13] 占加元.恶性脑胶质瘤综合治疗时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23-124.

[14] 朱凌云,黄慧,汤丽萍.荧光导航下脑胶质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618-619.

[15] 包婺安,胡福安.尼妥珠单抗治疗高分级胶质瘤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3):179-180.

[16] 于淑平.人性化服务在脑胶质瘤护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1,23(9):1802-1803.

[17] 刘燕舞,黄健.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提高胶质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3):141-142.

[18] 于淑平.人性化服务在脑胶质瘤护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1,23(9):90-91.

[19] 于婷,张丽萍.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护理体会[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1,25(4):78-79.

[20] 冯曼玲.家属的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状态的影响[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4,21(5):43-44.

论文作者:张文,王琳,马婷婷,王琨,沈鑫,周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1月下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  ;  ;  ;  ;  ;  ;  ;  

浅析全程无缝隙护理对胶质瘤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张文,王琳,马婷婷,王琨,沈鑫,周晓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