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茶碱两种不同用药方法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高红霞

氨茶碱两种不同用药方法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高红霞

宁安市卧龙乡卫生院 黑龙江宁安市 157001

【摘 要】目的:观察氨茶碱单次静滴和分次氧驱动雾化吸入两种方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以我院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进行毛细支气管炎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对100例患者进行随机的分为两组,每组患者50例,并随机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方式是给予氨茶碱 3 ~ 5mg/(kg•日),并且分两次氧驱动雾化吸入;对对照组患者才去的治疗方式为给予氨茶碱等量单次静脉用药,并作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气促、喘憋消失时间等作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出现 4 例不良反应,实验组无不良反应病例出现,治疗组在气促、喘憋消失时间上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氨茶碱小剂量分次氧驱动雾化吸入与单次静脉用药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相当,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发生,气促、喘憋消失时间快,患儿顺应性好,易于配合。

【关键词】氨茶碱;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医学

【中图分类号】R44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33-01

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常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亦有由人类3型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报道[1]。其主要表现为突起喘憋、有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是儿科常见急症,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氨茶碱是临床上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常用药物,但该药的使用剂量较难掌握,一旦用药剂量过大则极易导致患儿发生诸多不良反应。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用氨茶碱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解除呼吸道阻塞、改善通气、控制喘憋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之关键。我院采用氨茶碱负荷量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以我院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进行毛细支气管炎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对100例患者进行随机的分为两组,每组患者50例,并随机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段在2-18个月之间,平均年龄在(10+3.2)月,病程 1 ~ 4天,平均(2.3±0.3)天。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段在1-15个月之间,平均年龄在(11+2.6)月,病程 1 ~ 3天,平均(2.6±0.6)天。排除先心等毛细支气管炎外疾病,无心、呼衰,均有干咳、气促、突发性喘憋,两肺可闻及喘鸣音,个别伴低热或(和)少许湿啰音,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结果具有说服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止咳、补充电解质、喘憋严重时鼻导管低流量给予吸氧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氨茶碱 3~ 5mg /(kg • 日)单次静滴,实验组给予氨茶碱上述剂量经过一次性雾化吸入器分两次氧驱动雾化吸入,两次间隔时间7小时,第 2 次宜在晚睡前 1 小时内吸入;两组疗程均 7 天,观察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气促、喘憋消失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比中首先采用SPSS 1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中对患者的治愈情况分为三个标准,分别为治愈、有效和无效。治愈:治疗一周以后(7天),咳嗽、喘憋消失、气促缓解,肺部体征消失;有效:治疗 7 天,咳嗽、喘憋减轻、气促缓解,肺部体征减少或消失;无效:治疗7 天,咳嗽、喘憋、气促无改善、肺部体征无减轻或病情加重、反复。

2.结果

气促、喘憋消失时间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均 P < 0. 05),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对照组5例静滴氨茶碱 10 ~ 30 分钟后出现面色潮红、烦躁、恶心、心率加快,其中 4例出现呕吐,而实验组无不良反应病例出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氨茶碱系磷酸二酯抑制剂,为茶碱和乙二胺的复合物,能减慢磷酸腺苷的水解,增加组织中环磷腺苷的浓度,使组织中环磷腺苷与环磷鸟苷的比值升高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抑制组胺等过敏递质的释放,减轻了支气管黏膜的水肿和充血,并能增强呼吸肌收缩力,减轻呼吸肌的疲劳,同时还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气管哮喘、阻塞性呼吸道疾病中,目前在内科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防治指南提议推荐将其作为中 ~ 重度 COPD 治疗的一种支气管扩张剂,儿科也常见用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既往认为氨茶碱的有效血药物度10 ~ 20μg / ml,> 20μg / ml 可发生不良反应,即治疗量与中毒量较接近,况且目前尚无监测血药浓度能力,出现个体差异大,易受生理、病理、联合用药等因素影响难以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用量。

近两年来对于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和病理生理的研究证明,病毒和细菌感染其实只是患儿毛细支气管炎发作的一种诱因,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血中大量近似哮喘患者所特有的炎性物质(包括炎性介质和炎症细胞细胞)是引起儿童呼吸衰竭和严重喘憋的真正原因,这类炎性物质可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高反应性,最终引起毛细气道阻塞,表现出严重的通气障碍。过口服和静脉滴注两种给药方式对患有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通过静脉滴注途径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上述两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氨茶碱是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药物,氨茶碱能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及炎性介质的释放,稳定肥大细胞,防止其脱颗粒及变应原所导致的迟持发相哮喘反映及继之而来的气道反应。毛细支气管炎病变主要侵犯直径75~ 300μm毛细支气管,使黏液分泌增加,且有细胞破坏物、纤维素堵塞,并出现上皮细胞坏死,细支气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炎性反应可波及肺泡壁及间质,引起呼吸道的高反应性,同时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导致炎性分泌物增加、管壁水肿和平滑肌收缩,从而导致气管狭窄。但由于该药物的在实际应用后的生物利用度与清除速率在不同患儿中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安全范围相对较窄,且有出现恶心、呕吐及过度兴奋等不良反应的可能。

参考文献:

[1]王军华,范承武,刘胜,等.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对婴幼儿轻中度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8):1343-1344.

[2]宋波,赵 丹.喘乐宁与氨氨茶碱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44(26):20.

[3]孙秀丽.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30例[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5,22(6):593- 594.

论文作者:高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氨茶碱两种不同用药方法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高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