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营销GIS平台下的配电线路实时线损分析与研究论文_张麟

基于电力营销GIS平台下的配电线路实时线损分析与研究论文_张麟

(国网沈阳市苏家屯区供电公司 辽宁沈阳 110101)

摘要:伴随社会对于电力能源应用和依赖程度的逐渐提升,电力企业迎来巨大发展契机,与此同时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也使供电企业面临市场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基于电力营销GIS平台下的配电线路实时线损分析与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电力营销GIS平台、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线损管控环节存在的问题、基于GIS平台的线损管理有效策略以及其待完善的相关问题,旨在促进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电力营销GIS平台;配电线路;实时线损分析;管控

引言

有效的线损管理需要对配电线路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并能够对配电线路的运行状态进行数据分析,并依据线损情况进行维护和管控。线损问题是配电线路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线路的异常情况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解决,便会导致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失。电力营销是电力生产向经济效益转化的有效途径,电力营销GIS一体化服务平台是电力企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体现,以GIS服务平台为基础,对配电网络的线损问题进行准确分析和管控,对于提升电力企业的营销收益具有现实意义。

一、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线损管控环节存在的问题

传统电力营销管理工作进行线损计算,主要应用配电网络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电能计量差进行损耗计算,因而导致线损管控容易受到诸多不良因素的干扰,导致线损分析出现失真或者线损管控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在实际的电力计量工作中,很多供电营销单位都会存在超表不及时、用户用电计量装置故障、用户窃电问题未及时发现等问题,因而导致配电线路中的线损率过高、线损数据波动异常等问题,给线损管控工作带来巨大的工作难度。智能电网的建设使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到配电系统中,虽然能够大幅提升电能采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能够实现对于线路的线损问题进行实时监控,但是由于线损模型配置不完整,系统应用功能管控不到位等问题,仍然使配电线路的线损异常问题难以全面解决,配电网络的实时线损也无法得到全面管控[1]。

二、基于电力营销GIS平台下的配电线路实时线损分析与管理

(一)配电实时线损分析与管理的工作目标

基于电力营销GIS一体化服务平台的多元功能和优势作用,应当加强对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线损分析模块管理,针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业务培训,能够提升平台线损管控工作水平以及平台的实际应用水平,应用规范化的管控工作形式,提升线损模型的配置率。通过电力营销GIS一体化服务平台中的线路实时线损分析模型,并应用数据智能化、自动化采集的工作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而保证线损数据分析的真实性,能够及时通过线损数据发现配电线路中可能存在的异常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实现对于配电线路线损问题的可查、可管、可控,提升线损分析的精确性和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二)电力营销GIS平台下的配电线路实时线损精细化管理策略实施

由于传统线损管理方式较为粗犷,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落实不到位、管理责任意识缺失、系统功能应用不完善等问题,都会导致实时线损分析管控的工作目标难以实现,因而需要应用精细化管理策略,借助平台的功能优势,将实时线损分析和管控工作落实导致实际的工作中,具体的实施措施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全面的线损模型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线损模型配置是应用现代化管理系统进行线损管控的重要工作基础,模型配置的完整性对于提升线损管控工作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因而供电营销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的所辖区域和配电线网管辖范围,确定线路管控数量,对于配电网络的用户采集系统进行全面的线损模型配置,以保证模型能够对线路输入的计量信息的实时监测,保证模型100%的配置率,同时也实现对于配电网络100%的数据采集分析;

2、对配电线路的用户专变台区以及公配台区进行线路核查,对线路中存在的属性错误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保证配电线路属性的准确无误;

3、对配电线路各变电台区的电能计量装置情况进行全面核查,保证智能采集系统的全面覆盖,并能够实现有效的统一式采集[2]。对于用户计量装置出现设备损坏或者终端调试存在问题的计量设备及时进行更换,保证采集系统采集数据的真实性,也可以实现对于配电线路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控;

4、相关工作人员对于电力营销GIS平台进行每天定期查看,查看系统的运行状态以及各模块的管控情况,对于线损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配电网络中存在的线损异常问题,并能够进行必要的原因分析,将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上级管理部门,管理部门针对线损异常问题进行应对处理;

5、基于稽查监控系统,对于线路实时线损监控问题进行稽查,定期对线路的线损指标进行专项稽查,对于线路异常情况、问题解决方式等相关内容进行工作总结,稽查线损管控部门应用管控策略的有效性,同时能够实现对于线损分析和管理工作的监督作用,提升线损管控工作效率;

6、定期对配电线路的实时线损问题进行内部通报,针对线损管控和考核工作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加大业绩考核工作制度的落实,提升营销单位对于线损管控工作的重视力度,保证配网限速管控的工作质量。

(三)工作经验总结

为保证线损实时分析的准确性,需要保证营销系统与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准备,保证数据信息准确性。营销系统需要保证用户用电线路属性正确,台区以及关口计量点信息都能够保证数据完整,因而需要营销系统对于所属辖区的线路、台区进行全面梳理,对存在疏忽或者管控漏洞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用户信息采集系统需要保证用户智能计量设备的应用性能,保证线损模型配置的全面完善,用户信息采集系统在实现采集信息全覆盖的同时,还需要增强对于系统数据的游侠管控,保证实时采集数据应用的有效性。供电营销单位的各管理部门需要建立线损管控的联动机制,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保证配电线路存在的线损异常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理[3]。

三、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的待完善问题

基于电力营销GIS平台下的配电线路实时线损分析与管理,虽然在现代技术以及系统化工作流程的支持之下,已经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但是在策略实施过程中依然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相关单位和部门能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其一,由于系统所管辖的线路和辖区众多,因而导致线路线损分析的异常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细化,提升精细化管理策略的落实,尽量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其二,线损管理应当形成长期的工作机制,不能够因为取得阶段性的治理和管控工作成果,便存在懈怠心理,需要不断在实践工作中总结经验、完善流程,提升线损分析和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其三,电力营销GIS平台下的配电线路实时线损分析与管理需要营销部门与配电部门的高效协作,因而供电系统内部需要以共同工作目标为基础,形成有效的协同工作机制,避免内部各部门业务衔接不畅,影响数据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会影响线损管控工作的开展,进而对供电企业的综合效益造成负面影响作用。

四、结束语

配电网络的线损管理问题是关乎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电力营销GIS平台能够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实现线路实时的数据分析,并进行有效的管控措施应用,提升线损管理工作效率。相关单位应当积极将营销系统与用户信息采集系统进行对接,保证其应用职能的实现,通过有效的实时线损管控,避免供电企业的经济收益,同时促进电力行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峻,刘世嵩,李振生,等.基于潮流计算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1:5516.5524

[2]付敏,金洪彬.辐射状配电网潮流的改进前推回代法[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4,03:105—109

[3]涂春鸣,董泰青,姜飞,等.基于分层分区的配电网差异化节能规划方法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14:148.154

论文作者:张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  ;  ;  ;  ;  ;  ;  ;  

基于电力营销GIS平台下的配电线路实时线损分析与研究论文_张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