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腺样切除术治疗52例患者疗效观察论文_黄永贵

湖南省醴陵市中医院 湖南醴陵 412200

【摘 要】目的:观察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100例腺样体肥大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8例患者实施常规药物保守治疗,B组52例患者实施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就组间疗效进行比对分析,客观评价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组间在疗效方面比对,B组临床治疗有效率100%明显高于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1.67%(P<0.05);随访显示,B组复发率1.92%明显低于A组复发率8.33%(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A组出现3例鼻腔干燥、B组出现2例鼻腔出血。结论:临床采取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疗效肯定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鼻内镜;腺样切除术;腺样体肥大

人体在出生时腺样体就已经开始发育,在6-7岁时腺样体便发育到最大状态,一般情况下,在10岁以后便会逐渐的趋于萎缩状态[1]。但如果鼻咽部及其毗邻部位出现炎症或腺样体自身出现反复炎症刺激,便会导致腺样体发生的生理病理性增生现象,并会导致相应的并发症产生,此种情况临床称为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的产生会导致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出现鼾症,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病情久治不愈。传统的治疗多以常规药物保守治疗为主,但效果欠佳,目前临床对于腺样体肥大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效果理想。我院此次对近期内接诊的52例腺样体肥大患者实施了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接诊的100例腺样体肥大患者,全部患者均经临床明确诊断证实,且患者均知情同意。入选患者中男57例、女43例;患者年龄3岁到11岁不等,平均年龄(7.9±1.8)岁;患者发病至就医时间2月到1年不等,平均时间(4.1±0.9)月;全部患者临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鼻塞、流鼻涕及打鼾等症状;患者疾病情况,其中64例中度肥大、36例重度肥大。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8例实施常规药物保守治疗,B组52例实施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组间在一般资料方面比对,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1.2.1A组:本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保守治疗,常用药物0.5%盐酸麻黄碱,每日三次,每次2-4滴进行滴入治疗。

1.2.2B组:本组患者实施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操作,患者取平卧位,头部略后仰,手术采取口径路进行。采取Davis开口器充分暴露口咽部,使用细的导管将患者软腭向前牵引,充分暴露鼻咽腔保持良好手术视野。鼻咽腔充分开放后置入鼻内镜,镜下详细了解鼻咽部结构,了解腺样体增生情况及周围结构,术者一手持鼻内镜,一手持45°反向吸割器经口腔进入鼻咽腔切除腺样体组织,切割时注意应从下缘开始逐步向上切口,之后从中央向外侧切除,以免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腺样体切除后对术区进行压迫止血,必要时电凝止血。认真检查术腔,确认患者鼻咽腔无出血后终止手术。术后2-3天清理干痂、分泌物,并定期实施鼻内镜检查。同时常规实施止血、抗炎药物治疗,对部分疼痛难耐患者酌情使用镇痛剂治疗。

1.3临床观察及疗效评定:参照相关文献,对患者治疗后疗效进行分级,其中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无分泌物及纵沟,鼻内镜显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光滑者记为治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分泌物及纵沟,鼻内镜显示鼻咽顶后壁略隆起者记为好转;症状无改善,鼻内镜显示无改善者记为无效[2]。此外,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疾病复发情况。

2结果

组间在疗效方面比对,B组临床治疗有效率100%明显高于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1.67%(P<0.05),详见表1;随访显示,B组复发率1.92%(1/52)明显低于A组复发率8.33%(4/48)(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A组出现3例鼻腔干燥,无其他不良反应;B组出现2例鼻腔出血,经对症处理后止血。

注:与A组比对,*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腺样体是咽淋巴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的腺样体在出生后边会立即发育,一般情况下会在6-7岁时发育最大,以后会逐渐萎缩[3],成年人基本消失正常。腺样体是儿童时期重要的免疫器官,其位于鼻咽顶与后壁的交界处。腺样体在某些诱因下,如鼻咽部及毗邻部位炎症刺激,腺样体本身炎症反复刺激,会发生增生肥大,从而会引起患者出现鼻塞、流鼻涕等一系列的并发症。腺样体肥大患者,不仅会造成鼾症的发生,还会引起患者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并引起儿童咽鼓管功能障碍,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

以往对于腺样体肥大的治疗,药物保守治疗是主要措施,但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且易造成复发。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是近10余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术式,此次我院对近期内接诊的B组52例腺样体肥大患者实施了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并与同期实施药物保守治疗的A组48例患者进行了疗效比对,结果显示,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随访复发率更低,这一结果也与国内学者近期研究相似[4]。笔者在此也就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优势进行了如下总结:其一,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可以在鼻内镜下清晰的显示出手术的部位,同时可以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这就有效的避免了咽鼓管咽口出现损伤。其二,鼻内镜下手术,手术操作没有视野死角,可以彻底的切除腺样体,不会造成残留。其三,鼻内镜手术有各种的钻头及刀头选择,使用方便,可以进行精准切割。其四,鼻内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轻,不易发生脱水等并发症,同时不影响饮食,患者恢复快。尽管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具有诸多的优势,但其治疗费用较高[5],临床在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个体情况,遵照患者个人意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林秀.鼻咽侧位X线片在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119-120.

[2]杨晔,曾新力,白薇琦.鼻内窥镜在成人腺样体肥大诊断治疗中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03,32(2):165-166.

[3]董新珍,周详.腺样体肥大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手术治疗的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1):1245-1246.

[4]李凤茹.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61-62.

[5]罗东福.电子鼻咽镜检查在评价腺样体肥大中的临床价值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541-542.

论文作者:黄永贵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3

标签:;  ;  ;  ;  ;  ;  ;  ;  

鼻内镜下腺样切除术治疗52例患者疗效观察论文_黄永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