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量化经济学发展的问题与思考_数量经济学论文

我国量化经济学发展的问题与思考_数量经济学论文

数量经济学在我国发展中的问题及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我国论文,经济学论文,数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知道,数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与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相结合,以数量方法进行经济分析、预测和决策研究的交叉学科,它包括数理经济学、统计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以及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种现代经济学分支。我们说,用数量方法研究经济学,不仅可以提出经济政策的性质和方向,更重要的在于确定经济政策的力度和边界,预测经济政策的直接和间接效果。为此,以经济模型为主要标志的数理经济学素有“经济实验室”之称,它可以以极低的成本,提供大量的预测与分析信息。

正是由于数量经济学在定量分析中的重要性,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数量经济学这一门学科也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并获得了很大发展,数量经济工作者队伍日益壮大。在实践中,数量经济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如在1990年初,国民经济严重滑坡,国家统计局通过模型测算,指出按当时确定的基本建设规模,当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为0,如果基本建设资金增加10%,大体上可以保持5%的增长速度,总理办公室采纳了这一建议,增加了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李鹏总理为此曾在多个场合表扬了这一咨询。

数量经济学虽然获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此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拟就从存在的问题出发,谈几点粗浅认识,以供商榷。

一、数量经济学在发展中的问题

第一,在思想观念上表现为对经济研究的定量分析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数量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大分支,在五六十年代,由于政治原因,在我国一同随西方经济学受到批判与排斥,某些人一直认为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沿用的庸俗工具,是玩弄“数字游戏”,不加客观分析的加以否定。正因为此,目前我国现行高等院校经济学科设置偏重于只注意定性分析、理论分析的理论经济学方向,而缺少数量经济学方向;现在仅有的10多个数量经济学硕士点,大都设在经济学系之外;在1992年国家教委专业调整过程中,部分理论工作者认为经济学科不应设置数量经济学专业或方向。这些都说明了某些理论学者观念的滞后性。

第二,数量经济工作者知识结构的不完善、队伍素质的偏低始终困扰我国数量经济学的迅速发展。由于数量经济学在我国刚刚兴起之时,数量经济工作者绝大部分是从数学或工程技术学科转过来的。他们虽然理工科基础好,但经济理论基础欠缺,导致建立的数学模型缺乏经济理论基础,其研究成果也许已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但所得结论或预测效果与实际情况可能大相径庭,从而不能很好的解释现实,给人们对数量经济学的认可造成一大障碍。

第三,片面追求经济数学模型的复杂化与规模化,并且往往为了数学上的方便,采用一些不适当的假设,以致于为了数学上的技巧而抛弃了经济原则,即偏重方法研究而忽视经济理论与数据质量,从而导致为模型而做模型。我们说,经济数学模型的建立是经济理论、数据质量、模型方法三者的结合,缺一不可。模型方法是重要的,但它并不是全部,模型的建立要以经济理论与数据质量为基础。如果忽视经济理论与数据质量,那么所建立的经济模型只能是“空中楼阁”。

第四,经济数学模型所用统计或数学方法过于单调。以其中一个分支计量经济学为例,目前,国内无论计量经济学教科书,还是一批研究成果,不论模型多么复杂,大多是以回归分析为核心的数理统计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因果分析。现实的经济世界复杂多变,仅仅以回归分析显然不足以准确的揭示经济规律。但对于更为科学的分析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策论、模糊数学、非线性系统等方法的运用则相当贫乏。这也是造成我国经济模型的准确性欠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五,数量经济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方面的欠缺。目前,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多为实际工作服务,它的功能仅体现在经济预测与政策分析上,导致在人们心目中它仅仅是方法与工具。但是,数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数量关系的学科,它不仅仅是进行经济预测与分析,更重要的是运用经济数学模型和方法去分析各种经济现象或因素间的量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性。但是我国目前数量经济学在如何检验经济理论、发展经济理论,尤其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方面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存在着重方法轻关系的倾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数量经济工作者背景的局限性,如前所述,大多来自理工科,因此,较重视分析方法;②国外同样存在重方法、技术而轻理论、关系的问题,我国起步较晚,在这方面多是向国外学习,因此,很自然的形成这种局面;③由于理论研究尤其数量经济学中的数量关系的研究,难度远远超过方法研究,为此,只好避而远之。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一,切实转变重定性分析轻定量分析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经济理论在经过定性分析之后再经过定量分析的进一步实证研究可以得出更为准确的科学的结论。经济范畴虽然是经济现象的理论抽象,但对具有数值表现的经济范围之间的数量关系,完全可以用数学方法去研究。在西方国家,人们已经把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证的社会科学,实证分析方法的先进性已是经济学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同样,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不应仅以价值判断、定性分析为主,在研究方法上应强调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并且经济愈是发达,定量分析愈是重要。

第二,加强对数量经济学的认识。要明确数量经济学是经济学,是数量化、定量化的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不是以数学语言翻译经济学,而是以经济学为主,用数学作为工具与方法去研究经济学,探求经济形式变化的数量界限,探求经济过程变动的量的趋势,揭示靠定性分析难以揭示的经济规律。所以,作为数量经济工作者的成果即经济数学模型应在一定的经济理论指导下进行,而不应以追求模型的复杂、完美为目的。我们说,一流的经济研究水平不能没有数学,但只有数学而忽视经济理论,只能被称为“数字游戏”。

第三,加快培养数量经济人才,完善现有数量经济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数量经济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培养数量经济学人才的艰难,因为一个可真正称得上数量经济学的人才应该是数学、经济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结合。为此,我们的普通财经院校应加大力度引理入文,加大理科的教学化,培养经济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四位一体的人才,同时,积极引进理工科的学生攻读经济学硕士或博士。只有这样,我国的数量经济学才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第四,积极引进与学习国外最新的研究方法。传统的以回归分析为核心的数理统计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目前,新的数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表现为传统数量经济学方法的改进与建模理论的发展、对策论方法的广泛应用、模糊数学方法的引入和非线性系统方法的兴起。为此,我国数量经济工作者以及其它经济理论专家应加强同国外学者的交流,学习最新的方法,以加强我们经济理论研究科学化与准确化。

第五,加强数量经济学在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作用,克服重方法轻关系的倾向,实现数量经济学研究方向的转移,即从以经济预测为主,转向以发展经济理论、研究经济政策为主的方向上来。也就是运用数量分析方法,科学界定经济因素的数量关系,把握当前经济变量的变化规律,使得经济理论更具有可操作性。当然,数量经济学在非线性理论、非均衡理论、不确定性理、预期理论等领域均可大显身手,同时,这些理论的研究,不仅使数量经济学有一个的发展,而且会使经济学的面目为之一新。

总之,在当前,我们应当总结经验教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通过数量关系的研究,形成较为系统的、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而为发展和繁荣我国的经济科学做出贡献。

标签:;  ;  ;  ;  ;  ;  ;  

我国量化经济学发展的问题与思考_数量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