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水平论文_郭林志

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水平论文_郭林志

湖南乾诚检测有限公司 湖南 郴州423000

摘要:在环境监测机制建立的过程中,要结合质量管理要求和综合管控维度进行深化处理,将环境质量维护和全过程质量管理机制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减少工业生产产生的污染问题,积极落实机制,建构更加有效的全过程管理维度.文章从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项目的内涵分析入手,对管理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策略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 强化;环境;质量管理;监测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概述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环境监测工作包括布点、采样、检测、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等几个环节,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管理工作贯穿从布点到报告报出的整个过程。质量管理要求监测工作要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标准方法的要求,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科学的组织与技术上的规范化管理。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监测基础工作薄弱,地区间发展也很不平衡

这个问题一直是制约监测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科研能力不强、技术储备不足、监测手段落后、拔尖人才匮乏。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科技含量较低,数量少,使用频率高和故障率高,几乎没有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仪器设备。由于历史原因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还有所欠缺,区域间能力建设差异比较明显。

2.2.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环境监测机构大多通过了计量认证、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国家实验室认可评审,初步建立了对环境监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系统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但是,部分监测机构仍停留在完成监测业务工作的层面上,忽视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甚至将体系的运行视为障碍,既浪费了人、财、物,又失去了自我监督、自我提高的机会。内部审核以及管理评审仅仅满足于文字记录和文件的归档,缺乏对日常监测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最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只是为应付外部评审和监督检查,体系运行演变为少数质量管理人员的文案工作,全员参与也成了一句空话。

2.3.监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长期以来环境监测工作一直面临工作量大、人手少、经费不足的现状,监测工作人员疲于应付繁重的日常监测工作,业务范围与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导致QA/QC工作边缘化。由于以往质量管理的局限性,一般比较注重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而现场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历来是薄弱环节。

3 强化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方法

3.1.加强日常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贯穿环境监测全过程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是科学环境监测分析工作的有效措施。首先要确保室外采样的质量。采样质量保证理论涉及最小取样量、最小取样数和可允许的最长保存时间等方面的研究。为保证采样的质量,要求采样人员熟练掌握采样规范,严格按规范采样,尽可能采集到有代表性的样品。其次认真做好实验室内质控工作,对每批样品运用平行样、加标回收率、标准物质对比分析等进行质量控制,认真审核质控数据,质控人员要严把数据质量关,对不合格的数据应要求分析人员查找原因,并返工重做,使监测数据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最后对监测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审核,监测数据的处理、统计均采用标准方法或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方法,对上报数据和向社会出具的监测报告均进行三级审核,技术负责人或授权签发人签发,以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及监测人才培养

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对监测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测能力建设,是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能力建设包括仪器装备、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三个方面。仪器装备是能力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监测人员素质的提高是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一方面要通过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渠道搞好全员培训,使监测人员全面掌握监测业务知识,更好地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加强资金投入,不断充实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物资,切实加强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和专项能力建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

3.3 强化现场监督质量管理

现场监测是监测质量管理的重难点,其通常是监测全过程引入最大误差的步骤。影响现场监测的因素很多,其中人为因素占多数,包括工作人员业务经验不足和技术水平不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强,这些都使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实现高质量全过程控制产生困难,出现的缺陷和漏洞,限制着数据准确率的提高。因此,在现场监测工作中,应对监测点位、采样频次和时间的管理进行强化,确保样品的真实性与代表性,保证现场仪器设备完好,开展现场监测全程序空白样、现场平行样的质量监督,对监测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要求掌握相关的现场监测、基础理论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气象学、流体动力学等知识,详细掌握各种生产步骤及工艺,保证监测布点、样品采集和固定、保存、运输等现场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最大程度的缩小现场监测对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3.4加强监测数据审核制度

数据审核是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合理、科学的基础,监测数据准确无误的前提是对各项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统计检验。质量管理部门严格对样品进行管理、对质控样品进行统计以及对原始记录进行设和等可以有利于提高数据处理质量。此外,还应高度重视有毒有害敏感项目以及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执法,尤其要关注监测数据发生异常变化或接近临界值时对质控样品的分析以及数据的溯源控制。并严格依照《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的要求对报告的项目、格式、方法以及信息、数据等进行管理,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

3.5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我国各级环保部门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使得环境监测软硬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对各种环境污染因子具有较强的监测能力,在加强环境管理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监测站由于系统结构布局规划和多头管理的缺陷以及网络建设的滞后还没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和组织,并没有切实形成环境监测网络和具有相关的网络运行功能,限制了其潜在作用功能的发挥,还无法满足目前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要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加强环境监测工作。

4 结束语

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对监测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测能力建设,是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能力建设包括仪器装备、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三个方面。仪器装备是能力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监测人员素质的提高是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一方面要通过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渠道搞好全员培训,使监测人员全面掌握监测业务知识,更好地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加强资金投入,不断充实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物资,切实加强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和专项能力建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水平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14(7)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时代 - 2012(6)

3、试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水平 环球市场 - 2018(8)

论文作者:郭林志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  ;  ;  ;  ;  ;  ;  ;  

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水平论文_郭林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