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与文化软实力论文

体育文化与文化软实力论文

体育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 沈建敏 王永荣(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体育学院) 浙江 临海 317000)

摘要: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体育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体育文化正全面迈向世界舞台,尤其“中国女排精神”是中国体育文化的一面旗帜。因此,必须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为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 体育文化 文化力 软实力

作者简介: 沈建敏(1976-),男,浙江仙居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王永荣(1981-),男,江西于都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1、引言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它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对存在又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文化不仅给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精神产品,它还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

文化的力量来自于先进的价值观。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价值观具有导向性、基础性,是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尺,是引领人们行为的准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的灵魂属性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人们爱国情怀和献身精神,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和思想境界,凝聚亿万群众同心同德为实现伟大目标而团结奋斗。

文化的力量来自于传统文化的根基。中华民族有着独步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惠及子孙后代,也影响了全人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热爱和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等民族精神在抵御外辱、拯救国难、抗震救灾、重建家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发挥巨大的能动作用。中华文明上下传承五千年,这些日久弥珍的民族精神像一条红丝带,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提供了经久不衰的精神动力。

文化的力量来自于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了许多具有浓重的时代印记的文化精神,如革命战争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经济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抗震救灾精神”、“抗洪救灾精神”等。这些时代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指引人们战天斗地、奋发向上的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

体育文化也是“软实力”。体育文化具有提升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显著功能。体育文化在振奋人心、催人奋进、迎难而上、奋起直追、顽强拼搏、团结合作等层面甚至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体育文化对于维护体育比赛规则、净化体育比赛氛围、尊重体育比赛对手、服从体育比赛仲裁、提升体育竞技水平、促进体育合作交流等方面均可起到引领作用。其中,体育文化所蕴含的顽强拼搏精神更能给予人们带来极为震撼的感染力、影响力、催化力。1981年3月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决赛上,汪嘉伟领衔的中国男排在0:2落后的不利形势下,奋起直追,以3:2逆转战胜韩国队,成功晋级决赛圈。消息传到内地,北京大学的学生们连夜在校园庆贺游行,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响亮口号。原本看似一场平常的国际赛事,却让北京大学学子们将此上升到誓让祖国崛起的层面,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叹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随后,在1981年11月日本女排世界杯比赛中,袁伟民带领中国女排以全胜战绩赢得冠军,这是中国在大球项目上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由此产生的冲击波在中国大地上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反响。此时的中国刚从十年内乱的“文革”中脱身不久,百事待举、百业待兴,人们急切地期盼改变沉闷的氛围和落后的面貌。恰在此刻,中国女排的胜利送给国人一个告别过去、奔向未来的重磅大礼,全体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伴随着中国女排的五连冠,女排精神响彻中国大地,持久不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在小组赛十分不利的局面下,一路逆袭夺冠,再次掀起了巨大波澜。《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文盛赞中国女排为“王者之师”,数千名球迷自发地到首都机场接机,女排精神为中国体育文化再次书写了壮丽的篇章。女排精神已成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一面旗帜,鼓舞各行各业奋力拼搏、砥砺前行。

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学者提出了“文化力”和“软实力”概念,并阐述了相关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竞争已由历史上的单项实力的竞争转向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经济力”、“军事力”等固然重要,但起根本作用的是“文化力”。相较于“经济力”、“军事力”等硬实力,“文化力”是“软实力”,“文化力”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和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态势均印证了这一理论是正确的。软实力之所以比硬实力更为重要究其根源在于人的因素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文化是人所特有的思想观念的总和,是支配人们行为的精神动力。任何硬实力脱离开人的掌控便不可能发挥其效能作用,而人的意志、思想能力、协作程度、操控水平等等均影响到硬实力作用的发挥。一个民族只有凝聚成一个整体,众志成城,才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反之,一个民族若离心离德、一盘散沙,再强大的武器装备也难以发挥硬实力应有的效能作用,中外历史许多典型事例印证了这个道理,而支撑民族高度凝聚、共同奋斗的精神动力正是文化软实力。

2、体育文化也是“软实力”

体育文化是整个文化体系的分支,就其本质而言,体育文化与其它文化一样,具有同样的功能和属性。

该项目施工主要是对有盖重情况下的坝基固结灌浆,其中,深度在10.0m以上的部分岩体采用低压灌浆方式,深度10.0m以下采用固结灌浆施工。孔位布置如图1所示。

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对CT-26.WT原位移植瘤模型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 郭萍萍等(23):3221

体育文化建设是整个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必须要坚持体育文化建设先行,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文化推动经济强劲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猛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已经形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进入新世纪以来,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更是强劲地推动人类社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文化创意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方位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们只有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全面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我们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全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文化具有导向性,建设中国特色体育文化必须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个方向永远不能偏离。文化自信是底气,文化自觉是动力。理论上体育项目是体育文化的载体,而实则最终要落实到运动员的具体行为上,因此,运动员承担着传播、践行体育文化的重担,每个运动员都有职责传播正能量、杜绝负能量。

中国体育文化有一个不断积淀、变革、创新的发展过程,在取得令人振奋的体育运动佳绩的同时,中国体育文化也与时俱进地发生变化,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呈现出崭新面貌。如从以往单纯重视金牌数量到2017年天津第十三届全运会淡化锦标,不再设立金牌榜,而是更加注重提升体育运动质量,更加注重群众广泛参与;从对兴奋剂“零容忍”到杜绝各类弄虚作假,更加注重公平竞争;从破除体制束缚放飞有发展前途的运动员到国际体坛大展身手到“中超”、“乒超”等市场化改革、大力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等等。这些变化使体育回归了全民强身健体、锤炼意志品质、催人奋发向上的本质,从而更有力地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国体育文化这些有目共睹的发展进步,增强了中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扩大了中国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同我国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相比,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存在相当差距。党中央已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中国体育界要奋发努力,精心谋划,加强建设,争取早日使中国体育文化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3、建设中国特色体育文化,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打糍粑,是我们长兴从古至今的春节习俗。有些人以为,糍粑就是年糕,其实不然。年糕是糯米和其他品种的米混合制成的,而糍粑是纯糯米制成的。糍粑比年糕更软、更糯,更具一方风味!

汉代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汉代服饰种类的多样及其发展变化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汉代的开放和经济的发达以及汉代博大精深的文化使得汉代服饰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了汉代的时代特色,等级制度的森严而且反映出人们审美意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它在中国传统服饰历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应该通过研究汉代服饰了解汉代的文化,从小的缩影中窥探整个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同时应该保护汉代服饰等一系列的传统文化代表。

每当中国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赢得冠军或打破世界纪录,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获得金牌的喜悦,更重要的是振奋了人们的精神,提升了人们的自信心、自豪感。尤其是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如当容国团为新中国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时候,当中国女排赢得第一个三大球世界冠军的时候,当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时候,它们所产生的冲击力和辐射力已超越体育本身,在全社会形成共鸣,在全世界留下印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力的提升,我国体育事业呈现快速全面发展,不论是奥运项目还是非奥运项目,都涌现出一批尖子选手迈向世界体坛。姚明已入选美国NBA名人堂;李娜已获得网球大满贯;丁俊晖成为斯诺克的大手笔;刘翔多次夺得110m栏桂冠并一度保持世界纪录;朱婷已成为世界女排第一主攻,享誉海内外;乒乓球、跳水“梦之队”长盛不衰。2008年北京奥运会被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赞誉为“无与伦比”。

把体育道德建设放在首位。体育文化的道德指向性十分突出,一般的社会道德规范均适合体育文化领域,同时体育文化也有自身特殊鲜明的道德约束,如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等。现时条件下,违背体育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在对抗激烈的体育项目中,如不服从甚至辱骂追打裁判、恶意侵犯对手、对观众做不雅动作。甚至还有影响更为恶劣的服用兴奋剂、弄虚作假、群殴、追打裁判等行为。坚持不懈加强体育道德建设,才能净化心灵、提升素质、纯洁队伍。

学习借鉴外国体育文化的有益成果。各民族文化历来都是相互借鉴交流融通的,要辩证地看待和处理坚持文化自信和学习借鉴外国体育文化有益成果的相互关系。博取众长、为我所用,应是我们所持的基本态度。外国体育文化中的那些淡漠锦标、重在参与、追求愉悦、执着务实、崇尚科学等文化因素值得我们借鉴汲取。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它必须与人们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并显示其重要性。在这方面,我国体育界多年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学习讨论会、报告会、典型教育、案例分析、个别谈心、一对一帮扶、总结会等等。体育文化建设是一个长过程,要持之以恒,日久见功夫。同时,要紧密联系实际,重在践行,追求实效性,尽量争取收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国际体育文化交流。要勇于和善于在世界体坛发出中国声音,扩大话语权,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并举方针,在中外体育文化的相互交流过程中不断充实扩大自身实力。要勇于和善于在世界舞台发出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争取更多话语权,不断扩大中国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结论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体育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涉及面极广,影响力极大,我国在长达几十年的体育工作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如“女排精神”、跳水的“梦之队”,这些精神的发扬,积极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激励了时代的进步。加强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改革大潮,参与人类文明进程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高力强(1975-),男,天津大学博士在读,石家庄铁道大学副教授,硕导,主要研究方向:太阳能建筑、传统民居空间环境方向研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十九大政治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周小青,张冬琴,杨宁.体育文化软实力概念阐释[J].搏击·武术科学,2015,12(10).

[3]刘琪.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软实力建设[J].体育世界,2017(3).

中图分类号: 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07-081-2-ZQ

标签:;  ;  ;  ;  

体育文化与文化软实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