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学评估在听力障碍儿童康复中的重要性分析论文_江淼淼,李恩耀通讯作者

听力学评估在听力障碍儿童康复中的重要性分析论文_江淼淼,李恩耀通讯作者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听力障碍儿童康复中,采取听力学评估办法,起到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5例听力障碍儿童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给予综合性听力学评估,包括声导抗测试、声耳发射检查、行为测听等。结果:35例儿童中,有6例听力正常,29例神经性听力损伤。其中,轻中度听力损伤4例,重度听力损伤9例,极重度听力损伤16例。29例患儿中,只有3例佩戴了助听器。其余26例患儿均未佩戴助听器,也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结论:对听力障碍的儿童需要进行长期回访,有利于准确获得行为听阈。同时,加强听力学评估,能够做出科学的听力学诊断,使患儿及早佩戴助听器,接受个性化的康复训练,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听力障碍;听力学评估;康复;重要性

听觉是感受语言的重要途径。儿童患有听力障碍后,就会对生长发育、后天语言学习造成严重危害。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还会导致聋哑[1]。所以,必须重视早期诊断与治疗。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在听力障碍儿童康复中,采取听力学评估办法,起到的临床价值。对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5例听力障碍儿童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5例听力障碍儿童进行研究。其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患儿的年龄在3-8岁之间,平均年龄5.4岁。所有患儿均进行了先关检查,得到了确诊。在35例患儿中,有7例存在耳毒性药物使用史。

1.2方法

收集所有患儿的病史资料,采用电耳镜检查鼓膜、外耳道,同时清理指导耵聍。其次,采用GSI中耳分析仪,进行常规的声导抗测试。根据患儿的依从性,采用条件游戏测听法、视觉强化测听法。利用AC40纯音进行行为测听。利用GN Resound筛查仪,进行耳声发射测试[2]。

1.3统计学方法

将上述统计数据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其中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或t检验;对比以P<0.05表示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给予综合性听力学评估后,35例儿童中,有6例听力正常,29例神经性听力损伤。其中,轻中度听力损伤4例,重度听力损伤9例,极重度听力损伤16例。29例患儿中,只有3例佩戴了助听器。其余26例患儿均未佩戴助听器,也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3讨论

本组共选择了3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长期被认为患有听力障碍疾病。然而,经过听力学检验后,显示有6名患儿的听力处于正常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没有采取任何干预措施。29例患儿佩戴助听器后,均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但是,只有3例儿童佩戴了助听器。经分析,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家长在这方面的重视度不够,没有对患儿的诊断进行较好的处理。同时,从整理上来看,当前国家在这方面的评估意识以及水平还比较低[3]。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影响患儿的治疗。

调查显示,长期以来临床在患儿听力学检测中,大部分主要采用简单的声导抗测试,以及短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试验[4]。同时,有很多医院缺乏检测方面的知识,不了解操作的具体步骤。除此之外,在采用声导抗检查后,没有对被测试者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与此用时,很多在听力方面存在智障的患儿往往合并自闭症、精神发育迟缓症。这样,在检测的过程中,经常就会出现不配合的现象,甚至存在抵触的情绪,阻碍检查、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5]。短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V阈检测属于同步化水平检测,而非听力水平检测。特异性不高,难以保证阈值的准确性。所以,必须在综合测试的基础上,给予完善的听力评估,保证在任何年龄阶段进行听力检测,都可以获得准确的结果。在检测之前,医护人员要对患儿的具体状况进行评估,以此来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医院相关人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诱发儿童语言障碍的因素很多,其中听力损失就是重要的一项。另外,自闭症、精神发育迟缓症,也能导致语言障碍[6]。本组研究中,有6例患儿的听力水平均正常。经分析,导致语言障碍的主要原因是自闭症。29例患有听力障碍的儿童,有7例存在耳毒性药物服用史。占到24.1%。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检测患儿的听力。助听器是促进患儿恢复语言功能的重要工作,能够起到明显的效果。29例听力智障儿童中,有3例佩戴了助听器。然而,由于佩戴方法不当,再加上没有按时佩戴,导致效果不理想。在临床治疗中,很多家长都是治疗效果不显著最后选择给患儿佩戴助听器。但是,助听器的价格非常昂贵,儿童家长往往难以负担。所以,医院应该做好听力障碍儿童家长的宣教工作,鼓励尽早让患儿佩戴助听器,接受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

综上所述,对听力障碍的儿童需要进行长期回访,有利于准确获得行为听阈。同时,加强听力学评估,能够做出科学的听力学诊断,使患儿及早佩戴助听器,接受个性化的康复训练,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王晓翠,杜巧新,韩睿.听力障碍儿童听觉康复效果评估及影响因素——北京市儿童听力诊断中心2011年度第四季度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1,15(04):451-452.

[2]徐勇,章薇,许珍,等.儿童及成人中枢听处理障碍诊断、治疗及干预——美国听力学会临床实践指南[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20(06):652-664.

[3]李郁明,梁勇,谭少珍.语前聋儿童康复训练后听觉能力的动态评估[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18(02):174-177.

[4]刘艳慧,丁军,郑艳.听力障碍儿童听力语言康复效果评价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35(30):4979-4982.

[5]兰莉,李斐,刘宇清,等.不同听觉补偿方式下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比较[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31(02):186-190.

[6]李蕴,陈向平,陶铮,等.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患儿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后语言发育状况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16(02):176-179.

通讯作者:李恩耀(1975-),男,河南信阳人,博士学历,副主任医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从事小儿神经系统康复研究

论文作者:江淼淼,李恩耀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  ;  ;  ;  ;  ;  ;  ;  

听力学评估在听力障碍儿童康复中的重要性分析论文_江淼淼,李恩耀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