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教材,了解学生论文_唐娜

理解教材,了解学生论文_唐娜

北京小学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华润海中国分校 辽宁 大连 116600

新课改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了许多全新的教育理念,倡导我们改革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更新师生角色等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即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也“万变不离其‘本’”,即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教材这一载体,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发展思维等。所以要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短时高效的课堂教学,就离不开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理解教材,了解学生!下面,我就以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中《平移和旋转》(第一课时)为例,以点带面地谈谈教师要如何理解教材,了解学生。

一、以单元为单位,纵横交错式地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要真正理解教材,很到位地把握每一课教材的内容,首先要认真研读数学课标,领会新课程教学理念;了解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材内容体系及编排特点,这是数学教师必做的“大功课”。而在具体到每一册中每个单元的每一课的准备过程中,应该首先以单元为单位,通读本单元教材内容,把握该单元教材的内容核心、知识间联系,这是数学教师平日要常做的“小功课”。大小功课结合起来,那么教师去理解驾驭每一课教材才会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比如《平移和旋转》(第一课时)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的第三课时,通读这个单元教材,比较发现前后内容的联系是:《平移和旋转》的前面有两课时,分别为“轴对称(一)“和“轴对称(二)”,这两课时都是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这课内容分两课时,一节课是感知判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第二课时是练习应用并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所以《平移和旋转》一课和前两课的“轴对称”内容是并列关系。这样对本课教材做到了以单元为单位的横向上的把握,然后从纵向上把握,即了解“平移和旋转”这个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是如何上下纵深延展的。原来,本课是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的起始课。在四年级上册中将学习简单图形旋转90°,平移、旋转简单综合应用,在六年级下册中还将研究面的旋转形成体等问题,所以本课的学习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开端和铺垫。这样以单元为单位,一横一纵上去把握教材,就对《平移和旋转》一课的“背景”做到了了如指掌。

二、理解教材,细化教学目标;了解学生,抓住重点难点

1.联系课标、教参,把教学目标在教材中具体化。从整体上把握每课教材,是“大处着眼”,再细致地去解读教材,就要从“小处着手”。这时,教师要细致地去阅读本课教材内容,读懂教材中每一部分的编排意图,联系着课标和教参,把本课教学目标一点一滴地落实到、融合到相应的教材内容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参中对《平移和旋转》的教学目标是这样描述的: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对照课标、教参,研读本课教材:第一版块“看一看”中有六幅图,内容分别是“平移的国旗”“转动的方向盘”“推窗户”“旋转的小风车”“推木箱”“转动的钟表表针”。这是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描述图中物体的运动,尝试分类,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第二版块“认一认”是分类观察,认识平移和旋转,让学生初步感知到平移和旋转两种现象的不同特点。第三版块是“做一做”,让学生“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或旋转的动作”,这是让学生用形体语言来加深对平移与旋转运动特征的理解。第四板块是“说一说”,让学生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所以“说一说”这个版块就是要通过丰富的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平移与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本质特征,也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普遍性。第五版块是“试一试”,分两小项内容:第一小项,“移一移,描一描”,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一个物体向某个方向平移几格,只需要观察物体中某一点向某个方向平移几格即可。第二小项,“说一说”。教科书在方格纸上给出两个物体(铅笔和三角尺)的起点和终点,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物体平移的方向和平移几格,体会平移的方法。“试一试”中的两小项内容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感受平移的几何特征。这样看来,前四个版块主要是用来落实第一个教学目标的,而且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试一试”版块主要是落实第二个教学目标的,其中第一小项内容为第二小项描述物体的平移运动作铺垫。这样,看到教材内容便明确其背后的教学目标;看到教学目标,便知道通过哪些教材内容实现,这便把教学目标通透地融入到具体的教材内容中去了。

2.从教材的有限想到数学学习的无限。教师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所以教师要有从教材的有限想到数学学习的无限的意识和能力。即以教材内容为生发点,联想、联系教材中没有的而又和教材内容相关的内容。一方面,可以选取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来替换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为教材中部分内容进行扩充与延展。比如在研读《平移和旋转》的教材内容中,当我看到教材中所举的平移和旋转的例子后,我就会从各角度继续联想生活中其它这方面的例子,我不仅想到了生活中平移的门、旋转的门,大吊车,学生的玩具赛车,陀螺等,还想到了我们学校最近秋游去“发现王国”了,那里面的“齿轮”游戏、“旋转木马”、“海盗船”、“沙漠风暴”等许多娱乐项目里都能发现平移和旋转现象。如果用上这些例子来丰富学生的感知,肯定更吸引学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真是无处不在。

总之,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了解了学生,才能更快地走近学生。教师心中有“书”,目中有“生”,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有实效,事半功倍!

论文作者:唐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  ;  ;  ;  ;  ;  ;  ;  

理解教材,了解学生论文_唐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