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论文_刘子涛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论文_刘子涛

刘子涛 河北省宁晋县贾家口中学

摘要: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学力和终身发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掌握了这种学习的技能时,学习才是最有效的。那么,如何利用语文教学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正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指导、自主学习

新课程的推进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标志。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呢?本人在新课改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出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更新教育观念 ,确立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 应始终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这就明显告诉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不应成为一句空话,或是贴在墙上不起眼的标语。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录机”、“容器”、“观众”或是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 “教”要服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其次,要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的少、练得少、自主探究的少)的弊病。最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成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也应该成为传递治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主人的艺术家。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 ”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 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二、加强引导,让学生自主定向学习

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把握要点,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让学生自主定向,即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的基本方向,使学生学有目标,攻有方向。学生的学习目标不能由老师不顾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实际而强加给予,那么学生该如何才能有效地“自主定向”呢?关键在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老师的提示指导。在“自主定向”的过程中,学生初次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学生对话。在对话中,目标逐步被明确,并体现出层次性和多样化,适应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小石潭记》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通过《黔驴技穷》的成语故事和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简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整体情绪,抓住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所在,把握文章情感基调。在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在教师指导和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通晓文章大意,了解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写景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理解文章抒发的抑郁忧伤之情。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了目标,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把握文章。

三、激发疑问,让学生主动探究习得

教师教学中通过激起疑问,可以引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教学目的出发,紧扣教材,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赞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较长,如果教师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学生肯定会无所适从。在教这篇课文时从文章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只提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打镇关西?二是鲁提辖是怎样打死镇关西的?由这两个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向标,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自由发挥提出问题。在发现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放手于学生。自主学习,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目标的达成是通过小组内部交流答案,探究最佳方案,教师巡查情况,学生合作交流实现的。这一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发现问题,质疑交流。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建能力。

四、布置前置性学习作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45分钟,我们要帮助学生更高效、更主动的学习,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设置好前置性学习作业,让学生充分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用更多的时间就课文主体性问题进行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到性见解,直到最终结论。例如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主要设计三个问题:你带领大家怎样去苏州园林?叶圣陶老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州园林美吗?(请从书中或是其它资料上去寻找。)课前学习小组发挥集体的智慧,查找资料共同解决,课上师生再交流,归纳,允许并鼓励学生对课文从不同角度进行发自内心的理解和阐释,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吕叔湘说,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我想这是对我们语文教师最好的警示。

总之,语文教学之所以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是由语文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汉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也就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既然如此,学生提出自己不同于老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又有何不可呢?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积累、运用,而并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扬学生所长的教育过程观、发展性为主的教育评价观、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观”,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论文作者:刘子涛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论文_刘子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