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6例疗效观察论文_曹世科

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6例疗效观察论文_曹世科

麦积区元龙中心卫生院 甘肃天水 741033

摘要:运用自拟疏肝和胃汤辨证论治反流性食管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与体征,调节患者机体的整体抵抗力,有助于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的复发率,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疏肝和胃;中医疗法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是胃食管反流病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由于其临床症状与消化性溃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具有较高的误诊率,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地治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中老年人、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者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这也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需长期治疗。这种疾病,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而且严重时还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自2012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疏肝和胃汤辩证论治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6例患者均为本院住院和门诊患者,其中男43例,女43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0岁,平均45岁。年龄20-30岁20例,年龄30-40岁32例,41-50岁22例,61-70岁12例。病程最短3月,最长18年。全部病例均由电子胃镜检查确诊,并排除心源性胸痛、非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及食管动力性疾病等。反流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A级40例,B级30例,C级16例。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者38例,胃部胀痛者30例,胸骨后灼痛者12例,咽部异物感者6例。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

1.2.2 西医标准 参照《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年)》【2】相关标准,电子胃镜下确诊为本病。

2 治疗方法

自拟疏肝和胃汤组成:柴胡、法半夏、黄芩、旋复花、栀子各9g,代赭石、瓜蒌、党参、乌贼骨各15g,黄连4g,吴茱萸2g,甘草6g。泛酸重者加煅瓦楞子15g;胃痛胃胀者加枳壳、厚朴各9g;干呕者加竹茹、藿香各9g;嗳气频者加沉香5g。每天1剂,分2次煎汁,于早晚餐前30分钟口服200ml,服药期间少食多餐,戒烟戒酒,忌进食不易消化食物,避免餐后立即平卧,2周为1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显效: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胃镜复查食管粘膜未见异常;有效:症状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食管粘膜炎症明显减轻;无效:症状缓解不明显,或虽有缓解但仍反复发作,胃镜复查食管粘膜炎症减轻不明显。

3.2 治疗结果 8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治疗2疗程,显效48例,有效3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02%。

4 病案举例

周××,男,43岁,主因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1年余就诊,症见: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热疼痛,伴胃脘部胀满,嗳气频频,口干苦,恶心欲吐,偶有呕吐咖啡色样液体,情绪烦躁易怒,大便粘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电子胃镜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A级),慢性浅表性胃炎并糜烂。中医辨病:吐酸,辨证:肝胃不和、湿热蕴结,治以疏肝理气、降逆和胃,清热化湿。以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处方:柴胡、法半夏、黄芩、旋复花、栀子、厚朴各9g,代赭石、瓜蒌、党参、白芨、乌贼骨、煅瓦楞子各15g,黄连4g,沉香5g、甘草各6g,吴茱萸2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上方治疗2月后,患者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热疼痛逐渐消失,无恶心呕吐,无明显胃痛胃胀,口干苦好转,大便正常。复查胃镜示正常,随访6月未见复发。

董××,女,36岁,主因嘈杂、反酸、烧心、胃脘部及胸骨后疼痛半年余就诊,症见:嘈杂、反酸、烧心、胃脘部及胸骨后疼痛,空腹尤甚,伴胃脘部胀满,嗳气频频,口干苦,恶心欲吐,咽部不适,咽中如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咯之不出,情绪烦躁易怒,纳差,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电子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A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医辨病:胃痛,辨证:肝胃不和、湿热蕴结,治以疏肝理气、降逆和胃,清热化湿。以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处方:柴胡、法半夏、黄芩、旋复花、栀子、厚朴各9g,代赭石、瓜蒌、党参、白芨各15g,乌贼骨、煅瓦楞子各25g,黄连4g,沉香5g、甘草6g,吴茱萸2g,枳壳、元胡各9g。上方治疗1月后,患者反酸、烧心、胃脘部及胸骨后疼痛逐渐消失,无恶心呕吐,无明显胃痛胃胀,无嗳气频频及咽部不适,口干苦好转,胃纳渐佳,大小便正常。复查胃镜示正常,随访3月未见复发。

5 讨论

中医学没有反流性食管炎这一病名,但对本病的相关症状早有认识,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吐酸、吞酸、反胃、呕吐、嘈杂、噎膈、痞满、胃痛、胸痹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食管属胃,故该病病位在食管和胃,与肝、脾关系密切。初期以热证多见,多由肝气郁结、胃气不和而发,可出现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不适一系列临床症状。脾胃运化常赖肝木疏泄,肝主疏泄,胃主和降,二者密切配合,以协调气机升降平衡,若肝失疏泄,甚至气郁化火,横逆犯胃,肝胃气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出现反酸、烧心、嘈杂、嗳气等症,正如《医学心悟•吞酸》所云:“凡是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4】。脾胃同居中焦,脾主运化,升则健,为后天之本,胃主受纳,降则和,为水谷之海,共司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肝属木,为刚脏,性喜条达,主疏泄,调畅气机,有助于脾胃之气的升降,从而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另一方面,食物的消化吸收还要借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发挥,全身气机调畅,胆汁才能够正常的分泌与排泄。如果肝气的疏泄功能失常,出现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则胆汁不能正常的分泌和排泄,导致胆汁郁滞,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则临床可出现食欲减退、口苦、咽干等。肝气条达,则脾升胃降,气机顺畅,胃属土,喜濡润,肝胃之间,木土相克,肝气郁结,易于横逆犯胃,以致中焦气机不畅,则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水谷难化,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故常可夹食、夹湿、夹痰为患,出现痞满、反胃、烧心、胸痛等症,如《奇效良方》云:“噫气醋心者,由上焦有停痰积饮,胃中有宿冷食积,脾气不能磨克其食,故腹胀而气逆,所以好噫气吞酸,气急食臭也”。无论那种病因所致反流性食管炎,肝失疏泄、脾胃升降失调是基本病机,夹食、夹湿、夹痰相因为患,但气滞实为关键,故以疏肝理气、通降和胃为其基本治法,兼以消导、化湿、滋阴、化瘀等。

自拟疏肝和胃汤由《伤寒杂病论》中小柴胡汤加减化裁而成。《伤寒论本旨》云:“人身阳气,由肝胆而升,从肺胃而降,邪客少阳,则升降不利。柴胡味薄气清,专疏肝胆之郁,以升少阳之气,黄芩味薄苦降,凉而解热,同半夏从肺胃散逆止呕,此三味通调阴阳,以利升降之气也。”方中柴胡疏肝理气,半夏、旋复花、代赭石、沉香降逆和胃,黄连、黄芩、栀子苦寒,清热化湿,瓜蒌、厚朴理气宽胸,乌贼骨、煅瓦楞子制酸,吴茱萸反佐芩、连之寒,白芨收敛生肌,诸药合用,辛开苦降,寒热并用,疏肝理气,降逆和胃,从而肝气得疏,脾运得健,胃气得降,诸症可瘥。本药组方具有方便、价廉、无明显毒副作用等优势,值的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年)。

[3]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4]程国彭•医学心悟•吞酸,清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曹世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8

标签:;  ;  ;  ;  ;  ;  ;  ;  

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6例疗效观察论文_曹世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