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论文_孙静秋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论文_孙静秋

孙静秋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 青海 西宁 810001)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乳腺癌的认识已经从传统的局部疾病向全身性疾病转变,治疗的手段也从单纯的手术治疗向综合治疗进步。其中,有一项尤其重要——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是在除外转移情况下,在局部治疗前(手术或放疗)进行的全身化学药物治疗。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172-02

目前,乳腺癌是我国女性中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但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占女性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早在20世纪60年代,Fisher教授等已提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治疗应包括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两部分,且局部治疗的过分扩大并不能改善治疗效果。Frei教授在1982年提出新辅助化疗的概念,指在手术治疗或放射前进行的全身性、系统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

1.新辅助化疗的价值和意义

1.1 早期的全身治疗

循证医学提示, 在多年的乳腺癌治疗史中, 尽管所谓局部的概念不断延伸,手术的范围不断扩大,但并没有提高术后生存率。术后较高的远处转移率表明,对乳腺癌患者生命的威胁, 更主要来自于全身潜在的微小转移病灶。因此,如何有效的早期控制全身的微小转移灶, 则是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1.2 降低临床分期

影响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因素主要为患者乳腺癌肿瘤的大小、肿瘤淋巴结发生转移的病灶数目以及转移的远近程度。近年来,在临床上,关于乳腺癌的局部进展期的研究较多,在不断进行的临床研究中,关于使用新型辅助化疗进行治疗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Smith[2], Honkoop[3]等学者选取肿瘤直径超过3cm的III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后发现,参与研究的患者中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和未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的肿瘤病灶完全消除(cCR)率分别为57%和50%, 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98%,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得到缓解(pCR) 率分别为16%和14%,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78%和79%。

1.3 提高保乳率

NAC的一个很重要的结果就是部分患者避免了乳腺癌根治术。米兰癌症研究所选取536例原发肿瘤体积过大必须进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新辅助化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发现,在手术前进行化疗能够使患者获得保乳手术机会的比例增加[4]。研究结果显示,455例患者在经过新辅助化疗后获得保乳手术机会,所占比例为85%。参与研究的乳腺癌患者的原发肿瘤直径均超过2.5cm,其中有20%的患者的原发肿瘤的直径超过5cm,保乳手术机会的获得比例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成反比关系,肿瘤直径小于4cm的患者90%能够获得保乳手术机会,肿瘤直径超过5cm的患者获得爆乳机会的比例为6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NSABP B- 18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在进行新辅助化疗后,患者获得保乳手术机会的比例为67.8%,而进行常规手术后化疗的患者获得保乳手术机会的比例为59.8%,新辅助化疗治疗的患者的保乳手术机会获得率明显高于常规术后化疗患者(p=0.002),这说明,能够提高患者获得保乳手术机会的概率。

2.新辅助化疗的对象

新辅助化疗最早是在乳腺癌局部晚期患者的治疗中被应用。1973年,意大利米兰肿瘤研究所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时,提出了新辅助化疗方案,当时提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保并改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放疗后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乳腺癌的保乳手术有所了解,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形体美观,新辅助化疗作为一种提高保留乳房手术的成功率的手段,被应用于一些有保留乳房要求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但新辅助化疗在适用范围中存在很多争议,一般认为[5],新辅助化疗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和肿瘤较大的ⅡA、ⅡB和ⅢA(仅T3N1M0)期希望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甚至可用于炎性乳腺癌和隐匿性乳腺癌。

3.新辅助化疗后常用方案疗效

新辅助化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改进,现较常使用以环磷酰胺、表阿霉素为联合的AC方案和以环磷酰胺、吡柔比星为联合的TC方案。经研究表明[6],AC方案疗效肯定,对早期癌效果理想,晚期病例在化疗期间应注意观察,根据观察结果评断是否中转手术治疗。AC方案化疗的不良反应症状轻微,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可耐受其症状。TC方案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中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患者的不良反应较轻微,无需治疗,患者可耐受并能继续进行治疗。

4.展望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从单纯的手术切除过渡到全身性的综合治疗。新辅助化疗是全身性的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部分研究报道称,新辅助化疗无法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但新辅助化疗能够降低乳腺癌肿瘤的分期、延缓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反应的速度、提高患者获得保乳手术机会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新辅助化疗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的判定、对肿瘤细胞的具体影响、对肿瘤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7],都还在研究之中。当今临床上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新辅助化疗也随之越来越重视规范化、个体化的应用。目前,在临床上,尽管新辅助化疗已经成为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争议和分歧还远远多于已达成的共识,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摸索。

【参考文献】

[1]金贤英,全贞玉,韩春姬.1999—2008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1):107-108.

[2]Smith IE.Continuous infusional chemotherapy as preoperative and as adjuvant treatment in early breast cancer[J]. Eur J Cancer,1998,34(1):8.

[3]Honkoop AH,Bakker SAL,Hoekman K,et al.Prolonged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GM-CSF in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J].Oncol-ogist, 1999, 4:106.

[4]Powles TJ,Hickish TF,Makris A,Ashley SE,O’Brien MER,Tidy VA,etal.Randomised trial of chemoendocrine therapy started before or aftersurgery for treatment of primary breast cancer[J].J Clin Oncol,1995,13:547.

[5]牟鹏,厉红元.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9):1011-1015.

[6]张炳先,徐延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CEF方案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6,33(4):18-19.

[7]王少华,于泽平,李宁,等.生长抑素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12):1125-1128.

论文作者:孙静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1

标签:;  ;  ;  ;  ;  ;  ;  ;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论文_孙静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