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通信电源高频开关技术应用分析论文_张军雄

探讨通信电源高频开关技术应用分析论文_张军雄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 广东湛江 524022

摘要:通信电源是通信行业的动力,在电信网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基础地位,通信电源的安全可靠是保证通信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开关电源;线性电源;高频开关

1 通信电源中开关技术应用分析

通信直流稳压电源按照其实现直流稳压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线性电源、相控电源和开关电源三种。

1.1线性电源是通过串联调整管来连续控制,其功率调整管总是工作在放大区。由于调整管上功率损耗很大,造成电源效率较低,只有20~40%,发热损耗严重,安装有体积很大的散热器,因而功率体积系数只有20~30W/dm3。因此线性电源主要用于小功率、对稳压精度要求很高的场合,如通信设备内部电路的辅助电源等。

1.2相控电源是将市电直接经整流滤波后提供直流,通过改变晶闸管的导通相位来控制直流电压。由于相控电源的工作频率低,工频变压器的体积和噪声大,造成对电网干扰和负载变化的响应慢,设备笨重,且危害维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另外,其功率因数较低,只有0.6~0.7,严重污染电力电网,效率较低,只有60~80%,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因此传统的相控电源已逐渐被淘汰。

1.3开关电源的功率调整管工作在开关状态,主要的优点在“高频”上。其工作频率高,大都在40kHz以上,无烦人的噪声。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分散供电,可与通信设备放在同一机房。效率高,大于90%,在当前能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能够在节能上做出很大的贡献。功率因数高,大于0.92,当采用有效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时,功率因数可接近于1,且对公共电网基本上无污染。模块化的设计,可实行N+1配置,可靠性高。维护方便,可在运行中更换模块,而不影响系统供电,扩容方便、分段投资,可在初建时,预留终期模块的机架,随时扩容。调试方便,内设模拟测试电路,无需另配假负载。具有监控功能,并配有标准通信接口,可实现集中监控,无人值守。

通信业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通信电源的发展。高频小型化的开关电源及其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供电系统的主流。在通信领域中,通常将整流器称为一次电源,而将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称为二次电源。一次电源的作用是将单相或三相交流电网变换成标称值为48V的直流电源。目前在程控交换机用的一次电源中,传统的相控式稳压电源己被高频开关电源取代,高频开关电源(也称为开关型整流器SMR)通过MOSFET或IGBT的高频工作,开关频率一般控制在50-100kHz范围内,实现高效率和小型化。近几年,开关整流器的功率容量不断扩大,单机容量己从48V/12.5A、48V/20A扩大到48V/200A、48V/400A。

因通信设备中所用集成电路的种类繁多,其电源电压也各不相同,在通信供电系统中采用高功率密度的高频DC-DC隔离电源模块,从中间母线电压(一般为48V直流)变换成所需的各种直流电压,这样可大大减小损耗、方便维护,且安装、增加非常方便。一般都可直接装在标准控制板上,对二次电源的要求是高功率密度。因通信容量的不断增加,通信电源容量也将不断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开关电源的关键技术

(一)均流技术

大功率电源系统需要用若干台开关电源并联,以满足负载功率的要求,另外通信电源必须通过并联技术来实现模块备份,以提高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因此并联技术在供电系统中必不可少,而并联运行的整流模块间需要采用均流措施,它是实现大功率电源系统的关键,用以保证模块间电流应力和热应力的均匀分配,防止一台或多台模块运行在限流或满载状态,同时延长电源系统的寿命和平均无故障时间。

(二)软开关技术

DC-DC变换器是开关电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功率变换技术一直受到全世界电力电子学科和行业研究的关注。而如何降低开关损耗,提高开关电源的频率和开关电源的系统效率,代表了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在经过了硬开关PWM(或PFM)技术和硬开关加吸收网络技术后,软开关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样能够极大地降低开关损耗,减小功率器件电和热应力,改善器件工作环境,降低电磁干扰,提高功率密度等,为开关电源实现高效、节能、体积小、重量轻和高可靠性的要求做出了贡献。软开关技术有:谐振技术、准谐振技术、PWM和准谐振相结合的技术。

通信电源的二次电源DC/DC变换器已商品化,模块采用高频PWM技术,开关频率在500kHz左右,功率密度为5W~20W/in3。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要求电源模块实现小型化,因此就要不断提高开关频率和采用新的电路拓扑结构,目前已有一些公司研制生产了采用零电流开关和零电压开关技术的二次电源模块,功率密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有:采用三相三线制整流,即无中线整流方式,可使谐波含量大大降低,功率因数可达0.86以上;采用无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即在三相三线整流方式下加入一定的电感,可使功率因数达0.93以上,谐波含量降到10%以下;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即在输入整流部分加入一级功率处理电路,使无功功率几乎为0,功率因数可达0.99以上,谐波含量降到5%以下。 (四)智能化监控技术

开关电源大量应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各种异常保护、信号检测、电池自动管理等,实时监视通信电源设备运行状态,记录和处理有关数据,及时发现故障,以先进的、集中的、自动化的维护管理方式来管理通信电源设备,从而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智能化监控技术的应用,使得维护人员面对的不再是复杂的器件和电路,而是一个人机表达和交流的信息,大大改进了维护管理方式。

3 高频开关电源

3.1 开关整流器监控单元的原理

开关整流器监控单元的单片机电路对电源参数进行实时采集。缺相检测和网压检测电路对三相交流输入进行缺相检测和电网电压检测,检测到的缺相信号和电网电压信号送给单片机电路进行处理。单片机接受键盘指令,采用LCD显示电源实时数据和控制菜单。辅助电源提供开关整流器内部控制电路所需要的各种电源。温度检测电路检测主散热器温度,送给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根据主散热器温度,通过风扇控制电路控制风扇的工作状态。

3.2 负荷均分的概念

一套高频开关电源系统至少需要两个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并联工作,大的系统甚至需要多达数十个电源模块并联工作,这就要求并联工作的电源模块能够共同平均分担负载电流,即均分负载电流。目前高频开关电源均采用PWM型均流方式,是一种数字式调整均流方式,具有均流精度高,动态响应特性好,抗干扰性较好,模块控制数多的优点。

3.3 负荷均分的原理

US为系统取样电压,Ur为系统基准电压,两者比较后产生误差电压UD,UD与三角波比较产生一个脉宽调制方波信号,其波宽受UD大小控制。这个方波信号送至每个整流模块,通过模块内光耦,隔离,整形,放大后与模块电流比较。这个比较信号再与模块内的预先设定参考电压值相叠加,调整模块的输出电流,改变模块的输出电压,使每个模块的输出电流相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通信网的构成中,电源是它的“血脉”,是确保通信畅通的必要条件。只有从主观上足够重视,并创造良好的客观运行环境,做到管理专业化、制度化,设备、技术先进化,操作、维护现代化,才能保证通信电源系统和通信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确保通信的可靠畅通。

参考文献:

[1]李红涛.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保护及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2):292-293.DOI:10.3969/j.issn.1672-3198.2011.22.197.

[2]李恒.通信电源及其电子设备的防雷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5).

[3]王瑜,刘惠妮.浅谈通信电源系统的防雷与接地[J].办公自动化(综合版),2011,(5):51-52.DOI:

论文作者:张军雄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2

标签:;  ;  ;  ;  ;  ;  ;  ;  

探讨通信电源高频开关技术应用分析论文_张军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