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挑战、危机与使命--21世纪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的四个问题_民办高校论文

机遇、挑战、危机与使命——21世纪中国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的四大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中国论文,课题论文,使命论文,机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G64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奇迹,民办高等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世纪之交,民办高等教育怎样走进21世纪,这是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和重大的问题。

一、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

改革开放,给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契机,长期不复存在的民办高校,在中国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1978年,我国第一所民办高校——湖南中山进修大学(原中山业余大学)成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7年底,我国共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274所,其中经教育部批准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高等学校22所,教育部批准的文凭考试的省、市有试点学校157所,各省、市批准的民办高等非学历教育机构1095所。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重新崛起于80年代的计划经济背景下,主要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长期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供给不足给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机会。从本质上讲,民办高等教育的崛起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中国有识之士利用开放环境和政策,把握住了历史提供的第一个机遇。

人类社会即将步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的现状将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机遇。此次机遇将是一次真正的机遇,它与前次相比,给民办高等教育提供的空间更为广泛,它是民办高等教育在21世纪得以更好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们之所以认为民办高等教育在21世纪的中国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主要基于以下的认识:即高等教育民主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想的兴起。民办高等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也可以说是唯一选择。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现代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和进步都在不断地向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产生新的教育思潮。任何一种新的教育思潮、教育机构和教育形式的出现都反映着社会的进步,深深地印刻着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烙印。18世纪末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在西方的确立是机器大工业发展的产物,20世纪初社区学院在美国的诞生是美国社会发展的使然,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现代社会知识不断膨胀与加速发展的结果。教育的每一次革命都在不同程度上折射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不断发展都能够在教育机构的革新上找到它的痕迹,教育正在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所以,联合国人力发展项目在90年代初首次推出新的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标准,除国民生产总值外,教育、生活质量等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状况的指标。世界银行1991年发展报告中明确指出:单以国民生产总值规模衡量一国经济水平的时代已经结束。1991年世界银行公布的标准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和16项二级指标共同构成,其中教育占16项指标中的3项。据悉,该指标体系准备增加3项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指标,即人均受教育年限、青壮年文盲率和个人支出中教育支出的比重。如此看来,在19项二级指标中,有6项直接指向教育。这就是说,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并不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一种选择,而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选择,它并不是高等教育自身的一种主动选择。人类社会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选择,自然地把高等教育的扩展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到社会的前沿。

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一种准备。知识经济理论的提出,正促使人们从新的角度审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正逐渐认识到,世界各国发展水平之间的不平衡既表现为一种经济差距和技术差距,同时也表现为一种知识差距和教育差距。在经济差距和技术差距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知识差距和教育差距,两者之间并且日趋表现出互为因果的关系。缩小和消灭经济差距和技术差距,不仅需要从经济本身着眼,更需要长远的目光,从消灭知识差距和教育差距的维度入手。就世界范围而言,知识差距和教育差距的表现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因此提出了“高等教育差距”的概念。总的看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世界银行在1998年发表的《知识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全球知识爆炸的今天,各国应缩小知识差距,否则穷国将被更远地抛在后头。报告认为,缺乏自然资源的香港等亚洲“四小龙”国家,经济成功的一大经验就是注重知识和教育,这些国家在从发展中经济进入发达经济之前,它们的儿童入学率已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它们在高等教育方面甚至超过了部分工业国家。知识经济正呈现出教育经济、学习经济的基本特征,知识经济势必对高等教育提出一种更高的要求。人才和教育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准备,这已经成为世界的共识。

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教育活动的需求与有限的教育资源的矛盾变得愈来愈加尖锐,这种矛盾直接指向高等教育。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只有6%,仍然属于精英教育水平。然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却日益强烈,中国正面临着是否走大众化道路的抉择。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对中国各个层面的渗透,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将表现得更为强劲,中国对高等教育需求的潜在能量以及蕴藏在社会中的教育激情还远远没有达到它的高潮。但是,这种高潮或迟或早终究会体现出来,并且只能是愈加强烈。

有人担心我国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会造成社会不平等,教育的公平问题会发生倾斜。我国高等教育自实行收费制度改革以来,确实出现一批贫困生和特困生。但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识,在这一背景下,即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仍维持目前的水平,贫困生的问题仍然存在。反过来是否可以问,把那些有能力上学的人拒之门外,是否就体现了教育的公平问题。因此,贫困生问题与收费制度并不构成天然的联系。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应增加投入以及在贷学金、奖学金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改革,以解决贫困生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出现了强劲的对教育消费的需求,这种需求表现在我国教育的各个层面,从初等教育一直蔓延到高等教育,在发达地区表现得愈加明显,抑制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需求,而求得与不发达地区同等的发展水平,是否就体现了教育公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表现为一种二元社会结构及与此相伴随的二元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根据不同的发展水平,制定有弹性的发展规划,恐怕才是一种明智之举。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势头进行分析,社会与居民个人的教育投资有相当大的潜力。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1997》显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居民消费发生结构性变化的第一个转折点,食品消费比例下降,教育服务消费比例由6%上升到7%。而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中教育服务性消费仅占5.2%,低于国际上相同收入地区平均水平。世界银行1998年报告显示,以购买力平价测算,中国以43800亿美元排在世界第二位。与此同时,尽管我国政府在1998年进行三次银行降息,但目前个人储蓄仍高达50000亿。有经济学家分析,在我国目前各种消费市场中,除了教育之外,基本上是买方市场,只有教育是卖方市场。中国现阶段的教育卖方市场现象,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领域,这是发展高等教育最有力的市场基础。

民办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有着天然的联系,这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就世界范围内而言,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之日,就是民办高等教育崛起之时。当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时,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自然就成为世界潮流。

二、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广阔空间已经逐渐显示在人们面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潜在性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但对这种潜在性的认识却形成了广泛的共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到今天,就是基于对高等教育市场潜在性的把握。然而,当这种认识成为一种共识,并且成“趋之若骛”之势时,民办高等教育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挑战之一:来自高等教育国际化思潮的挑战。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在世界范围内颇为流行,其中高等教育市场国际化——即高等教育市场无国界的观念在西方极为盛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先期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西方国家,在本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正纷纷瞄准中国的高等教育市场,西方的一些大学开始登陆中国高等教育市场。1998年末在上海及1999年初在北京举行的英国教育展引起的空前轰动,就其本质来说就是高等教育市场无国界行为在我国的折射。西方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全面登陆,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对高校生源市场的冲击,他们招收主要是国内大学的落榜生。继英国教育展在中国举办并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之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育展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之中。世纪之交,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将会以更强劲的势头进入中国,他们将直接成为民办高校的竞争对手。对此,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有充分的准备。

——挑战之二:国内公立高等学校转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挑战。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即将面临着一个重大的突破,这就是近几年呼吁已久的国有民办。据悉,教育部正准备选择部分公立高校作为转制的试点,探索国有民办的新体制。可以预料,随着这一体制的逐步实施并推广,目前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优势将不复存在,与此相伴随的则是民办高等教育的先天不足将充分暴露出来。国有民办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一种新尝试,将直接冲击民办高校的先天优势。

——挑战之三:国内部分有条件的公司和企业介入民办高等教育市场,掀起新一轮兴办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浪潮,将对现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提出挑战。目前,教育产业化和教育是一种消费产业的观念正在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一部分资金雄厚的公司和企业目前正跃跃欲试介入民办高等教育市场,他们将以其高起点、高水平、高速度的态度进入民办高等教育领域。在此背景下,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将展开激烈的竞争。

回顾20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走过的路程,可以说,民办高等教育并没有遇到真正的对手以及真正的挑战,以往的挑战主要是来自教育管理部门,争取办学的权利。然而今天和未来,当民办高等教育的合法性确立之后,它所面临的才是真正的市场与竞争。

三、民办高等教育的危机

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预示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危机。综观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危机始终是高等教育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尤其是80年代以来,经费问题、质量问题、道德问题构成了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的三大危机,三大危机是公立和私立高校普遍面临的共同危机,但经费危机和质量危机在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表现得更为明显。具体而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危机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危机之一:经费不足的危机。时至今日,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是靠学费支撑学校的办学,走的是一条以学养学的道路,尽管人们一再呼吁国家和政府部门应该予以民办高校资助,但从我国目前国家财政收入的状况来看,这一事实在近期内难以改变,民办高校如果不在办学思路及广辟财源方面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经费不足的问题将永远难以解决。从目前来看,民办高校希望在收费标准上有一个较大提高,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已很难使学费标准再有大幅度的提高。

——危机之二:教师队伍的危机。据民办高教委“百所民办高校”的调查统计(见图1),在调查的103所民办高校中有90所有专职教师队伍(其余13所院校没填,占12.69%)。

由图1可见:专职教师人数少于20人的民办高校35所,占39%。专职教师人数为20~40人的24所,占27%,这两部分院校共占66%,即三分之二的院校专职教师人数不超过40人。再加上有12.6%的院校根本没有专职教师队伍。这就是说,有近80%的民办高校没有专职或专职教师人数很少。

在调查的103所民办高校中有100所聘请兼职教师,占97%。聘请兼职教师20~40人为15所院校,占15%,40~60人的为18所,占18%,60~80人为12所。由于规模不大的原因,兼职教师人数少于20人的为9所,占9%。

危机之三:校舍不足的危机:

在被调查的103所民办高校中有102所填报了此问题,其中有70所院校,即占68%的院校长期租用校舍(见图2)。由图可知,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租用校舍面积超过2万m[2],校舍十分紧张。

由图3可以看出,有半数以上的院校校舍总面积不超过1万m[2],校舍总面积为1~2万m[2]的院校为19所,占102所的18.6%,2~3万m[2]的院校为14所,占13.7%,这二种院校之和为33所,占32.4%,即三分之一。

校舍总面积为4万m[2]以上的有10所院校,它们是:

西安翻译培训学院 12万m[2] 广州白云职业培训学院 8万余m[2]

河南黄河科技大学 10.9311万m[2] 民办山东万杰医学院 7.5万m[2]

西安外事服务培训学院 10万余m[2] 江西渝州电子工业学院 5.4万m[2]

江西东南进修学院 8万余m[2] 湖北函授大学 5万m[2]

山西老区医学院 4.6万m[2] 湘南高等医学专科学校 4.4万m[2]

危机之四:教育观念的危机:

一般说来,经费不足、质量不高、道德下降是高等教育危机的表象,从更深层次意义上说,高等教育的危机主要是教育观念的危机,民办高等教育也不例外,也许更为严重。即在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之中,对高等教育基本理论及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等重大理论问题的理论储备明显不足,在办学思想上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纵观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许多民办高校是在热情与市场刺激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在一定时期内,这种热情可以带来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繁荣,但从更长远的目标来说,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注入理性的思考。例如,在民办高校的管理机制中,家族式管理、企业式管理等动作方式比较普遍。再如,在目前教育产业化的理论背景下,对产业化的理解仍有许多偏颇,似乎产业化就是营利,产业化就是市场化。如此等等,无不深刻提示着民办高等教育界存在着深刻的理论危机和高等教育理念的危机,它将是影响民办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相比较而言,理论危机比其它表象问题带来的后果将更为严重。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四、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的使命

21世纪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它将在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将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起率先垂范的作用,它应该为创造中国高等教育的辉煌贡献应有的一份力量。曾有一位有远见的民办大学举办者说:“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主旋律,公立大学的改革速度,如果每小时是20公里,那么,民办大学的改革速度就应该达到每小时70公里。只有这样,民办大学的发展才有可能与公办大学并驾齐驱。”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民办大学生存与发展的要求使然。具体而言,21世纪的民办大学应具有远大的目标和肩负起如下的历史使命。

——在中国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应创办出一流的私立大学,应具有与公立大学相抗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应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努力探索中国高等教育新的运行机制。

——在质量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生命线的背景下,以质量为生存,以质量和特色求发展。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应以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策略,加快民办大学国际化的速度。

——在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民办大学要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拓展民办大学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市场。

——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关键是使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民办大学在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中,努力开辟农村高等教育的广阔市场。

——民办大学应保持和弘扬现代大学的理念,创造出既符合世界潮流又符合自身发展的大学理念。

总之,21世纪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与危机并存。历史既给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无限空间,同时又存在着重重困难。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将充满艰辛曲折,但民办高等教育并无其它的选择。我们期待在未来的竞争中,在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舞台上,有中国民办大学的名字。

标签:;  ;  ;  ;  ;  ;  

机遇、挑战、危机与使命--21世纪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的四个问题_民办高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