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部关于落实科教工作的决定_汽车工业论文

机械工业部关于落实科教工作的决定_汽车工业论文

机械工业部关于实施科教兴业的决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兴业论文,科教论文,机械工业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1月4日)

编者按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把抓科技进步作为重大任务,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机械工业部为全面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经部党组研究提出了《机械工业部关于实施科教兴业的决定》。通过实施科教兴业,实现机械工业整体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教进步,全面提高行业全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行业工作统一协调,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使科技工作紧紧围绕行业的振兴目标,为行业的振兴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切实把机械、汽车工业的振兴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特作如下决定:

一、全面实施科教兴业

1.科学技术是机械、汽车工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是我国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机械、汽车工业的综合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很大成绩,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大批大中型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技术开发机构的建设,提高了重大技术装备的水平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研究院所进入了经济建设主战场,科技工作日益与经济建设密切结合,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并取得显著进展。

——高等院校的教育和科研工作与企业的技术进步密切结合,为行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并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方面军。

——通过职工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全行业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提高。

实践表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对机械、汽车工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2.着力解决困扰机械、汽车工业科技和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机械、汽车工业科技和教育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在传统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下,多数企业缺乏依靠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没有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

——科技和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宏观导向乏力。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仍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提高国产化率的低层次上,没有上升到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上来。

——科技体系结构不合理、力量分散的状况依然存在,缺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健全的机制。

——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优秀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短缺,科技人才出现断层,高级技术工人后继乏人,人才短缺和人才浪费的现象并存,人才机制不合理。

——部系统内没有形成推动科技、教育与经济密切结合的联动体系,有限的资源未能集中使用。

这些问题的长期困扰,是造成机械、汽车工业的技术主要来源于国外,产品档次和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进出口逆差巨大,投入产出效益低的主要原因,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3.振兴机械、汽车工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使机械、汽车工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支柱产业,必须实施科教兴业战略。该战略的内涵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以人为本、注重教育的指导思想,贯彻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的发展方针,加强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提高职工队伍的科技与文化素质,增强产品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切实把机械、汽车工业的振兴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科教兴业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我国机械、汽车工业将以什么面貌进入21世纪,关系到我国机械、汽车工业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也决定了我国机械、汽车工业的前途和未来。

二、实施科教兴业的目标与任务

4.2000年的目标。到2000年要实现以下七大目标:

——为国民经济提供装备的能力、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电力装备及现代化农业装备基本立足国内,冶金、矿山、石油化工、煤炭和交通运输建设所需大部分机械装备由国内提供,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主要制造技术水平达到工业发达国家80年代中末期水平。大型企业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 计算机辅助管理信息系统(MIS),贯彻执行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

——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在300 家大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提高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主导产品实现升级换代。

——建立一支优秀的管理干部队伍、科技专家队伍、高技能工人队伍。企业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9.5%。

——初步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岗位培训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

——重点建设30所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和技工学校,20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总培养规模达到10万人,技工学校的在校人数达到职工总数的3%。2~3所高校和6~7个学科分批进入国家“211工程”。

——技术进步对机械、汽车工业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达到45%。

5.重点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重点抓好以下五大任务:

——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开发能力与市场竞争能力。

——面向用户,组织实施“产品质量翻身战役”。

——以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为重点,分层次实施“九五”科技发展计划。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筑科技新体系。

——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工程,造就兴业人才。

三、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开发能力与市场竞争能力

6.促进企业成为技术的主要需求者、开发者和投资者。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必须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国家与行业有关机械、汽车工业的科技发展计划要落实到企业的需求上,引导企业参与这些计划,鼓励以企业为主投标,并由企业提供部分研究开发经费。

积极推动产、学、研三结合,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技术改造,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先进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7.加速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以引进先进技术为起点,加速消化吸收,是组织实施产品“开发能力提高战役”的重点工作。在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选择500 项对行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引进技术,分期分批予以消化吸收、二次开发,形成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此,应加大引进技术项目中用于软件和检测设备的费用;应注意引进产品设计技术;应与国内研究开发密切结合;应切实增加用于消化吸收的费用。

8.技术改造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机械、汽车工业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有效措施。重点支持重大技术装备、基础机械、基础件和轿车等行业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形成集约化生产能力。选择条件好的企业,特别是参与“企业技术进步示范工程”的企业,以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产品为龙头,进行技术改造。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必须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装备、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技术,并保证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技术开发机构的建设。

9.组织实施“企业技术进步示范工程”。其目的是促进企业形成完善的市场、科研、生产一体化的技术进步机制,使其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并通过典型带路、滚动推进、长期努力,培育一批技术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以及一群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实现专业化生产的中小企业。

机械、汽车工业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考核,为参加示范工程的企业创造必要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服务。参加“企业技术进步示范工程”的企业要制定技术进步规划,并抓紧落实。

10.把中小企业、 乡镇企业和合资企业的技术进步工作纳入行业管理轨道。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合资企业是实现机械、汽车工业振兴的重要力量。必须逐步建立起为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提供咨询、信息、培训服务以及规划和政策引导的技术服务体系。大型合资企业均应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各级机械、汽车工业主管部门应把这些企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纳入行业管理的轨道。

四、面向用户,组织实施“产品质量翻身战役”

11.树立Q.S.T.C综合质量新观念。产品质量是机械、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质量问题关系到一大批企业的生死存亡,是机械、汽车工业振兴的主要标志。必须树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Q.S.T.C 综合质量新观念,即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实物质量(Q); 提供良好的服务(S);保证按需及时交货(T);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C)。

12.建立以质量为中心、 以标准与计量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技术监督保障系统。大力推进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工作,认真贯彻主要机械产品采标证书制度;更新计量手段,积极采用先进的测试方法和质量控制技术;加速改革和调整,逐步形成由国家授权的集中的质量监督部门、质量认证机构以及一批适应社会需要的得到认可的检测试验机构组成的机械、汽车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新体系。

13.组织实施“产品质量翻身战役”。 战役的指导思想是:面向用户、综合治理、重在机制。战役的目标是:创立1000种名牌产品,培育500家明星企业,使一大批企业的产品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战役的重点工作是:

——深入开展质量培训教育,提高全行业质量意识。

——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质量体系。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的设计、制造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

——加速开展可靠性工作。

——提高服务质量,大力推广“质量保证承诺”等自律性质量活动。

——提高标准水平,大力推进标准的贯彻实施。

——改进和加强产品质量的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工作。

——建立质量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实施产品质量上台阶工程。

五、以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为重点,分层次实施“九五”科技发展计划

14.分层次、多渠道组织实施“九五”科技发展计划。机械、 汽车工业“九五”科技发展计划以国民经济重大工程所需的成套技术装备及其关键技术、轿车及规模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先进制造技术、综合自动化技术和工程、环境保护与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及装备五个领域、50个重点项目为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主要任务和关键技术。

该计划应分层次、多渠道组织实施:

——关系到国家全局性利益和长远需要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关键技术,力争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计划。

——关系到机械工业整体竞争能力和产品质量提高的共性基础技术,由行业、地方政府与企业共同支持实施。

——关系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性技术,主要由企业实施。

15.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是机械、汽车工业科技工作的重点。2000年前着重发展以下四个方面技术:

——现代设计技术。重点发展和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工业设计技术,同时研究并行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

——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重点发展优质、高效、低耗、无污染或少污染基础工艺与装备,并以汽车规模生产为代表,开发一批高水平的制造装备和生产线。

——综合自动化技术。主要发展自动化单元技术、联线技术和数控技术。选择若干企业,开展计算机集成制造应用示范。

——现代管理技术。发展和应用适合国情的新的生产方式、组织体制和合理化管理工程。

结合“企业技术进步示范工程”,重点推广CAD、CAM、MIS、 新工艺和装备等一批成熟的技术,形成推广网络。“工艺突破口”工作应持之以恒,在抓好工艺纪律、工艺管理的同时,逐步把重点转向推广先进制造技术。

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筑科技新体系

16.构筑科技新体系。 通过对现有研究开发机构的结构调整和人才分流,构筑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主体型的机械、汽车工业科技新体系。该体系主要由大企业的技术中心、国家或行业的研究基地、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和社会化的技术支持体系组成。大企业的技术中心主要从事产品和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国家或行业的研究基地主要承担共性基础技术及高技术研究开发;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主要进行基础性研究;社会化的技术支持体系主要开展技术咨询、检测、开发、推广、培训、信息服务、企业诊断等项活动。

17.多数部属产品开发类研究所改革的主导方向是进入有雄厚实力的大企业集团。产品开发类研究所不能长期游离于企业之外。以多种形式进入大企业,充实企业的技术开发与竞争力量,并为形成具有雄厚经济与技术实力、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大企业集团作出贡献,是产品开发类研究所改革的主导方向。这也是大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当前情况下,研究所继续抓好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现实的需要。在产业化进程中,要主动发展与企业的合作关系;要“稳住”与自身发展至关重要的专业技术领域;要按照“立足产业化、迈向大集团”的思路,认真规划自身发展,积极推进迈向大企业集团的进程。可以直接进入企业集团;可以与相关的企业共同组建大企业集团;也可以发展成为大型高技术企业集团。

18.建立大企业的技术中心。 企业技术中心的建立必须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可以对企业原有技术开发机构进行重组,充实必要的试验测试手段,逐步形成;可以吸收产品开发类研究所进入与企业技术开发力量相结合,共同组建;可以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联合建立。技术中心的运行,要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途径,采取多种联合方式,解决企业存在的技术关键问题。

19.建立国家和行业的研究基地,稳住一支少而精的研究力量。 “稳住”的主要部分是以若干研究所和高等院校的一批优势专业为基础,加强综合与集成,组建先进制造技术、汽车、生态农业工程装备、能源装备等研究机构,由国家和行业通过经费支持、重点项目安排、政策扶持等方式切实予以保证;对标准、信息、软科学等公益性研究,也要采取不同形式稳住一支精干的队伍。

20.健全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设有机械、 汽车有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应结合教学工作,充分发挥现有人才和设备的潜力,在基础性研究和培养科研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1.建立社会化的技术支持体系。机械、 汽车工业的发展需要技术服务体系的支持,特别是10万家中小企业。为此要建立、健全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地方机械研究所等一批技术服务、技术中介、技术推广机构组成的网络化科技服务产业,从事技术咨询、检测、开发、推广、培训、信息服务、企业诊断等项活动。

设计院应加快向企业化的工程公司过渡,成为社会化的技术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工程,造就兴业人才

22.组织实施“跨世纪人才工程”。 其目的是培养造就一支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需要、具有奉献精神、跨世纪的高水平管理干部、科技专家和高技能工人队伍。特别要重视造就一支具有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管理方法、通晓现代企业运行、在市场经济中擅长开拓、创新、具有良好个人品质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鼓励不同层次的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开拓进取。对作出突出贡献者,要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要提倡发扬敬业和奉献精神。

为确保“人才工程”的顺利实施,设立“机械工业人才基金”。

23.发挥部属高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基地的作用。 部属高校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重点发展机械、汽车工业急需的新兴学科。本着“减少专业、拓宽基础、柔性设置”的原则,加快专业、学科的调整与改造;积极、稳妥地实施部属高校的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布局,推进产学合作和部省联合办学;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振兴需要,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新的运行机制。

24.提高企业素质关键在教育。通过100家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职工教育改革试点,促进企业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对职工教育要加大投入,充实师资力量,加强各级培训基地建设,在全行业建立较完整的职工培训体系;确立行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企业自主办学体制,按照注重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有计划地开展各层次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坚持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规范性培训和适应性培训并重,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科技、文化素质。

25.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要紧密联系生产, 推行“教学—技术服务—生产实践”三结合的教育模式。逐步实现通用技术工种“变招工,为招生”,对其它工种人员的补充、转岗、换岗,也要贯彻“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完善配套政策,形成“培训—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继续完善各类岗位规范和技能鉴定规范,通过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形成一整套完整、科学的考核评定体系。

八、多层次、多渠道增加科技和教育投入

26.鼓励企业增加投入。运用政策手段和经济杠杆,引导、 鼓励企业逐步增加科技和教育投入,并使其成为投入的主体。到2000年,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不低于3%。 企业用于职工教育的费用应在确保占工资总额1.5%的基础上,逐步达到2%。

27.确保政府有效的投入。充分利用国家计划的投入, 集中用于解决影响机械、汽车工业振兴的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的开发和产业化,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主要用于解决行业共性基础技术、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同时要积极探索基金增值的途径,保持基金支持的连续性。

各级地方政府应根据机械、汽车工业振兴纲要,机械、汽车工业“九五”科技发展计划及教育发展计划,结合本地区的优势和发展需要,重点进行投入。

九、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28.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企业、 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走向国际市场。继续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围绕机械、汽车工业关键技术,开拓双边和多边政府间的合作渠道。充分发挥协会、学会等民间科技团体的作用,支持民间对外科技活动。

鼓励建立中外合资、合作的研究开发机构。

继续努力扩大机电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技术含量,逐步加大技术出口、成套装备出口所占的比重。

进一步做好授予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对外经贸经营权的试点工作,逐步扩大授予经营权的单位。通过扶持、引导及自身的努力,加速试点单位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走向国际市场。

29.做好派出培训与引进人才工作。坚持“按需派遣、保证质量、 学用一致”的原则,制订系统的境外培训、进修计划,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决策观念、掌握先进管理方法及先进科学技术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

按照“保证重点,按需聘请,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的原则,与专项技术紧密结合,利用有限的经费,以咨询、管理、讲学及合作研究等多种方式积极引进国外智力。

十、加强对科技和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科技工作的联动保证体系

30.加强领导,建立联动体系。机械、 汽车工业各级主管部门及企业的领导班子必须把抓科技进步和教育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例会制度”,专题研究科技和教育工作,切实解决困扰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重大问题,并把科教兴业纳入任期目标,常抓不懈。一把手要亲自抓“第一生产力”,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增强科技意识,善于用科学的态度、思想和方法处理问题。在重大科技问题上要充分征求专家的意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科教兴业涉及研究开发、技术引进、成果推广、基地建设、技术改造、教育与培训、国际合作、管理现代化、体制改革等环节,各职能部门必须注重它们之间的衔接。要针对科教兴业的五项重点任务,在行业、部门、地区、企业之间取得共识,采取共同行动,形成联动体系,优化配置有限的资源。

为加强对科技工作的宏观决策与管理协调,决定成立机械工业部科技领导小组。各级主管部门也要以有效的形式落实对科技工作的组织保证。

标签:;  ;  ;  ;  ;  

机械工业部关于落实科教工作的决定_汽车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