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所致心理障碍的治疗论文_王健

网瘾所致心理障碍的治疗论文_王健

王健

(黑龙江省海伦精神病人疗养院 黑龙江绥化 152300)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138-02

网络性心理障碍是指患者往往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神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影响生产质量,降低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境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部分失调。

痴迷网络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突显性质。网络痴迷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所控制,他们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能从上网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却感觉不快,出现焦虑、烦躁、抑郁、多汗等生理症状。

(2)情绪的调节作用。上网是痴迷者应付环境和追求某种主观体验的一种策略,通过网络活动,可以产生激惹、兴奋和紧张等情绪体验,也可以获得一些安宁、逃避甚至是麻木的效果。

(3)耐受性。痴迷者需增加更多的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感,就像吸毒者逐次增加毒品摄入量一样。

(4)停药症状。在努力减少或停止上网时,痴迷者会出现烦躁不安、闷闷不乐、忧郁或易发脾气等现象。

(5)冲突。网络痴迷者会导致痴迷者与周围环境的冲突,比如家庭关系、学习、工作、社会等。意识到上网的危害又不愿意舍弃上网带来的精神满足。

(6)反复。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和戒除之后,痴迷行为会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痴迷上网的症状表现有:(1)关闭真实生活大门,独自龟缩在小屋,在虚拟网络世界里冲浪,用电子同伴代替人类交流的遁世封闭症。(2)饱食终日,不注意运动,整天泡在电脑前。(3)在电脑前,不停在吃一些如巧克力、比萨饼之类的含热量很高的零食。(4)养成依靠喝咖啡、喝含酒精饮料等打发网上时光的不良习惯。(5)出现了驼背倾向。(6)用眼过度,导致视力衰退。(7)过于沉迷网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8)对现状不满,通过不切实际的网络生活发泄。(9)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

他们在网络性心理障碍的早期,患者先逐渐感受到上多的其乐无穷,然后上网时间不断延长,由此出现记忆力下降。有些患者晚上起床解手时都情不自禁地打开电脑到网络上“溜达”。开始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后来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和食欲不振,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该病晚期,患者出现与生理因素无关的体重减轻,外表憔悴,每天连续长时间上网,一旦停止上网则会再现急性戒断综合征,甚至有可能采取自残或自杀手段,危害个人和社会安全。

网络痴迷的形成既有网络传播特性的原因,也有个体自身人格缺陷和现实社会生活压力的原因。

网络的某些特性具有致瘾倾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计算机和网络是人类创造力的最新“玩具”,而且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其新异性和变化性就像尼古丁和可卡因一样使人们沉迷其中;其次,计算机和网络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可充分发挥用户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其控制欲;再次,计算机网络交流与现实生活的面对面交流存在许多不同的特点,包括其匿名性、多对多、即时性、范围广、自由度高等。这些特点使得网上交流可以不受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约束,使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吸引力。最后,互联网以多种形式存在着具有诱惑力的控制和授权,从而增加用户影响遥远政治、商业和娱乐世界的感觉,使用户觉得自己是互联网的主人。

人性的原因。首先,人际疏离的社会现实使得个体的交往、归属和尊重等基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促使他们转向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寻求满足;其次,个体的许多本能欲望为正常的社会意识所不容许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表达的机会和窨,于是,个体必须寻找一个环境来释放潜意识中积聚的张力;再次,个体天生具有一定的权力欲和控制欲,这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因为基本些因素而受到阻碍。而在网络上,个体可以随意控制自己的网上活动,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站点,改变自己的用户界面,从而获得一种“主宰一切”的感觉。再次,个体的消极个笥特点和某些生理特征可能引发其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恐惧和社交恐惧。

此外,由社会的飞速变迁带来的不确定感和焦虑以及对于残酷的社会竞争和学生的社会责任的恐惧与逃避,也使许多缺乏社会竞争力的个体选择上网来求得暂的安宁和超脱。无处不在并且愈演愈烈的竞争,使得人与人之间互相猜忌,相比这下,人们更愿意与陌生人进行效,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现实的利益冲突。

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发病年龄介于15~45岁,男性占总发病人数的98.5%,女性占1.5%,20~30岁单身男性为易患人群。一旦出现网络性心理障碍,医生和病人都杂对此病引起重视,上前对于此病的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时间管理技术:在于通过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给予适当的支持,帮助个体发展一种积极的应对策略以取代消极的成瘾行为。具体做法是:①打乱个体惯常的网络使用时间表,使其适应一种新的时间模式,打破上网的习惯;②运用闹钟等外部手段促使个体按照咨询人员的安排准时下线,逐步削减上网时间;③设定合理的小步子的目标。

(2)警示卡。在很多情况下,痴迷者具有错误的思维方式往往夸大面临的困难,并缩小克服困难的可能性。为了帮助他们将精力贯注在减轻和摆脱成瘾行为的目标上,可以让他们分别用两张卡片列出网络痴迷导致的五个主要问题和摆脱网络痴迷将会带来的五个主要方面的好处。然后,让其随身携带这两张卡片,时时处处约束自己的行为。

(3)自我目录。让痴迷者列出网络痴迷之后被忽略的每一项活动,并要求其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然后,让他们说出最重要的活动对其生活现实活动之间所作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可以主痴迷者从真实生活中体验到满足感和愉悦感,降低其从网络环境中寻求情感满足的内驱力。

(4)支持群体。让个体参加诸如互助小组、独身者协会、陶艺班,或者宗教团体等,提高其结交具有类似背景朋友的能力,减少其对网络群体的依赖,为他们戒除网络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人际环境,使其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温暖,满足其人际效和情感沟通的心理需要,从而改变到网络中寻求心理需求的满足方式。

(5)家庭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让家人明白网络具有强烈的致瘾倾向;减少对痴迷者的责备;与痴迷者就其痴迷的原因进行开放的交流;鼓励家人通过倾听痴迷者的感受、一起外出度假或帮助其培养新的爱好等措施促进其恢复的进程。

(6)行为契约法。具体做法是让痴迷者与家人或朋友共同制订行为契约,并接受外界监督,从而规范痴迷者的上网行,也培养其自我约束的能力。

必要时也可应用抗抑郁药如丙咪嗪、多虑平等三环、四环及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及精神疗法等综合治疗。

论文作者:王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3

标签:;  ;  ;  ;  ;  ;  ;  ;  

网瘾所致心理障碍的治疗论文_王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